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提倡人与人之间高尚的人格修养——宽容。
2、了解本文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3、学习讲道理、对比论证的方法。
4、透彻的分析、辩证的说理。
教学重难点:
1、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学习讲道理、对比论证的方法。
3、精读第二段,提倡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宽容精神。
设计思路
可由名言或故事导人,让学生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后学习课文,通过巧妙的题目设计让学生理解宽容的意义及怎样才能做到宽容。抓住重点段落理解有关课文知识。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同学们,谁能说出几句有关宽容的名言或小故事?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你在生活中能宽容他人吗?请谈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
今天,我们来学习《多一些宽容》这一课。看一下作者对宽容的理解,学习一下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提倡宽容的意义。
2.怎样才能做到宽容?除文中指出的几点外,你还有自己的见解吗
3.有人说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认为呢?
4.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及自己认为好的句段。
5.找出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在论述中存在的问题。
三、互相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相关问题的明确:
1.用自己的话说说提倡宽容的意义。
明确:据第一段说出即可,最好有自己的见解。
2.怎样才能做到宽容除文中指出的几点外,你还有自己的见解吗
明确: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即可。自己的见解能说出一点即给予肯定。
3.有人说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认为呢
明确:不能删去。最后一段是针对人们对文章观点可能产生的误解,进行必要的补充论述。删去后可能造成误解。
4.重点字词及相关语句。
明确:胸襟、摒弃、迥异、芥蒂、嫉妒指几名同学解释,注音,让其他同学纠正。好的句子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即可给予肯定。
5.部分问题的估计及解答:
①本段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用“I”线把本段分为两层。
明确:①总——分。互谅……结尾。
②作者在谈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时,写法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相同点:先解释,后写意义。不同点:句式不同,论证的方法不同。有的从反面论证,有的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好处:写法大体一致又有一定的变化,使文章思路严谨而不呆板。
③“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个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四个层次顺序安排十分恰当。“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要求。宽容是……互爱,“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和互敬”。
④学生就课文论证方式可能提出的问题:文章缺少事实论据,议论显得空洞,不具体
明确: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要指出,一般而言,议论文论证观点,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本文通篇以讲道理为主,这并不会影响文章的说服力,因为,第一、用什么样的说理方法是因文而异的,并不是所有文章都一定要举例子摆事实。第二、像本文这样的内容可举的例子实在太多,对于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见过这样的事实,而是没有对其中的道理进行认真的思考。所以,作者集中力量把道理讲清楚,读者是不难从生活中找到事实的。
四、归纳总结: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比如,语言表达和积累,文章结构方式,论证方法等等,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五、拓展训练
1、以“宽容”为主题,仿照课文中“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句式写一段话。
2、以“为什么要强化文明礼仪教育?”为题,仿照本文写法,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
六、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与宽容有关的格言警句、成语、谚语、小故事,积累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并与同学交流。
2、把本课内容与自己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就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宽容、在与人发生矛盾时该如何妥善处理,写一篇心得体会。(200字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