莱奥纳多•达•芬奇于1452年4月15日诞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与比萨之间的芬奇镇,父亲塞尔•波埃罗是当地的公证人,母亲卡特琳娜是芬奇镇附近村里酒店的侍女。达•芬奇是他们的私生子。生下他后不久母亲就改嫁了,父亲又重新结婚。达•芬奇是在祖父的庄园中长大的。14岁以前,达•芬奇在家乡受过一位建筑家的启蒙教育,当时已显示了他那过人的智慧;1468年,全家迁居佛罗伦萨。父亲顺应他的个性,送他到当时著名的雕塑家兼画家委罗基奥的工场里学艺,后者是一位用数学、透视学和解剖学等应用科学的方法从事艺术探索和实践的艺术家,对于达•芬奇的影响不仅在严格的绘画写实方面,主要还在于培养了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是决定他日后成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绘画奇才和多种科技研究家的关键。
1472年,达•芬奇的名字已被佛罗伦萨的画家公会列在会员名单上了,其时他才20岁。4年以后,他虽然名扬全市,却仍和老师在一起工作,并于是年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幅名作《基督受洗》。自此以后,达•芬奇又被老师介绍给一位在陶器釉绘上有独特技艺的画家卢卡•德拉•波比亚,让达•芬奇进一步向这位色彩大师学习绘画的技艺。委罗基奥比达•芬奇年长17岁,他身体健康欠佳,未满40岁,已百病丛生。这位老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辛勤的艺术与科学的探索者。对他来说,绘画是立体美的数学示范,一切艺术形象都必须建立在几何设计的基础之上。形象,必须是有形体可依的,立体的,它不仅应该有长度、宽度,而且还应有深度。这种科学态度在那个时代是人类自身觉醒的一种求知表现。它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天才达•芬奇具有强有力的影响。但达•芬奇的天分胜于他的老师,因为他不仅爱好数学,还爱好哲学,哲学帮助他去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只有深入探索人的精神世界,绘画艺术的写实才是全面意义上的写实。
年轻的达•芬自从进了委罗基奥的工作室以后,几乎忙个没完。这位老师是个勤奋的画家,他希望他的弟子也象他一样孜孜不倦地追求艺事,但达•芬奇的兴趣极为广泛,除了绘画,他还研究科学与哲学问题。哲学与科学有助于理解绘画原理,而绘画又向哲学与科学提出了要求。当时他最崇拜的是一位博学多思的哲学家、数学家兼博物学家托斯卡尼里(Toscanelli),因为他最早大胆地提出"地球是圆形的"这一科学论断。这使在神学观念控制下的整个佛罗伦萨为之哗然。只有在若干年之后哥伦布渴望去发现地球的奥秘时,人们才敢于正视托斯卡尼里的"荒诞的假设"。达•芬奇与托斯卡尼里作过多次交谈,受他的影响很深。达•芬奇尽量挤时间去探索地理、天文、物理、自然历史、工程学诸问题,他没有忘记托斯卡尼里的思想定义:"没有数学科学及其附则,就没有任何准确性。"在这种思想启迪下,他绘制了地图,观察鸟类的飞行,设想未来的人一定可以依附某种飞行器而遨游天空;他还设计出车床、磨床与 运输机械,他创造了各种可以节省劳动力的工具……。总之,这时在达•芬奇的笔记本上,画满着各种科技设计草图,旁边加注了许多文字。对待绘画,他也这样,总是精益求精。
1481年,达•芬奇开始与教会签订制作祭坛画的合同了。两年后,达•芬奇离开佛城,以军事工程师、建筑家和艺术家的多重身份,投入米兰大公留多维柯•斯福查帐下。达•芬奇毅然离开由美第奇家族所控制的佛罗伦萨,一方面固然是由于被排挤;另一方面,他对米兰大公抱有幻想,以为他能成为一个统一意大利的人物,希望借此一显他的才华。他在给大公一封毛遂自荐式的信中,称自己的一切发明--轻而耐火的桥梁,蒙甲的战车、炸弹、大炮、臼炮、冲城机、投石机、海战攻防器、战舰、新炸药等,愿意献给公爵,以加强他的统一意大利的事业。在艺术方面,他可胜任复杂的建筑设计;在绘画上,他能做到"人所能为,我即能为"。最后,他还表示愿为斯福查的父亲主持铸造一尊雄伟的骑马像,但由于米兰正面临与法国人交战的局面,骑马像至1493年只作了一个陶土模型。金属在当时用来制造兵器还不够用。陶模骑马像最终未能铸成铜像。留下的只有他这一时期前后完成的一系列肖像画。
莱奥纳多•达•芬奇一生的最后20年,是一种漂泊的生涯。法国入侵,国内政治动乱,加上经济危机,使意大利社会的科学与生产力发展停滞不前,而艺术,日趋追求贵族化倾向。达•芬奇的艺术显然不受欢迎了。他约从1500年移居罗马诺,在那里为凯撒•波尔查宫服务了一年,又于1506年从米兰移居到罗马。最后于1517年应法王法朗西斯一世之请,远赴法国,直到他1519年逝世,都在那里度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