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
沙月
教学要求:
1. 初步了解沈从文
2. 欣赏《边城》的人性美
3. 理解翠翠无人理解的春愁
教学设计:
用四个课时完成
1. 自渎全文
2. 了解沈从文
3. 欣赏课文片段
4. 欣赏课文片段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小说情节
教学难点:初识翠翠
一.导入:讲翠翠母亲的故事
人物:船女 茶峒军人
故事:对歌 怀孕
结局:相约自杀,父先死
母生--后,再喝冷水赴死
二.讲翠翠与傩送相识的两次经历
1.庙会相遇,事后方知(端午龙舟比赛)
2.庙会未遇,思念一宿(两年后端午)
三.自渎全文
1.怎样的一个翠翠?
2.如何去理解十五女孩的春思?
四.布置作业
网上调读小说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沈从文的乡土情结
教学难点:乡土现实与乡土希望
教学步骤:
一 学习注释,导入。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二.投影:
1. 凤凰城
2. 剿匪 本乡土著军队
3.
三.介绍沈从文
1. 原名沈岳焕
2. 笔名小兵,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3. 民族 苗族
4. 简历
1918:小学毕业,当兵
1923:到北京
1926:发表作品,编辑《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
1927:到上海,编辑《红黑》杂志,参加新月社
1930:到青岛大学任教
1934:到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
1937: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
1949: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研究中国古代服饰、中国文物
1978: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5. 主要作品集:
《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里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
《湘西散记》《边城》《长河》
6. 作品乡土特色:
(1) 写作抒情小说,代表京派小说家的社会理想
(2) 以湘西生活为背景,描绘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与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
展示民族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牧歌
情调。
四.布置作业
学习了解小说人物的共同点:孤寂的内心
1. 翠翠
2. 外公
3. 天保
4. 傩送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鉴赏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人物内心孤寂的原因
教学步骤:
一.解释“孤寂”,导入。
孤寂:孤单冷清,没有人了解,没有人可倾诉
二。分别赏析几个主角的孤寂的内心世界:
1。翠翠的孤寂
(1)春思无从对外公叙述,无从对心上人述说
(2)春思外公不来体察
(3)不了解外公为她所担的烦恼,不知道两个男人为她作出的决斗与牺牲
(4)外公死了,心上人出走未归,陷入无法预知结果的等待
2。外公的孤寂
(1)女儿惨死成为流血的伤痕
(2)外孙女的婚事又成为新的隐忧
(3)顺顺含混不明的态度使其受辱
(4)自己的苦恼又不能对外孙女明说
3。天保的孤寂
(1)不知兄弟与翠翠有意,托媒被退了回来,陷入苦恼与矛盾中
(2)已知实情,孤独地离开伤心地,却无辜死于意外
4。傩送的孤寂
(1)喜欢翠翠,不为对方所知;又与哥哥成了情敌以至决斗
(2)哥哥伤心出走而亡,陷入深深自责懊恼之中
(3)孤独外出寻兄,不知漂泊何处。
三。探讨人物内心孤寂的原因
1。人物生活的环境
(1)湘西——地域上与外隔绝“一条渡船与外联系” (2)湘西——封闭的农业文明社会
(3)湘西——民族纷争的血腥之地
(4)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心明净
2。人物被赋予的理想色彩
(1)对故乡的真爱
“我看到小小的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下,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
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2)对大城市“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惟实惟利”深恶痛绝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
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工蜂的是‘人性’。”
四。布置作业
1。给“翠翠”写外貌:
13岁的翠翠,15岁的翠翠
2。阅读文后附录:沈从文介绍〈边城〉的创作动机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
揣摩优美的描写片段,体会作品的抒情散文诗一般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
小说语言中“牧歌式”的诗意
教学步骤:
一。介绍小说特色,导入。
1。沈从文学废名
(1)介绍废名
(2)沈从文创作风格的转变:浮夸、不加限制到自然、优美、健康
2。小说中的牧歌式色彩
(1)“牧歌”:
(2)诗歌中的理想意味:怀旧的、温暖的、悲剧的、幻想的
3。听歌曲录音:黄磊演唱〈边城〉
二。选择需要揣摩的片段
1。渡口夕阳味道
2。溪边远眺而哭
3。月下祖孙吹芦管
4。少女春梦
5。月夜鸟声
三。小组讨论揣摩,拟题作答
四。全班交流,由各组代表主讲,由他组学生质疑
五。布置作业:
写景:汉江枯水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