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先驱者给他们说了自己的经历和村里没有的美好的生活,然后……村民们都不相信他,听信了守旧老人,把他砸死了,仅仅为了杀一儆百。没多久,灾难降临到这个村子,很多人都死了。那个守旧老人说,这种情况会好转的。但是一部分村民被失望压得喘不过气来……叛乱就爆发了,他们奔向了陌生的世界,他们循着先驱者为他们开辟的道路,找到了幸福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一部分人回到原来的山谷,为先驱者建了一块小石碑,刻上了先驱者的名字……大概是没有了。完了。
师:好。这个同学以先驱者的经历遭遇为线索来复述了故事。先介绍了先驱者小时候所受的教育和影响,再讲先驱者的叛逆和奋斗,还讲了先驱者的被害以及山民觉醒后的纪念。可不可以有其他方式的复述呢?
生(王祥峰):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个与外界不通的大山谷中,山谷中最有威望的是那些对祖先智慧无比尊敬的老者,他们甚至要求自己的部落的人也一样,可是向往外部世界对外面生活的好奇心促使一些男男女女不断向外探索,通往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是一堵悬崖,有的人成功的走向了外面,而大多数成了悬崖下那些累累白骨。有一天,一个年轻人从外面回来,告诉村里人外面世界有多么精彩,可村民和守旧老人都不信,却认为他怀疑祖先智慧,于是年轻人被处死了。过了几年,山谷里突然闹干旱,村人死了好多好多,由此,为了生存,全村人就踏上外出的悬崖,后来,有一批人成功了,他们发现外部世界真的如年轻人所说的那样。
师:大家发现没有,他们两个人叙事的角度不一样,一个是以事件中人物的视角来复述,一个是站在事件外部,对事件是全知全能的,对事件作全方位的介绍。这是两个叙事方式,我们往往称前者为内视角叙述,后者为外视角叙述。大家以后在叙述时可以选择。
——两个复述激活了教师原有知识的积累——外视角、内视角的叙事方式,使教师获得了知识的发现。而教师又急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学生,以为自己的告知对学生的叙述会有帮助,事实上是以教师的发现代替了学生的发现,对学生未必会有多少帮助。而学生的复述中有优点,有不足。教师应该指出、点评而没有点评,所以这里是个败笔。
三、讨论主题
师:既然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文体形式,也了解了课文的情节内容,那么有没有思考过课文的主题呢?
生14:我有一个问题不理解,想问一下:课文是《宽容》的序言,可是课文只是写了个故事,却没有一个词是“宽容”,它跟宽容什么关系呀?
师:问得好。你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已经在思考文章的主题了?我们是不是来共同讨论一下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生(殷晓艳):我认为文章的主题是提倡宽容创新精神,善良的品德,而决不纵容一切只顾守旧的思想,只顾守旧的愚昧思想是永远得不到人们的宽容的。当然,这一切的矛头都直指某种思想,而非某个人。文章说:“他被推到一旁,嘴里还抱怨着命运不济,诅咒孩子们忘恩负义。”守旧老人后来在灾难来临时”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其中”强迫”一词用得精妙致极.可见作者在极力抨击这种一味守旧的腐朽思想,让读者意识到宽容并非盲目的。
——这里对殷晓艳的点评也不到位。宽容与纵容应该进行辨析。如果在这里拿汪国真的《宽容与刻薄》或者对两个词条解释做个介绍。也许会好些。这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情况,主要是因为自己对这个问题没加考虑。
师:这位同学认为文章主张宽容创新精神,而不宽容守旧思想,守旧思想是得不到宽容的。其他同学怎么看?特别是这位同学提到的守旧老人最后“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大家对这句话另外有什么发现?
生(金成龙):关于宽容,我以为有以下几层意思:
首先,作者想表达的是对先进思想的宽容,文章从开始写守旧老人反对新的思想,因此对离开山谷去探求新的生活的人,要予以严厉的惩罚,以维护神圣不可亵渎的祖先律法,到最后,由于干旱,山谷里的人们不得不叛乱,在新的生活空间的探寻过程中才发现先驱者的苦心和自身的愚昧、封闭,并为此感到内疚,文章最后写人们将先驱者的名字刻入石头,表达出作者希望人们能够对先进思想的宽容和支持。
其次,作者想要表达对当时愚昧人们的宽容,由于受到祖先律法的限制而思想禁锢的人们,在寻找新的生活空间之后终于认识到自己思想的空洞和愚昧,这样才会对杀死先驱者感到内疚,才会在石头上刻上先驱者的名字`,才会让后世子孙去感恩朝拜,文章最后说:“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作者认为过去已经过去,再追究也没有用,重要的是将来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这正表达了作者对愚昧人们的宽容。
三、作者要想表达的是对愚昧思想的不宽容,正是由于人们的愚昧思想一直禁锢着人们,使人们不能进行探索,从而牺牲了许多先驱者的生命,这也足见扼杀别人生命的行为是多么的无知和残忍!
师:这个同学的理解和殷小艳的观点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宽容进步思想、开拓创新精神、新的事物、新的文化,不宽容愚昧、无知、守旧、顽固的思想、作风。但是金成龙同学将宽容的内涵拓展了,他还发现了文章要求宽容愚昧的山民。
生15:我觉得文章确实有对山民宽容的意思,因为山民也是受害者,他们只是胆小,律法和守旧老人这么残酷,他们不敢违逆律法和守旧老人。但走投无路时他们也觉醒了、反抗了,等到他们发现先驱者已经为他们开辟一条路时,他们说:“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我们就……”说明他们是受蒙蔽的,应该同情,应该宽容。
师:那么你认为“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知道”什么?“我们就”“就”怎样?
生15:假如我们当时知道事实和真相,知道守旧老人是错的,漫游者是对的,我们就可以宽容他,就不会听信守旧老人的话,就不会砸死他。
生16:我们就可能会老早跟着漫游者来到这个新世界的绿色牧场。
生17:我们就不会遭遇那场灾难,也不会死那么多村里人。
师:对,这里你们感悟到了什么?
生17:说明山民也是会觉悟的,他们也是可以宽容的。
师:你补充得好。我也觉得课文不仅主张要宽容先驱者,主张宽容先进思想、先进文化,还主张宽容愚昧无知的山民,宽容山民的愚昧无知,因为确如刚才一位同学所说,山民是受蒙蔽的,山民的愚昧无知也是环境决定的。那么大家是否可以再来重新思考,守旧老人该不该宽容,守旧思想该不该宽容?
生18:我觉得不该宽容。当先驱者带回来外面世界的消息,他们杀死了先驱者,当灾难来临,他们又坚持一切会转危为安,以致于死了半数以上的村民,当村民叛乱时,他们又诅咒村民忘恩负义,还强迫车夫,把他们带走。他们坐在村民的车里,还唱老掉牙的歌。
师:当他们强迫车夫把他们带走时,车夫带不带走他们?为什么车夫最后也把他们带走了?还有这些守旧的思想是一千年前传下来,在一千年前,这些思想是否守旧?
生19:一千年前的思想在一千年前是进步的,在一千年后是落后的。
师:那么这些思想本身该不该宽容?
生18:我懂了。你的意思是说,守旧老人要宽容,守旧思想、愚昧无知也要宽容。一切都要宽容。
师:这是我们可以从课文中读出来的意思。因为作者是个人文主义者。
生20:我认为守旧老人整日对着古书冥思苦想,他不自觉地受到守旧思想的影响,他也是值得同情的,所以也可以宽容。
师:我同意你的观点。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宽容的内涵:要宽容先驱者、先进思想、先进文化,要宽容山民、宽容山民的愚昧、无知,宽容守旧的老人和老人的守旧思想、落后文化。
——我对宽容内涵的深层理解来自《教参》的介绍,而不是离开教参的自己独立解读,所以我对自己作这样的引导是不是一定会说服学生,没有多大把握。但总体来说,我的牵引还算成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