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其平则鸣八《说马》就是他结合自己早期不得志的遭遇而为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及一切有才能的人所作的"不平之鸣"。这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也是有价值的。
关干教学与学习的思想
1、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为人行事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而败毁在于因循苟且。
他所说的"勤”,表现为口勤(多吟诵),手勤(多翻阅),脑勤 (多思考、多体会),日以继夜地学习。他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不绝口地吟诵佰家六经文章,不停手地翻阅诸子百家的篇籍,燃上灯来接续日光,勤奋以学,长年不懈。这是他对前人治学经验的总结,也是他自已多年治学和教学的宝贵经验的结晶。
2、在博的基础上求精
韩愈在教学实践中领悟到了博与精的辩证关系。博与精是对立的统一,没有博,就不可能有精;没有精,博也只不过是一种大杂烩。韩愈一方面强调博学,提出"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俱收并吉,待用无遗”。无满足地追求,而又力图有所收获,重大的细微的都不放过,待用而全不遗漏。另一方面,韩愈又要求精约,提出"提其要”、"钩其玄"。这就是说,教学时要提出纲要,让学生把握住要点,引导学生探索其精微之处,融会贯通,领会其精神实质。
韩愈还提出教学要注意系统性,他反对 "学虽勤而不语(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所谓"不由其统",就是不由系统方面着手,不解其始末,只是掌握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所谓"不要其中大是指讲得虽多,而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不切中要害,这样的教学对学生也是无益的。既要注意系统性,又要讲出关键之处,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他提出"沉浸浓郁,含英咀华",深入钻研并沉浸在典籍浓厚很吃馥郁的香气中,细微咀嚼与体味着其中的精华。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韩愈认为"师古圣贤人",要"师其意不师其辞"。以古人为师,不必拘泥于章句文辞,而是要学习古人文章中的思想、方法。如果只会背诵、模仿"古圣贤人"的陈词滥调,那么到头来只不过是一个"剽贼”罢了。所谓"降而不能乃剽贼"。他赞成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又反对沿袭剽窃,主张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他不赞成"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那种谨小慎微地追随世俗,没有创见地抄袭窃取一些陈旧书籍,是没有出息的。他赞成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并且能“闳其中而肆其外",学问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彩,风格雄浑豪放。他鼓励创造性人才,"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韩愈在文学上的高深造诣,能够造语生新,独具风格,自成一家,就在于他能很好地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韩愈提出的"业精于勤”,"提要钩去”,"含英咀华”,"由统要中”,"师素不师辞"以及"闳中肆外"等教学与学习方法,是一些符合教学与学习规律的正确见解,扬弃他的"崇儒卫道"的精神,可以做为我们教学的参考。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