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题 目

《多一些宽容》

总课时

一课时

学 校

崇文实验学校

教 者

年 级

八年级

学 科

语文

设计来源

网络及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2010年 3月 5日-- 月 日

课堂教学的起止时间

《多一些宽容》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道德修养”,而《多一些宽容》正是一篇极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章。文章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可承载的内涵却如此的丰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需要诚信,需要合作,更需要呼唤宽容。为此,我结合读本“云襟胸怀”一节当中六篇关于“宽容”的文章,可以引领学生对“宽容”这一主题内涵展开探究性学习。通过这一课学习,突破本单元的两个学习目标:1、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精神境界。2、品味议论文语言概括有力的特点。

学情分析

以前曾尝试过很多次的对比阅读教学。学生有一定的对比阅读基础。学生能从内容到写法到语言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鉴赏。另外,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下,学生自学、探究、合作的能力都非常强,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基础。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从来没有把这么多的文章,这么大的容量放在一节课来处理,对我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挑战;从学生角度来思考,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与阅历都还很稚嫩。对于宽容的理解可能只局限在课本当中的表面,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去理解宽容的内涵,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去学做一个宽容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应该说是我这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所在。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说出课文的观点、论证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根据文章讲述的道理,举出事实论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理解宽容,并学会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

1.理解宽容与批评的统一。

2.学习用事实来证明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理解宽容的涵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笔记本,字典,钢笔,教材,六人为一活动小组。

2.教师的教学准备:教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学生按组坐好。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电脑与音箱,课件。

教 学 流 程

分课时

环 节

与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感受经典

(3分钟)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5分钟)

自主学习

展示提升

(5分钟)

合作探究

平台展示(一)

合作探究

平台展示(二)

梳理巩固

延伸拓展

体验感悟

课外练笔

教师于台下组织教学

上课之前播放陈明的歌曲《唯有宽容》(《费家有女》的主题歌)

故事导入

钉子: 

  有一个男孩脾气很坏,遇事一不顺心便与人发生争执。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 

  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看了故事,请同学谈谈你的感受。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从中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 诵读感受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朗读要求: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注意语气与节奏。

明确: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

2.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多一些宽容呢?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本文通篇以讲道理为主,基本没有摆事实,“事实胜于雄辩”,你能不能给文章补充几个事实论据呢?

要求:1事例概括简明;2语言简洁流畅;3能与上下文自然衔接。

3、看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该如何认识“宽容”

材料一:七年级(1)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找学生谈心,耐心辅导学生。但小赵同学对王老师有看法,他说:“我迟到了,他就批评我;小测验时,我就翻了一下书,也被他狠狠批了一顿。王老师太严了,对我一点也不宽容。”

材料二:媒体报导:在家庭暴力中受害的弱势一方——妻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宽容了丈夫的过失——酗酒、赌博、虐待、侮辱——导致对方的暴行越演越烈,直到受害者不堪忍受时,悲剧发生了:受害人要么被活活打死,要么向施暴者举起了屠刀。

材料三:中国寓言故事:书生东郭到“中山国”的地方去谋求官职,途遇一只受伤的狼,在狼的恳求下他把狼放在书袋里躲避了猎人的追捕,猎人走后,出了口袋的狼就张牙舞爪地扑向东郭先生。

请大家齐读文章最后一小结,边读边体会宽容的原则。

三、 实践篇

阅读剧本《拆信风波》

时间:星期天早晨

地点:女儿的房间

人物:妈妈、女儿(某校初三学生)

(妈妈气呼呼地将几封信摔在女儿面前)

妈妈:你还有心思搞好学习?

女儿:(惊讶地)你有什么权利私拆我的信!

妈妈:你是我的女儿,再说,我也是为了你好,不了解你的情况,怎么帮助你?

女儿:(砰地关上门)我的事从今以后不用你管!

过渡:学习了课文后相信同学们对宽容肯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 请你仿照下列句式谈谈你对宽容的理解。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

……

五、 教师寄语

宽 容

大海的宽容,

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

生命的汪洋,

在于包含深深浅浅的缘分;

心,因为宽容显得真实;

爱,因为宽容才被看见。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一种宽厚的胸怀,去接纳这个具有缺损的社会;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海纳百川”的气度,去换取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信任及和睦;愿宽容之心,遍布整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六、 作业

1.课外搜集与宽容有关的格言警句、成语、谚语,积累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并挑选出其中两句:一句送给面中的一位同学,另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把本课内容与自己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就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宽容、在与人发生矛盾时该如何妥善处理,写一篇心得体会。(200字以上)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多一些宽容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语文《多一些宽容》课堂实录
    《多一些宽容》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 八下《多一些宽容》公开…
    《多一些宽容》说课稿
    多一些宽容说课稿
    《多一些宽容》说课稿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 说课稿
    《多一些宽容》公开课教案
    《理解与宽容》说课稿
    多一些宽容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
    (苏教版)《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
    《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
    8.《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
    《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
    《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
    《多一些宽容》教案
    《多一些宽容》课堂实录
    《多一些宽容》课堂实录
    语文《多一些宽容》教学反思
    《多一些宽容》教案
    苏教版第二单元第8课《多一些宽容》说…
    苏教八下《多一些宽容》教案实录反思
    对孩子不妨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多一些宽容》 教学反思
    《多一些宽容》教学反思
    多一些宽容读后感
    <感恩我们在行动>读后感
    《多一些宽容》教学反思
    《多一些宽容》读后感
    八年级(下)语文《多一些宽容》教学…
    少一些责难,多一些宽容
    《多一些宽容》读后感
    将心比心读后感
    《多一些宽容》读后感
    《《宽容》序言》课堂教学实录
    《多一些宽容》教学反思
    《多一些宽容》 教学设计与反思
    《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与反思
    《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与反思
    《多一些宽容》教学反思
    《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将心比心》读后感
    《多一些宽容》 教学反思
    <少一些呵斥,多一些包容>读后感
    《多一些宽容》教学 反思
    《多一些宽容》 教学反思
    《多一些宽容》教学反思
    《多一些宽容》 教学反思
    《多一些宽容》教学反思
    读《多一些宽容》有感
    多一些宽容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