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B >> 边城 >> 正文

 

沈从文:《边城》赏析

 1934年,意大利在莫索里尼的操控下夺取世界杯冠军;伪满洲国成立;红军被蒋介石的围剿逼上西征之路;沈从文的《边城》出版。轰轰烈烈的大事,架构了人类历史的地貌,但如未能够化作贴心入骨的阐述,赢得贴心入骨的解读,也就随几代人的记忆作烟云散去;一个湘西小城茶峒的风物与一里路外的无名小溪,倒涓涓一脉于读者心中流淌至今,是文字之功,是沈从文之功。

  《边城》亦是沈从文创作中的分水岭。《边城》之前,是一系列气象奇妙之作,文体多变,题材多样,水准参差。据苏雪林评来,有“点石成金的奇妙风格”,“左右逢源的妙笔”,可是章法欠剪裁,叙述嫌拖沓,文章有“轻飘,空虚,浮泛等病”,——他的“天才”和“令人惊异的创造力”依然需要磨琢;待《边城》一出,则大局定,气候现,沈从文的希腊神庙造成了。

  《边城》的好处如世上的水无边无际——不单每个读者都能够从《边城》中得着些温暖,就连故事中的一篁竹,一莺,一白塔,一大星子都能从沈身上得着些亲切。一个人文字中中律动着的生机,俏皮,爱意,惆怅,竟会那样通通融融,毫无滞障地流动在另一个人的血脉里,这个化境,是现代文学里,唯有沈从文可以达到的语境。

  作品的终极目的是交流,作者一辈子笔耕墨耘,不过是为了掌控表达的冲动,掌握交流的技巧——技巧也包括选择特定的听众;读者的解读,何尝不是层层破障,直见面目的过程。对《边城》最早的批评来自于革命的现实主义阵营,即使是现在,把茶垌做桃花源,把翠翠做自然之女也是对《边城》的读法一种,这种读法,是见到了茶垌,却没有见到沈从文。

  沈从文对中国文学的意义,首先在于他是完全忠实于内心起点的作家,现代中国文学史中罕有的人物。1934年1月湘行途中,沈从文的家信中写道:“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请注意这里的“解释”二字。此处沈的感悟,不复是少年时对世事的惶惑之感,也并非重归故里的身世之感,而是在故乡发现了整个人类,在河流中映见整个人生。一种崭新的,“更庄严些与透入些”的对现实的掌握和解释在他心里涌动,一种通向“新的真实”的文学形式和内容在呼之欲出,使32岁的沈从文相信,终其一生也未必能完成这项伟业。(叹!)。

  一辈子忠于内心,与沈从文卓越的现实感互为表里。沈的现实感是艺术家的现实感,不是投机者的现实感。正因为沈对伸手可触的的当下生活有鲜明清晰到使他痛楚的感受:气味,质感,他者的人生,泛爱体验,层层叠叠的真实向他蜂拥而来,内心的丰富多感确证他对个体的信仰,可是他必须从个体感受中杀出一条表达的隧道。早期创作中,他在文体、结构、题材上的反复变化和实验,对《十日谈》,《唐吉柯德》,《爱丽斯漫游仙境》等异国经典的临摹中,可以看到他倾向于以多角叙述,多个逻辑来展现故事,倾向于借空间的流动展开对世间的观察和对人生的询问,倾向于把人物和情节的律动纳入一种原初状态的,农业文明内的时间框架。他曾用风行的意识流写法写城市,用笔记体写军旅人事,用传奇手法虚写湘西苗寨,可是要到1934年的回乡,一个他能真正通融把握、阐述的人类和世间才神迹般呈现在沈从文面前。

  《边城》结构奇特。每一节、每一句里,都可以辩认出一种全新的观看方式:读者如坐江上,茶垌的民风和生活细节如两岸风光,行云流水而过。以第一章为例,有描景摹物的实写:从白河两岸风光,到小饭店门口的客人和老板娘调笑;有破入历史维度的跳写:水灾时男子救人的敏捷可观,妓寨的来历与风情;有忽而定格的特写:“永远那么静寂”,“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的小城生涯……视角在不同空间、时间、情绪、心理段落中穿插跳跃,浅浅深深。写实,却不是一种凝固在个人之外的场景之实,也不是导向一个预设思想的概念之实,而是与人相依相就之实,使人移步换景之实。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叙述空间不动声色地架构起来了,而沈从文对现实质地的敏感,对世界的爱恋,对人生的洞见都在这个崭新的结构中得到包容,得到释放,获得最大限度的表达自由。

  故事的发展是两岸间夹的一水,与岸天然契合,波流却自成曲折,翠翠和二老感情中的起伏和隐忧;人物的一悲一喜就是水中潜流,无端而来,无奈而去,每个人都自成一个叙述回路,而又两两相对,二三相望,此起彼落,相互叠唱。即是写翠翠一人的情绪波动,也常有黄狗的性情举动来衬,如“翠翠锐声叫喊了两声,黄狗张着耳叶昂头四面一望,便猛的扑下水中,向翠翠方面泅来了。到了身边时狗身上已全是水,把水抖着且跳跃不已,翠翠便说:“装什么疯。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因为是刚和二老说过一句话来,而二老在龙舟赛上(因为张望翠翠不见?)失足落水。只是一处笔墨,微妙如此。而随着大老死去的阴影中,翠翠,二老,祖父,顺顺都各怀肚肠,湍流滚滚,直把故事推向高潮。在滔滔而去的河流中,没有一股潜流将扭转大势,可是在流逝中每个人都感到与他人爱意的交融,并渐渐获得对自己生命的体验和反省;
  《边城》的无可替代性,在于这是一件只能为文字所包容的艺术品。影象的流动并迭或能再现它轻盈的多元叙述结构,但要复述《边城》中明晰却隐忍着的时间与生命的框架,就象回答:水为何而流?在《边城》中,对人类内心体验与存在的表达是先驱性的。秉承现实主义传统的茅盾的《春蚕》《林家铺子》是带着使命在写,而不是带着新的体验在写;把小说当绝句写的废名,以自己生命的结晶体验书写,可是却使世界只在个人的观想中存在,拉开了个人体验与对社会情境的距离;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等篇打通了观与想,个体经验和社会现实,可是欠缺化合万物的爱意,他的人道主义是干巴巴的。也许个人自有使命,沈的使命全在这一方天地间,他把这一方天地的时间做整个人类的时间,也就是了。“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
  《边城》中,关于时间的清晰体验为故事提供了节奏。老船工的时间是回忆性的,向后的,翠翠的时间是漫游的,四散的,可是当爱情发生后,几个人的时间汇拢了,加快了,时间获得了一种“在场感”;其次,在对时间与生命的反复追溯和质问,《边城》获得了一个新的体验,在存在的岩石上冲刷出了自己的痕迹。翠翠母亲的死,是老人心里的隐痛;而翠翠与乃母的相似,简直如河流两次流过一处,也使老人摆低自尊,几次去二老顺顺处受冷脸,以致死亡。翠翠母亲的死,老人的死,纯净不带一点渣滓,融化在他人的新生命中。在祖父去世的当晚,翠翠的生命又向前迈了一步。“秃头陈四四接着就说了一个做新嫁娘的人哭泣的笑话,话语中夹杂了三五个粗野字眼儿,因此引起两个长年咕咕的笑了许久。黄狗在屋外吠着,翠翠开了大门,到外面去站了一下,耳听到各处是虫声,天上月色极好,大星子嵌进透蓝天空里,非常沉静温柔。翠翠想:“这是真事吗?爷爷当真死了吗?”
  沈从文超常的结构能力,使《边城》四溢着真正的先锋性和微妙自足的形式美。说到这里,却要提起另一个小说中的异数,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韩自创“穿插藏闪之法”,“以为全书体例。”。所谓藏,就是“正面文章如是如是;尚有一半反面文章,藏在字句之间……直须间至数十回后方能明白。恐阅者急不及待,特先指出一二:如写王阿二时,处处有一张小村在内;写沈小红时,处处有一小柳儿在内;写黄翠凤时,处处有一钱子刚在内”,沈小红和小柳儿的暧昧,是被慢慢“收拾”出来的;而几个本不甚相关的人物就被编在一部本传中。巧的是,这也是一个方言故事,也以二宝夜间思念史公子怅惘煞科。难以得知《海上花列传》对《边城》的投影有多深,可是《边城》中如夜明珠般的理想主义光芒,是前者无法企及的。

  沈从文承认《边城》是个悲剧。说:“将我某种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这一来,我的过去痛苦的挣扎,受压抑无可安排的乡下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在这个不幸故事上,方得到了排泄与弥补”。研究沈从文的美国学者金介甫(Kinkley,JeffreyC.)也说:“《边城》总的来说是写人类灵魂的相互孤立”。此见是见到沈从文,又未必见到“边城”。

  关于宿命的故事,未必有谁是主角,可是翠翠,确是沈从文最关注的那个,虽然翠翠并非是自然精灵,理想美的化身。19世纪的百科全书式小说里有一种颅相学信念,从面貌骨骼可以看出某人贵贱。根子要算在柏拉图的美之理想型上。沈的早期作品中,有一种急迫把湘西人物与贵重的特质对号入座的倾向,如龙朱的美貌,虎雏的相貌堂堂。随着他更真切地看到世界,《边城》中这个信念淡到剩个影子。翠翠固然天然动人,山水阳光浸染出的好底子,但她并非完全是头自足的“小兽”。她四处吸取着新鲜的经验,“大把的粉条,大缸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东西说个半天。那里河边还有许多上行船,百十船夫忙着起卸百货。这种船只比起渡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而过渡的新嫁娘,乡绅女儿手上的麻花银镯子,都使翠翠羡慕。

  《边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读做翠翠这个活泼跳脱的生的理想,不如说,因为他对自己生命根基与生存经验的敏感和认同,使他在故乡不断发见着人性和细节。这一次的重返生活,沈从文超越了以往传奇中风物志式的浅表性,对整个现实的理解和阐述喷涌而出;正是对世间的爱意和冀望推动着这条叙述的河流,在存在的土和岩中冲出新的河床。《边城》是一次对人生的“观”、“想”、“望”的全面逼近,它骨子里的先锋性也被一代代读者越来越充分地体验到,所有这些,都将汇入人类整体经验的河流,虽然未知前方何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边城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沈从文:《边城》赏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边城》备课资料
    边城 第二章
    边城  第三章
    边城 第四章
    边城 第五章
    边城 第六章
    边城 第六章2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创作风格
    沈从文《边城》 赏析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的质朴美好
    沈从文《边城》赏析
    心中的沈从文
    “隐伏的悲痛”——《边城》内蕴新探
    《边城》教学反思
    《边城》《荷花淀》说课稿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性美与风情美…
    沈从文的《边城》赏析
    沈从文的 《边城》赏析
    《边城》——沈从文的精神神庙
    《边城》赏析
    《边城》教案
    沈从文的《边城》
    重读《边城》:叙述的潜流
    来自《边城》的美——沈从文《边城》…
    行走边城山水间
    狐眼看文:梦幻的写作—《边城》赏析
    《边城》赏析
    对《边城》美的赏析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乡恋情结
    《边城》赏析
    边城 第一章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下人视角
    《边城》说课稿
    洗尽铅华见真情--试探沈从文《边城…
    赏析<边城>中艺术与人性的回归美
    洗尽铅华见真情——试探沈从文《边城…
    赏析<边城>中艺术与人性的回归美
    小说《边城》赏析
    边城的赏析
    《边城》赏析
    <<边城>>赏析
    <<边城>> 赏析
    将凋零的爱与美——从《边城》看沈从…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文学理想与城乡…
    生存于一种环境——《祝福》《边城》…
    情节淡化人物虚化环境诗化——沈从文…
    梦沉西湘——《边城》杂感
    《边 城》阅读指导
    为何美丽总是愁人的——《边城》“淡…
    赏析“边城”的“歌”
    毕业论文:关于对《边城》美的赏析
    《边城》写景文字赏析
    在现代性进程中城乡对立——《边城》…
    《边城》:淳美的世界,忧郁的牧歌
    《边城》教学设计
    《边城》教学实录
    《边城》教学实录2
    《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
    语文下册教参——暗香浮动月黄昏 ——…
    《边城》教学实录
    《边城》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边城》教学实录
    《边城》(节选) 教学设计
    《边城》文本教学设计
    公开课《边城》教学设计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边城
    高中语文鉴赏课程与审美发展——以高…
    《边城》(教案)
    县级公开课《边城》教学设计
    以重庆市一堂高中语文《边城》的教学…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边城》教学设计
    边城翠翠外貌描写
    《边城》知识要点
    汪曾祺:读《边城》
    沈从文《边城》教学反思
    《边城》教学反思
    《边城》教学反思2
    沈从文《边城》教学反思
    《边城》教案
    边城(人教版高二必修)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1
    《边城》教案3
    《边城》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