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 【教学目标】1.优秀的古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提升其精神品位和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记事、绘景、抒怀的方法,并体会苏轼清新、质朴、简洁的语言风格。
3.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4.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诗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并鼓励学生当堂成诵,做好美文积累。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抒情语句的深刻内涵。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欣赏突破重难点。
【教学类型】:赏析课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古往今来的诗词曲文里,从来不乏“月”这一意象,文人或借月营造凄迷的氛围,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或借月抒思乡之情,离别之情,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家都知道他的词风豪放大气,但今天我们不妨去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另一番月色,那就是如诗如画的承天寺月景,现在就让我们在苏轼的名篇《记承天寺夜游》中游历承天寺,欣赏那晚的明月夜,感受苏轼的另一份情怀!
(课件展示课题,口述教学目标)
二、 背景导读:
1. 作者简介
2. 背景介绍
三、 朗读课文
1. 听范读:
听清字的读音,句子的停顿和节奏,适当地在书上做标注,还有朗读时情感的把握。
2.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感情。
3. 组织学生朗读:
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集体读。
四、 疏通文意:
1. 重点字词解释
2. 小组讨论,合译课文,指名译,交流。
3. 接下来我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画面、音乐进一步感受这篇美文的意境。
五、 品味文意:(分析见课件)
1. 文中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情?(在分析中完成背诵)
板书:
叙事:时间、起因、发展、事件(庭中散步)
2. 文中作者抓住了庭院中怎样的景物特征,怎样描写的?
板书:
写景:月色——水…………………清(澈)
竹柏影——藻、荇………(透)明
赏析景物描写的妙处(说说你认为好的地方)
提示:
1. 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宁静、清冷
明月和积水、竹柏和藻荇浑然一体,组成了有色有形、有静有动的画面.月夜之美尽在其中
2. 绝妙之处:(简洁)无一月字
3. 心情:月光涤荡了所有的烦忧,忘怀得失,宁静淡泊,俗念全消
4. 意象:竹、柏——坚贞的操守
3.揣摩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
板书:抒情:欣然起行
乐
1.贬官的悲凉、落寞
闲 2.赏月的欣喜,自我排遣的达观
3.对世人追逐名利的慨叹
六、 小结: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以极精练的语言,描绘了庭中优美的月色,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深入领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训练:根据以下两幅图写一段话绘景。
提示:1.明确景物的特征;
2.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3.“一切景语皆情语”,注意情景交融,可直接抒情,也可含蓄表达。
教学后记:
可取之处: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同学们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文中的景物描写,更真切地感受到文中的意境,加深了理解。
不足之处:
文言文贵在阅读,引导学生不仅要反复朗读课文,而且应逐步深入,从读准字音,到读通文句,最后达到读出文章的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