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B >> 边城 >> 正文

 

<<边城>>赏析

一、《边城》不仅是沈从文追记一个桃源世界的山水画,更是一幅朴素的湘西人情风俗

 

 

 

 

整个就是一幅淡墨涂染,略加青绿的传神长卷,小溪、翠竹、白塔、远山,吊脚楼……连绵不断的云山雾水做了幅的背景,随着“散点透视”的视点变换,浅淡的山水不绝而来。边城的青山绿水,形成了翠翠外柔内刚、纯真美丽、淳朴善良、健康自然的性格。沈从文这样写道:“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大自然既赋予了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边城的青山绿水和翠竹青溪,嫩绿、清纯,和翠翠的性格十分协调。老船夫的性格也与当地景物浑然一体。“老船夫不论晴雨皆守在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了腰,两手缘引了竹揽,把船横渡过小溪。”他的生活与小溪、渡船、日头密不可分。长流不息的溪水,反复来去的渡船,周而复始的日起日落,象征着老船夫生生不息的精神。大自然使他感到生活的力量,他的劳作又使大自然充满生机。正是因为他热心摆渡,山城茶峒才显得那样热闹。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即是湘西民众生活真实的写照,也体现了作者对“世外桃源”诗意的追求。《边城》对当地的嫁娶、丧葬、过年过节、船工出门、酬神建庙等等人情风俗,有着生动的描写. ,《边城》中描写的是一个非常简略的丧葬过程,但内容非常真实,从此可以窥见当地人对生命的某些认识。他们认为,生命仿佛是一条永远不息的河流,存在和死亡只不过是河水的涨落。虽然也有感伤,那只不过是情感无所皈依。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自然得就像春秋的轮回。

 

 

 

端午节喜庆活动,也被沈从文刻的活灵活现。《边城》中人物活动的主要背景是三次端午节。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期间举行的盛大活动。作家详尽地描写了龙舟竞赛、军民同乐的场面:“又狭又长,两头高高翘起,全身着朱红色长线”的特制龙舟,在锣鼓声的助威和浆手们的奋力划击中,随着急促的节拍,破水向前,作犹如“梁红玉老鹳河水战”般的竞渡。而赛后军民下河抓鸭子的习俗,更给这欢快热烈的场面,增添了几分谐趣。作家抓住了最具代表性的端午节,把边地的古朴、实在的风土人情,不加雕凿、条缕分明地道来,令人可信可亲。古老而健康的风俗,反映了湘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湘西沅水一带特有的地方风情,湘西人民的粗犷、旷达的性格和心理,都在这龙舟竞渡的民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宣泄。

 

 

 

这些民俗的描写与渲染,是作家的情思所致,是与作品的整体有机结合的。它是人物生长的环境,人物便在这种风俗化了的环境中生息、创造、哀怨、抗争。沈从文的作品之所以能飞越国界,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其作品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些民俗特色,大大增强了他的小说的风采和艺术魅力。

 

 

 

 

首先,《边城》描写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性美,并且吟唱了边民的人生悲歌。作者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展示了世人相当陌生的湘西农村民众生活,刻出了湘西这块热土的淳朴的人情世态。作者所想要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品开篇就写到管船人整日劳作,却不收过渡人的一文一银,还买茶叶、烟赠送给过渡人。年少的翠翠,也争着作渡船夫,目送过渡人远去。边地的风俗淳朴,以至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在城里,爱情是自私的;在边地,爱情也变得和谐、公平。祖父不想包办孙女的婚事,翠翠也坚持婚姻自主;而天保、傩送兄弟虽然同时爱上翠翠,但两人却以唱歌来决定胜败,显示出纯朴的民情民风。正如有的研究工作者指出:“鲁迅的伟大在于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恨’,沈从文的伟大在于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爱’。”

 

 

 

沈从文的作品,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实际上是对现代都市文明弊端的批判。沈从文还通过翠翠的婚姻悲剧,对封建思想的侵蚀进行了揭示。翠翠的婚姻,受到来自王乡绅等封建势力的阻挠。最后是天保死了,傩送出走,翠翠并未能获得婚姻自由。正如有的评论家所指出的,《边城》的深刻之处,就在于作者“既描写和赞颂了主人公们优美、善良、朴实的民族和解品德和他们争取自己的爱情的坚定、执着,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在复杂的现实社会关系中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其次,边城》对当地的嫁娶、丧葬、过年过节、船工出门、酬神建庙等等苗民人情风俗描写极具民族色彩。例如,《边城》中关于爱情的描写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天真美丽的边城少女翠翠悄悄爱上了青年傩送,日有所思,夜有所想,而且对别人提起的凡是有关傩送的事情都相当留心,当人们闲话傩送时,她“脸发烧走到另一处去,又听有两个提及这件事,且说:“一切安排好了,只须要二老一句话。”又说:“只看二老今天那么一股劲儿,就可从猜得出,这劲儿是岸上一个黄花姑娘给他的!”听到这句话,翠翠心中不免有点儿乱。这是典型的东方式、中国式的思恋。《边城》不取现代文明、都市文明的方式,然而,却深刻地表现了恋人炽热而又含蓄的爱情。

 

 

 

 

再次,《边城》的民族特色,还表现在语言方面。沈从文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作家,他的语言才能是建立在群众语言艺术创造的基础上的。沈从文是向群众学习语言并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的典范。第一,他的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上是和谐统一的。下层人民多民间谐趣,“乡下人”总是信奉约定俗成的成例,所以,《边城》的语言质朴自然而又含蓄蕴藉。比如翠翠与祖父的一段对话:“翠翠,你不记得你前年在大河边时,有个人说要让大鱼咬你吗?”“他是谁?”“你想想看,猜猜看。”“一本百家姓好多人,我猜不着他是张三李四。”“顺顺船总家的二老,他认识你,你不认识他啊!”接着,祖父呷了一口酒,像赞美这酒,又像赞美另一个人,低低地说:“好的,妙的,这是难得的。”祖父和翠翠谈论同一个人,翠翠假装不认识,而祖父又明知偏不说,这一方面把祖父那种洋洋得意,那种对未来的孙女婿称心如意,通过似乎对酒,又似乎对人的称赞反映出来;另一方面,翠翠装作不明白,又表现了一个少女在谈及自己的婚事时那羞怯和喜悦的心理。语言质朴自然、简洁明白,却含蓄蕴藉、令人回味。第二,作品采用的是叙述语言,基本是湘西方言,具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生动韵致。比如:“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里看似有些木讷,但却用一种修辞格中所讲的顶针续麻的方式,从容不迫、活灵活现地实现了意象的流动,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信性和感染力。

 

 

 

湘西文化是沈从文创作的重要资源,是《边城》众多人物生存的文化背景。而湘西文化又以自己的独特个性体现出民族性。正如刘洪涛所指出的:当沈从文“把苗族文化当作湘西的特色向读者推销时,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现在,当他需要表达‘中华民族’的声音时,苗族就被他归化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天然的组成部分,苗族特色自然成了中华民族的特色

 

 

 

 

白塔是苗文化的象征,翠翠和爷爷居住在白塔下,爷孙俩与白塔成为苗文化内涵的载体。。塔作为古代极富宗教意义的建筑,包容的文化内涵和宗教内涵其主要的精神内核便是信仰和纪念,这跟边城的主旋律是一致的,体现出力与美,也展示了民族与地域的整体风貌。王润华在讲到《边城》的象征手法时,认为渡船、白塔是祖父的象征,竹筏、竹林是翠翠的投影,其所作的论述,道出了《边城》对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⑧《边城》的结尾的悬念: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其实从作品的立意来看,并不算为悬念,沈并没有把《边城》定义为悲剧,而是牧歌,他的潜台词是这个人必然回来。至于其它形象,如黄狗带上了苗族祖先人犬交配传说的影响;老船夫死后人们挖的凹型方坑则体现了男性生殖崇拜观念,也是对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

 

 

 

边城》的象征充满了隐喻与投影,这些都使作品更具独特的审美价值,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思索  

 

 

二老的形象是沈从文自己的隐喻。

 

小说《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小说正是通过老船夫这个典型人物的描述展现亲子之爱的人情美。

 

 

 

沈从文正是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作者正是通过老船夫对子女的挚爱亲情,去和当时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形成对照,去呼唤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无侮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礼”的美德。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形成对照,去呼唤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无侮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礼”的美德。

 

 

 

小说《边城》正是通过“邻里之爱”来展示这块净土上的人们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从而体现作者拒绝“现代”,厌恶“文明”,以此来寄托他重造民族品德的希望。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边城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边城>>赏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边城》备课资料
    边城 第二章
    边城  第三章
    边城 第四章
    边城 第五章
    边城 第六章
    边城 第六章2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创作风格
    沈从文《边城》赏析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下人视角
    沈从文的《边城》
    《边城》赏析
    “隐伏的悲痛”——《边城》内蕴新探
    《边城》教学反思
    《边城》《荷花淀》说课稿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性美与风情美…
    沈从文的《边城》赏析
    沈从文的 《边城》赏析
    《边城》赏析
    《边城》教案
    《边城》——沈从文的精神神庙
    沈从文《边城》 赏析
    重读《边城》:叙述的潜流
    来自《边城》的美——沈从文《边城》…
    行走边城山水间
    狐眼看文:梦幻的写作—《边城》赏析
    《边城》赏析
    对《边城》美的赏析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乡恋情结
    边城 第一章
    心中的沈从文
    《边城》说课稿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的质朴美好
    洗尽铅华见真情--试探沈从文《边城…
    赏析<边城>中艺术与人性的回归美
    洗尽铅华见真情——试探沈从文《边城…
    赏析<边城>中艺术与人性的回归美
    小说《边城》赏析
    边城的赏析
    《边城》赏析
    <<边城>> 赏析
    将凋零的爱与美——从《边城》看沈从…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文学理想与城乡…
    生存于一种环境——《祝福》《边城》…
    情节淡化人物虚化环境诗化——沈从文…
    梦沉西湘——《边城》杂感
    《边 城》阅读指导
    为何美丽总是愁人的——《边城》“淡…
    赏析“边城”的“歌”
    毕业论文:关于对《边城》美的赏析
    《边城》写景文字赏析
    在现代性进程中城乡对立——《边城》…
    《边城》:淳美的世界,忧郁的牧歌
    《边城》教学设计
    《边城》教学实录
    《边城》教学实录2
    《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
    语文下册教参——暗香浮动月黄昏 ——…
    《边城》教学实录
    《边城》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边城》教学实录
    《边城》(节选) 教学设计
    《边城》文本教学设计
    公开课《边城》教学设计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边城
    高中语文鉴赏课程与审美发展——以高…
    《边城》(教案)
    县级公开课《边城》教学设计
    以重庆市一堂高中语文《边城》的教学…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边城》教学设计
    边城翠翠外貌描写
    《边城》知识要点
    汪曾祺:读《边城》
    沈从文《边城》教学反思
    《边城》教学反思
    《边城》教学反思2
    沈从文《边城》教学反思
    《边城》教案
    边城(人教版高二必修)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1
    《边城》教案3
    《边城》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