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理解文章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教学重点、难点】
1、对宽容和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
2、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习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及故事。
小组合作、交流
1、有关宽容的名言,如下:
①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孔子家语》
②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毛泽东
③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
④如果两个人争吵起来,错在那个比较聪明的人。----(德国)歌德
⑤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法国)笛卡儿
⑥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
⑦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⑧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孟子·离娄下>>
⑨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 薛 渲
⑩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俄罗斯)斯宾诺莎
2、出示林则徐自题联的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学生说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16个字,气势磅礴,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3、“宽容”的故事:
北宋时,吕蒙正为相。一次上朝,有个大臣在帘子后嘀咕:“这小子还能办好政事吗?”吕蒙正装着没有听见,走了过去,他的同僚愤愤不平,让他追查。吕蒙正忙阻止说:“查出来就会耿耿于怀,忘了它,还是不查为好。”
小结:通过大家展示的资料,我们能感受到在生活中确实需要多一些宽容。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能做到宽容他人吗?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听听他的见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查字典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出示重要字词:
胸襟 豁达 摒弃 坦荡 淡泊 斤斤计较 猜疑 迥异 芥蒂 嫉妒
2、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什么观点?
就是课题“多一些宽容”。
3、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四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哪一点最难能可贵?
要做到宽容,就必须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互”中,“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4、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三段,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重点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
三、精读课文,评点品味
1、思考:作者按照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段有5个层次,先总说后分说,分说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十分讲究。
第一层(开头2句)是总述。
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宽容的基本要求。
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
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