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课堂实录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读了《高原红柳》,你想到了什么?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课堂实录


 


 

岳西县天堂初中
王凌云


 



活动过程


学生在歌曲《母亲》的深情的旋律中坐定。
一、导入


师:这世间有一种人,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也永远走不出他们的牵挂;这世间有一种情,无论我们飞多高,也永远飞不出他们的心空。这人就是我们亲爱的父母,这情就是他们给予我们的挚爱深情。我们这节课的话题就是与父母有关(幻灯片出现“父母”字样),我们要讲的关键词就是“感恩”(幻灯片出现“感恩”字样)。


二、学生讲述搜集来的动人故事


师:为什么要感恩父母呢?因为有人说,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是人间最无私的大爱,他们的爱往往能超越生与死的界限。同学们,你们相信吗?
生齐声答:相信!
师:回答得这么响亮,看来你们已经搜集到了相关资料,那么请你们把搜集来的故事交流一下。
学生讲述搜集起来的故事。
1有一位母亲,她看三岁的儿子在家里睡着了,自己便到楼下不远的菜市场买菜。
妈妈买好菜走到距家不远的马路边,忽然看见儿子已醒来并站在自家的窗台上。妈妈一下子慌了:儿子从那儿摔下来,不会摔成肉饼也会摔得脑浆迸裂。那可是一栋三层的建筑。妈妈忙对儿子摆摆手,示意他别动。可儿子误解了妈妈的意思,以为妈妈要抱他,做了一个拥抱的姿势,便从窗台上摔了下来。
一声尖叫就像鹰隼的长喙一样划破了每个人的耳膜。就在每个人都闭上眼的瞬间,妈妈已经冲到了窗下。当人们慢慢睁开眼时,却看到了妈妈抱着孩子做在地上,儿子安然无恙,妈妈脸色惨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