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S >> 苏州园林 >> 正文

 

感动中国的作家──文坛伯乐叶圣陶

感动中国的作家──文坛伯乐叶圣陶           “朴实的服饰和沉默的风度”感染了朱自清。

  叶圣陶,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意义,不仅可以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读到,更可以在他的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中读出来。

  1930年7月,朱自清在北平的清华园,写了一篇题为《我所见的叶圣陶》的小散文,内中提及1921年秋第一次见到28岁的叶圣陶时的感受,为他那年纪并不老但“朴实的服饰和沉默的风度”所感染。在其后的交往中,朱自清在叶圣陶身上,见到很多看似寻常却也崎岖的景象,并认定,叶氏的沉默寡言而不喜欢论辩、极为和易而从无怒色,是一种智慧之举;此外,提笔从容而文稿极清楚、生活随意却极有秩序、态度积极却不怎么浪漫,这些,均“出于天性”,出于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状态。

  自然而然的质素,在叶圣陶身上表露无遗,那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那是吾国先哲与文人最倾慕的状态,道家如此,释家如此,儒家也如此。也正因为这种自然而然,使得叶圣陶先生“长生久视”,成为永远的叶圣陶。他作品中的“淡”,不是做出来给人看的,或求人喜欢的;那是他平气顺心之个人产品,也正因为其称物以德、心平气顺,眼前无非生机,正可中和养身、颐养天年。在随处可能产生矛盾的生存状态中,社会中的人,倘若可以平常心视之,自然而然,其修养与心性,当然便可知其高明了。

  见性明心,叶圣陶先生的文章,的确可以如此来评价。这四个字,虽然主要来自于佛家典籍,但其实,它是渗透到中国传统学问的各个方面的;而一个可以称得上“大文人”的文人,又无不是综合了中国传统的诸端学问的。倘若在人这一层面没有实现见性明心,也不会出现叶圣陶其文。

  有着审美经验的读者,会成为作家作品的知音。

  文如其人,从叶圣陶的小说里,可以读出他不同时期心境的迁变。他的小说,更多的是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在真切地观察,冷静地思考,在寻常的人生境遇中,摄取不同寻常的所在,于是,在混沌里放出光明,把平凡而具体的生活题材,刻画得出神入化。这样的笔触,类乎于绘的白描,其精神的展现,却是依靠了写生的最强大的技巧,乃可以凝神定照,乃可以气韵生动,虽似乎很少直接抒发自己的主观见解,但,一切的一切,已包笼其中。

  现实的一切,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是最有戏剧性、矛盾性和艺术性的。作家所要描写的,也正是这一切,谁能不着痕迹,谁能自然而然,谁就是大家手笔。有着审美经验的读者,会成为作家作品的知音,于呈现在纸上的“客观生活”中,读出冷峭或热情来。叶圣陶的小说,从通篇气息到结构章法再到言辞造句,都是一样的朴实凝练、纯净流畅,令人佩服的是富含了强大的表现力。散文集《剑鞘》(1924年)、《脚步集》(1931年)、《未厌居习作》1935年、《西川集》1945年、《小记十篇》1958年等等,无不是这样,那是需要在私下认真而细致地打磨,才可以在外显光华的里面,来内包坚质的。

  内在的精神与外在的形式,善美地结合起来,于是称得上“文质彬彬”——这已不是单纯的温文尔雅,而是趋近于“为道日损”、“无为而无不为”的精神状态,此时,内心已洗涤掉所有的尘垢,人性本真本善本美的实在,开始大放光明,这光明,是烛照一切、通透一切的。凭借乎此,作品中抒情、状物、记人、说理,在清淡朴实之中,蕴涵态度风格,总之自然而然,无须任何多余的雕饰。叶圣陶先生的文风,大抵从此角度审视,最为得利。

  叶圣陶的沉重,源自于关爱人生的大慈悲心。

  也凭借乎此,能在客观中见出主观,在理性中见出感性,在现实中见出理想,这便是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叶圣陶,能同时成为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的缘由。《眉鸟》、《稻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皇帝的新衣》、《鸟言兽语》和《火车头的经历》等等,是他的可以称作“浪漫”的作品——我们来慢慢品味这些“浪漫”,会忽然发现其中的沉重,非凡的沉重,永久的沉重。

  叶圣陶的沉重,是源自于其内心的一种宏阔的境界,一种关爱人生的大慈悲心。儒家的仁人君子,靠着自身的道德自觉、自律、自策,来完善自身的心性修养和行为规范,来承载一个文士所能承载的那一部分社会责任。这些无数的“一部分”,便构成整个社会历史;社会的整个秩序与正常运转,也依赖于此。儒家的“仁者爱人”与“忠恕”的思想观,在叶圣陶的小说中表现为温情与关爱,在他的生活中则为诚信与宽容,而这一切,又是自然而然、毫无勉强之感的。对于文章,他如此,对待朋友,他更是如此。朋友,比如他生平最知己的夏丏尊和朱自清,在各自的交往之中,彼此所看重的,也无非如此。

  儒家所看重的,是生命的实在,是作为正常的社会中的人的那一部分责任心。对于儒家的精髓,叶圣陶先生是深谙熟稔的,表现于更大的范围和更大的力量,则是他的努力实践于教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的这一纲领性的思想,基本概括出整个人类的思想史和生活史,其具体实施,则落在教育的肩上。叶圣陶先生身体力行,在“教”这一环节上付出了非凡的劳动,也焕发出异常的光辉。教育的关键,叶圣陶先生独有会心,他认为其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习惯,把读书、作文与做人,把语言、文字与思想,把知识、能力与习惯,统统结合起来,这一点,他在多篇文章中反复申述过。“习惯成自然”,习惯了,也就自然了,久之,久之,也就自然而然了。

  他是一位至诚者,一位“择善而固执之者”的君子。

  抓住这一点,叶圣陶先生把儒家的大道理用得具体而微,塌塌实实。他从如何编写语文教材入手,针对教材标准、教材性质、教材功能、教材归宿等环节,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和独到的措施,而这些见解和措施,却都以“实际”为鹄的,这,是无比的重要。

  “诚于中而形于外”,大的目标,总要落到实处,之于道德修养与礼仪实践的关系,叶圣陶先生独有会心。表里如一、内外一如,此时的人,便可以实现能量和智慧的最大发挥,实现最大的生存价值,这时他个人的价值,已不仅仅局限于其一人一身,而是扩展到社会性、永久性。在做小说编辑期间,叶圣陶先生发现并扶植过的作家有茅盾、巴金、丁玲、戴望舒诸人,遂堪称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坛伯乐”,其功厥伟。

  伟大出于艰辛。大凡伟大却看似寻常之背后,一定是蕴涵了非常之艰辛的。叶圣陶先生的看似寻常,其文、其人,却是埋藏了非常人所可知所可解的“艰辛”的内容的,那其中,乃有一种个人的大牺牲在焉。朱熹评圣贤之志,有云“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合流”,然而正是这种“乐其日用之常”的世界观与人生态度,却因着其平常之极,便立即又与大多数的、普通的、一般世人生活着的“平常”拉开了距离,显得极不平常起来,所谓超群拔俗,正是此意。

  不媚于俗、不累于心,乐其日常、克念即圣,而终能与天地万物相往还,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境界。叶圣陶先生,正是在平凡与伟大、真实与理想之间,走了出来。他是一位至诚者,一位“择善而固执之者”的君子,在人生与艺术的净土上,他实现了精神的逍遥之游、永恒之旅。
  ──原载于《北京娱乐信报》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苏州园林,叶圣陶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感动中国的作家──文坛伯乐叶圣陶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浅谈《苏州园林》与《春》的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说课稿4
    苏州园林原文
    《苏州园林》说课稿
    《苏州园林》说课稿 2
    苏州园林 园林概况
    《苏 州 园 林》 说 课 稿
    《苏州园林》说课稿(2)
    《苏州园林》说课稿3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3
    课文苏州园林研讨
    《苏州园林》说课稿5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4
    《苏州园林》课文评点
    《苏州园林》说课稿一
    《苏州园林》说课稿二
    《苏州园林》说明的语言品析
    《春》、《三峡》、《苏州园林》比较…
    苏州园林·课文分析
    苏州园林·知识点精析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
    故宫博物院路椅广告媒体分析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世界文化遗产:故宫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2
    《故宫博物院》结构质疑
    故宫博物院教材分析
    故宫博物院 课文分析
    《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2
    故宫博物院藏品初试分析
    故宫博物院 (说课简稿)
    故宫也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中学课文《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讲解稿
    郑欣淼:故宫博物院有两个 但故宫只有…
    《故宫博物院》说课材料
    北京城万人空巷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开院的前前后后
    <<故宫博物院>> 教案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故宫博物院简介
    《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4
    《爬山虎的脚》课文
    爬山虎的脚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
    《爬山虎的脚》课堂教学实录
    《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观后感
    《爬山虎的脚》说课设计4
    《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
    爬山虎的脚·教案示例
    《爬山虎的脚》说课设计
    《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2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说课设计
    《爬山虎的脚》说课方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3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3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片段
    <爬山虎的脚>教案
    《苏州园林》学习目标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个园与扬州园林
    《苏州园林》主题思想
    苏州园林奇山异石夺天工
    苏州园林与生存智慧
    作者简介
    《苏州园林》导读
    我所见的叶圣陶
    《红楼梦》中写大观园假山的文字
    《苏州园林》课文解析
    《苏州园林》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苏州园林》背景知识
    《苏州园林》生字注音
    《苏州园林》多音字辨析
    《苏州园林》词语解释
    沧浪亭
    《苏州园林》参考图片
    《苏州园林》解题
    说书
    《苏州园林》形近字辨析
    《苏州园林》基础知识题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重点难点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A案)
    《苏州园林》课外阅读训练
    《苏州园林》课时训练
    《苏州园林》同步达纲练习
    《苏州园林》阅读测试题
    《苏州园林》词义辨析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句子分析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结构分析
    《苏州园林》写作特点
    《苏州园林》语法修辞
    《苏州园林》重点难点讲解
    《苏州园林》问题探究
    《苏州园林》课文评点
    《苏州园林》思想方法与典型例题
    寒山寺
    留园
    曲阜孔庙
    记游洞庭西山
    写法迥异的另一篇《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研讨与练习说明
    《苏州园林》教学杂谈
    《苏州园林》写作特色
    《苏州园林》教学建议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问题研究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有关资料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B案)
    《苏州园林》整体把握
    《苏州园林》电子教材
    《苏州园林》素质教育新学案
    园日涉以成趣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