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有幸听了四年级的“小循环”教研课——《爬山虎的脚》,由李启敏主任主讲。李主任是科研型教师,北京归来给老师们专题讲座——《关于学习》,至今记忆犹新,其中提到的反思学习,合作学习,行动学习理论,有很强的指导性。下面谈谈听李主任这堂课的几点感受:
《爬山虎的脚》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因此在本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主任上的是《爬山虎的脚》的第二课时,以课文第二自然段为载体(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色,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嫩叶子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设计了品味——美读——口头作文——写片段四个环节,环环相扣,课堂上不时发出孩子们愉悦的、会心的笑声。
1、品味语言充分,营造了一种和谐、鲜活的品味语言的氛围。师生完全陶醉在叶老朴实,凝练,充满韵律感的语言环境中,这是一种浓浓的艺术欣赏氛围。“艺术家是创造者,欣赏是再创造。”——这一规律得到了体现,而这一群再创造者是十岁多一点的孩子。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李主任珍视孩子们的个性化体验: 学生甲:我觉得“新鲜”一词用得好,写出了叶子的嫩、绿。 学生乙:“舒服”一词用得好,如果用“漂亮”,不能更好体现作者的感受。 学生丙:一阵风拂过,“拂”字用得好,表示风儿轻轻掠过,用“吹”没有这种效果。 2、感悟,品味充分,美读则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于是便有了课堂中,学生自由读,读给学生喜欢的人听,师生对比读,各种形式,充分朗读。 3、口头作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学生说:叶圣陶爷爷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是因为他仔细观察“爬山虎”,运用好的词汇。接着孩子们口头作文: 学生A:我观察的是仙人球,它身上长满钢针一样的刺,形状像小南瓜,中间有小黑点,上面有小花。它虽然没有牡丹那样高贵,也没有玫瑰花那样娇艳,却能给人治病。 学生B:我观察的是芦荟……妈妈每天用它来抹脸,说它是天然的美容霜。 学生C:我观察的是含羞草,其实它们很想和人类一起玩,你一碰它,它就合起来,不和你玩。 孩子们的口头作文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4、李主任读自己的下水文——《垂柳》,激情,学生写片段。 李主任教学语言精练,调控能力强,幽默风趣,看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特别是在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下了工夫。这些都值得我很好地学习。 陆校长请李主任推荐两篇学生作文:写别人都未发现的植物。同时道出了习作的生命力所在:写别人不曾写,言别人不曾言,有独创性,有个性。
建议:李主任的评价语言恰当,精练,但应注意及时性和形式的变化。下水文写得富有文采,有哲理,还可以拉近下水文和学生习作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