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副指导员孔祥秀说,《语录》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前言’应该有对毛泽东思想的论述,如感到不好把握,可以把军委扩大会议上的一段论述加进去。
“回来后,我综合了部队干部、战士的意见,并专门将孔祥秀同志对前言的意见写了一条。报社领导同意,把军委扩大会议决议中的这段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论述加在了‘前言’的开头:
毛泽东同志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是在帝国主义走向崩溃、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创造性地发展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针,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反对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毛泽东同志不但规定了我军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而且规定了我军建设唯一正确的路线。毛泽东思想是最高最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句话后来被罗瑞卿同志删去——作者注)。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经验,我们党的理论,都概括地集中到了毛泽东思想里。……
“这个‘前言’经过总政和罗瑞卿的修改定稿,便成了1965年8月1日再版本的《毛主席语录》的‘前言’。署名仍是‘总政治部’。
“《毛主席语录》再版本在全国发行后,特别是‘文革’开始以后,又陆续收到许多不同意见,认为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应该根据1966年8月1日——12日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的提法重新改写。
“我们据此给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写了报告,并建议语录内容不动,‘前言’修改好后,先登报,然后印成活页发给读者。
“总政领导很快就批准了我们的报告,并认为我们的建议可行。我们根据总政和军报领导的指示,将当时文件和报刊上反复宣扬的林彪关于‘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等言论及提法,写进前言。交稿审定时,由罗瑞卿召集报社领导集体修改定稿以后,却在署名问题上发生了争议。有人主张仍署‘总政治部’,有人主张为了便于《语录》出口,署‘人民出版社’为好。这两种意见都报到了上面。后来又由军委及总政领导决定以‘林彪’名义发表‘再版前言’,于1966年12月16日刊登在全国各个报纸上。
“林彪署名的‘再版前言’见报后,我与原署名‘总政治部’和‘人民出版社’的小样在文字上核对了一遍,内容一点未变。
“后来有人说,林彪的题词是从雷锋那儿‘偷’去的。实事求是地说,是我们请他‘偷’的,可惜他‘偷’得不全。又有人说,林彪的‘再版前言’是张春桥写的。这也是不实之词,那时张春桥对这事还插不上手。”
毛主席语录》怎样从军内走向全国
“至于《语录》具体怎样走出军营的,我知道这样些情况:
“1964年5月1日出版的《语录》印成52开本下发部队,发放范围是干部每人一本,战士每班一本,但部队强烈要求发到每一个战士。
“1964年12月29日,林彪明确指示:‘毛主席语录本在部队很受欢迎,现在每班一本太少,大家抢着看不够用,要多印一些,一定要发给每人一本。毛主席著作是最重要的思想武器。毛主席著作选读本和语录本,要像发武器一样发给每个战士。’这才达到了全军人手一册。
“《语录》下发部队以后,引起了全国的注意,各地、各部门纷纷通过电话、电报、书信来要,后来又来人联系购买,最后干脆要求代印。
“当时中央领导同志也派人来要。因为《语录》是军内发行,出版前,我们只送了军委、各总部领导各一本审阅,未送中央。
“最先是朱德同志,书出第五天,5月5日,就派人到军报来要。毛主席、周恩来处也派人来拿。当时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曾三次索要,还要求直接送到办公室,以免收不到。彭真、刘伯承、贺龙、张际春、李达、邓子恢等领导同志也都先后来要。
“领导同志要《语录》,给就是了。可地方一些单位、个人来要却使我们无法招架,要求代印的单位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军报请示总政刘志坚副主任,刘指示:‘因为这小册子是总政根据军队情况的需要摘编的,只限于军队范围内阅读,如广泛向地方发行,变成我们代替中央去做工作了,这样不好。如果地方要印发这类小册子,应由他们请示中宣部解决为好。’同时还规定了三条:‘一、不是军队系统的中央委员也不要发;二、不为地方代印;三、地方索要时婉言谢绝。’
“这三条实际一条也执行不了。军报实在顶不住这个潮流,就又书面请示罗瑞卿总长。1964年5月28日,罗批示:‘可以为地方代印;在军队学习的地方干部可以发给。’当时团中央正召开九大,代表们也要求发《语录》,罗瑞卿也同意给了。
“口子一开就势不可挡了。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等地方各大单位纷纷来军报联系代印,刘志坚为了减轻军报印刷的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