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子虔 游春图 展子虔(约550—604年)隋代杰出画家。渤海(今河北河间县)人。历北齐、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洛阳、长安、扬州等地的寺院画过许多壁画。善画故事、人马、山水、楼台;人物的描法细致,后再用色晕开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极为深致。画马立者有走势,卧者有起跃之状。亦工台阁,写山川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所作《游春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存世的山水卷轴画中最古的一幅。(一说《游春图》乃唐人摹本)。 《游春图》传为隋代画家展子虔作。是我国发现的存世的山水卷轴画中最古的一幅。画上有宋徽宗赵佶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字。它生动地描绘出大地上的明媚春光和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神态。各种花树点满山野,桃红柳绿,相映成趣。山上有骑马的游人,水中有乘船的妇女,瀑布前有桥,远山近坡,层次显明。在色彩上,运用了浓重的青绿填色,作为全画的主调,有勾无皴。这种浓重的青绿色调,正是春天自然景色的特征。这种画法的特色,发展到了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便形成了“青绿山水”,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 《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他的山水画比起六朝前山水画那种“水不溶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画法要成熟得多。据记载,他的《仙山楼阁图》以青绿勾勒为主,笔调甚为细密,后人称他为“唐画之祖”。
唐寅 步溪图 此图写高士步溪赏景。图中巨峰突兀,杂树成林,枝随风摆,溪水微波,高士于溪畔桥边仰首而望,若有所思,画面清秀中有浓重,柔润中见雄健。 唐寅在山水画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他将北宋郭熙的全山全景、曲折奇险、缜密劲健的特点,与南宋刘松年、李唐以小见大、以白计黑、简洁明快的手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周密雄劲而又清旷秀美的艺术格调。《步溪图》即是体现唐寅这种风格的山水画佳作。
钱选 牡丹图 钱选的一生被朝代的更叠划分作两半,大半在南宋,小半在元。他在不同的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南宋他是地道的儒者,到了元朝却全心投入绘画,甘心“老作画师头雪白”。真正让钱选青史留名的是他的画艺。 钱选的山水、花鸟、人物俱佳,尤其是花鸟画。起初他的作品接近“敷色浓艳、用笔纤细”的北宋院体画风,但渐渐地钱选做起了减法,设色日益素雅清淡,造型越发洗练朴拙,表现出他文人气质的一面。 中国的古典艺术都是以少取胜、以造境为上,花鸟画也不例外。中国花鸟画史上很少有全景式的花鸟画,多是以“折枝”的方式来呈现画面。所谓“折枝”,就是只拣最生动的一两枝花来画,其它一概略去。以点带面的折枝法是花鸟画的主流风格。钱选特别善画折枝,这全得自他扎实的写真技艺--把握准确,胸有成竹,当然不见赘笔。画史记载:“钱选翎毛师赵昌”。赵昌是北宋最著名的花鸟画家之一,绰号“写生赵昌”。虽然赵昌没有一件可靠的真迹留存于世,但他的精神却由钱选继承了下来。乍看觉得相当稚拙,细赏时却能感受其绵长的意蕴。 “牡丹”一段最为精彩:两朵白色的单瓣牡丹,一左一右散漫地开着;花朵彷佛重了点,枝干有些吃力地支撑着,带着飘摇的姿态。牡丹盛开在春季,卷中的牡丹正沐浴在流风行雨中;朝一个方向铺展的叶片,衬托着盛放之后略显凋残的花瓣,有风动的意味;她们不太雍容,却有几分萧散。逸士笔下的牡丹不再富贵,而是浪漫了起来。 卷尾落款“至元甲午画于太湖之滨并题,习懒翁钱选舜举”。“至元甲午”,这年钱选大约已经有六十岁了。此时他为自己取了个新的别号“霅溪翁”,在第一段碧桃小鸟之后的诗题中就署了这个款。取新名出于不得已,因为此时钱选的画名已相当响亮,家乡湖州的后生们纷纷仿造他的画作,弄得赝品满天飞。“霅溪翁”就是他的防伪标志。除此之外,画卷上还留下了不少钱选的印记:起首处钤“钱氏”白文长方印、落款后钤“舜举印章”白文印、“钱选之印”白文印。又有两方闲章“翰墨流戏”朱文印和“希世有”朱文印(两见),另有几印已不可辨识。画上的鉴藏印记更是不可胜数,除了赫然在目的乾隆、嘉庆、宣统三代清朝皇帝的御览之宝以外,还有石渠宝笈的图章。在入宫前曾经清初耿信公的收藏,有“信公鉴定珍藏”朱文椭圆印。最后由通州张文孚收藏,并捐赠给天津博物馆。另有一个小画符特别引起我们的兴趣,就是在每一段画作右下角都有一个极小的画符,其形状类似一只包袱被一根细干挑了起来。从笔性来看,它们应该就是钱选本人所画,究竟它代表什么含义,是钱选的花押式签名?还是有别的什么寓意,则不得而知。只能有待有识之士指教。
赵昌 写生蛱蝶图 宋 赵昌 纸本设色 纵27.7厘米 横9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秋天野外风物的写生画,在构图布局上,作者将景物集中在下半部,上方留下很大的空白,岸边长有荆棘、野菊、霜叶和偃伏的芦苇等,错落有致;三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把秋日原野那种高旷清新的景物描绘的生动自然。此幅野花虫蝶形象皆准确自然,用笔遒劲,设色清丽典雅,风格清秀,与黄荃的富贵、徐熙的野逸又有几分不同。有人评价赵昌说:“赵昌折枝尤工,花则含烟带雨,笑脸迎风,景则赋形夺真,莫辨真伪,设色如新,年远不退。”此图无款印,明代董其昌题称为赵昌画,元代冯子振、赵岩题诗,董其昌题跋。此幅曾为宋代权相贾似道所藏,后为元代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所藏。 赵昌,字昌之,四川剑南(今四川省广汉市)人。擅画花果喜画折枝花卉,兼工草虫。 效徐崇嗣“没骨”法。相传常于晓露末干时,细心观察花卉,对花调色摹写,自号“写生赵昌”。所作精于晕染,明润匀薄,特工敷彩,色若堆起,惟笔迹较为柔弱。其画形象准确生动,风格清秀,在宋代画卉画中独具新面貌。大中祥符(1008〜1016)间,名重于时。作品传世极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