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青年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课堂上存在的不足,上学期每位青年教师统一拍摄了一节录像课,下面分几方面谈谈对自己这节课的反思。
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
这节课我讲授了38分钟,比规定的35分钟多了3分钟,在时间的把握上还不是很准确。而且花在教学重点“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形状与作用”上的时间不够充分,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可以更好地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我讲话的音调比刚执教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还不够抑扬顿挫,显得有些呆板单调,而且语速也过慢,缺乏激情;音量达到了要求,并且适中。整堂课基本能保持“微笑”教学,没有严厉训斥学生,而是适时提醒纠正个别同学的不良学习习惯。但整堂课始终感觉“手不知道该放哪儿”,大部分时候都保持左手捏着右手放于身前这个姿势,非常不自然,以后在教态方面还要做改进。
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学生听课时的反应较认真,思维能跟着老师转。但师生间的互动情况比较差,有些问题的设置可能没有设置好坡度,有些提问方式还有待改进。学生看到有架摄像机摆在后面就变得很紧张,有些平时学习较好的女生整堂课一言不发,有的举手回答了可说到一半就忘了要说什么。对于这些情况需要我平时多锻炼锻炼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发言、善于表现自己。几位学困生的表现倒是有所进步,如周顺磊、周大伟等也能举手发言,虽然回答的不是完全正确,但至少搭到一点边,这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说明这几个学生身上还有潜力可以挖掘,以后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三、对授课内容、设计和方式的反思: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化解课文难点“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抓住“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生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及“颜色是嫩红色的”来理解了爬山虎脚的样子后,我请学生拿出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把表示爬山虎爬墙的动词通过填空形式写出来。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手当作爬山虎的脚,手掌当作小圆片,试着做一做爬山虎爬墙的动作。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而这堂课中朗读不是很多,形式也不够丰富,指导不够到位,语文课缺少朗读也就缺少了语文味,这是我要提高警惕的地方。
我还在某些环节上感到焦虑与沮丧,那就是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我还不够老练,面对一些生成性问题,我不会处理。如果给我重试的机会,在师生互动方面我一定要做改进,现在的感觉是老师讲得太多了,而学生表达交流得太少了,要时刻体现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辅助他们。
总而言之,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中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