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C >> 赤壁赋 >> 正文

 

《赤壁赋》教学设计

广东省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 凌苑玲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理解作品的情感表现,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4、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作品的情感表现,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2、品味语言运用的妙处。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运用的妙处。


【教学方法】    点导及讲练。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与写作背景感知


二、听朗诵录音,正音,结合注释理通全文


三、重要实词的掌握
第二课时 一、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作品的情感表现 


二、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三、初步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品味语言运用的妙处。

  2、模仿经典的语言样式,使语言表达富于文采。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苏轼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对明月秋水的思索以及由此得出的精当见解是跨越时空的。人虽在北宋,却说出了带有浓重的辩证唯物主义气息的话语,文中情景之中交融的哲理,足见其对人生真谛的参透。仅有这些已是惊世骇俗,其行云流水般的文笔,更使这篇《前赤壁赋》成为闪耀中华文坛的一颗明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


二、品味语言

  1、品味文中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感悟其宽阔而优美的意境。

   ⑴ 全体同学诵读第一段。      (以第一段为例品味语言。)

   ⑵ 展示问题一:任选其中一句你最感兴趣的语句,进行口头鉴赏。可以从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或所选取的意象等角度进行鉴赏。      (小组讨论之,并推举代表发言。)

     老师根据学生发言可点拨例句:

    ①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轻拂人面,江上风平浪静。这两句话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人置身此中,心情一定是轻松舒畅的。此句情景交融,为下文写“泛舟之乐”奠定了基础。

    ②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此句出天上的情景。这“徘徊”真是神来之笔。从东山升起的月亮,似乎很理解人意,它慢慢升起,又不愿意离去,只在斗牛之间“徘徊”,好像愿意让人们尽情欣赏这美景,当然人们也希望月亮不要离去,他们需要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啊。此句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真是“人爱月,月惜人,月与人惺惺相惜,天人合一”。

    ③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个“纵”字,一个“凌”字,多么传神!此中感情多么尽兴!多么畅快!这都非常真切传神地表现了苏轼泛游长江时的尽情愉悦、自由欢畅的感情。此句看似抒情,但情中有景,长江水平如镜,碧波万顷,一叶小舟在水上飞驰……美景当前,怎不叫人心驰神往?

   ⑶ 展示问题二:任选其中一句你最欣赏的句子,发挥你的想象,用现代汉语把它改写成一段不少于40字的话。

     例句:

     原文: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改写:我驾着小船,在这碧波万顷的江面上飞驰。小船啊小船,你尽情地飞吧,我不管你是飞向天际,还是飘向海角,你尽管随意地飞吧,飘吧,我是多么惬意啊,好像离开了人间,飞入了仙境。

  2、仿照本文优美的语言样式,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使语言表达富于文采。

   ⑴ 文章原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老师解说本句式之妙处:

     作者由目之所见──当前江月之景,联想到曹操的诗句,所以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而且由身之所在──曹操赋诗的长江赤壁,进一步联想到赤壁之战,所以说“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目之所见、身之所在是作者所设背景,由景而生的两个联想把曹操的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与写景融合起来,从而使自然之景饱含文化底蕴。

     语言样式:

     “□□□□□□①”,此非□□□②之诗乎?□□□□□□□□□③,此非□□□④之□□□□□□⑤者乎?

     (注:①处引用诗句,②④处填入该诗句之作者名,③⑤处填入与作者相关的景与事。语句应表现出这个人物形象的某种品性或风格或表达某种哲理)

   ⑵ 例句: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此非王子安之诗乎?饮贪泉而不贪,处逆境而乐观,此非子安之豁达之情怀者乎?      (注:句子引用王勃之诗,表达他的乐观豁达的情怀。此文段适用于写“豁达”“乐观”“知足常乐”类话题作文)

   ⑶ 例句:      “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此非浪漫诗仙李太白之诗乎?面对挫折,笑对痛苦,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此非太白千古飘逸之浪漫情怀者乎?      (注:句子引用李白之诗,表达他面对挫折的态度。此文段适用于写“挫折”类话题作文。)

   ⑷ 学生仿写,自荐美文,或小组推荐,全班共享。老师略作点评。

   ⑸ 思路的进一步扩展,由古及今,由课本到课外,写一个人物形象,比如母亲、教师、医生等等。      (用现代汉语)

   ⑹ 老师示范句:“谁言寸心,报得三春晖”,这不是吟咏母亲的恩情的诗句吗?孟母三迁,赵太后送子作人质,这不是母亲为子女的前途而考虑深远的体现吗?

   ⑺ 学生仿写,自荐美文,或小组推荐,全班共享。     老师略作点评。

   ⑻ 小结:文章还有许多语言样式值得我们仿写,如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句式一句话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简明扼要。可用于记事。大家可以在课后继续练习,借用他人经典的语言样式,使自己的语言富有文采。


三、结语

  这节课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了本文优美的语言,深切地体会了苏轼在本文所创设的宁静而宽阔的意境。同时,通过模仿苏轼的经典语句,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经典语言样式,从而让我们的语言表达富于文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吸纳并积累其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学底蕴,从而在写作中能学以致用,全力释放自己的才能,让自己的语言表达富于文采。



四、课后作业

  1、每个同学把自己课堂写的仿写片段作整理,另外再写一个仿写片段。

  2、完成《名师》相关练习。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苏轼,赤壁赋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赤壁赋》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苏轼词的人生哲学——《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韩军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
    【写作背景】念奴娇
    苏轼诗词鉴赏<念奴娇>
    苏轼(1037~1101)北宋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
    念奴娇品评
    苏轼   念奴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我教《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建议
    《赤壁赋》教学建议
    《赤壁赋》关于练习
    《赤壁赋》问题探究
    《赤壁赋》整体把握
    《赤壁赋》电子教材
    《赤壁赋》的美人意象
    《赤壁赋》的悲音从何而来
    “一洗万古”二《赤壁》──前后《赤…
    “乌台诗案”和《赤壁赋》
    《赤壁赋》必记知识精选
    《赤壁赋》词类活用
    《赤壁赋》教学设计
    巧用经典 化工无痕──对《赤壁赋》…
    《赤壁赋》难解句子
    《赤壁赋》课文背景知识
    《赤壁赋》学习要点
    《赤壁赋》多音字辨析
    《赤壁赋》形近字辨析
    《赤壁赋》字词解释
    《赤壁赋》写作特点
    古今品评《赤壁赋》
    《赤壁赋》多义词辨析
    诵读: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离骚》…
    《赤壁赋》课文题解
    《赤壁赋》特殊句式
    《赤壁赋》课文助读
    《赤壁赋》通假字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有关资料
    《赤壁赋》参考图片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从赤壁时文看苏轼儒、释、道思想
    两作赤壁赋 双赋传千古──浅析前后…
    清风凌波,流光千古──苏轼《赤壁赋…
    笑解千愁,江月知我心──《赤壁赋》
    文具“四美”绝唱千古
    《赤壁赋》课文鉴赏
    读苏东坡《赤壁赋》
    《赤壁赋》教学设计
    解读苏轼《前赤壁赋》
    《赤壁赋》教学杂谈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历代名家汇评
    《赤壁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赤壁赋》上下文照应
    《离骚》教学反思
    《赤壁赋》中心意思
    我读苏东坡《赤壁赋》
    《赤壁赋》“窈窕之章”探解
    赤壁赋 知识点总结
    《赤壁赋》谁是开导者
    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浅谈苏轼的…
    苏轼的文论和散文
    才子苏轼
    苏东坡──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救药的…
    《赤壁赋》教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赤壁赋》教学疑难十问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课文赏析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2
    江城子 密州出猎译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课堂实录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教版九…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创新教学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2
    《赤壁赋》学法指导
    《江城子 密州出猎①》赏析
    《石钟山记》说课稿2
    《石钟山记》·教案
    石钟山记教案
    《石钟山记》教案1
    《石钟山记》导读说课稿
    《石钟山记》优秀教案
    石钟山记
    “笑李渤之陋”实可陋--读苏轼《石钟…
    石钟山记-苏轼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译文、鉴赏
    名篇《石钟山记》的由来
    《石钟山记》教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在凄苦中挣扎和超越──苏轼《前赤壁…
    《赤壁赋》的句式特点
    《赤壁赋》写作特色
    《前赤壁赋》赏析
    《赤壁赋》问题探究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重点难点指导
    《赤壁赋》词语古今异义
    行走在精神的高地──苏轼《前赤壁赋…
    重读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赤壁赋》课堂实录
    饮酒诵诗传真情──深入解读《赤壁赋…
    《赤壁赋》中的“明月”意象略析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悦目、会心、畅神和超越──苏轼《赤…
    《赤壁赋》结构分析
    《赤壁赋》生字注音
    《赤壁赋》备课三题
    《赤壁赋》课文导读
    《赤壁赋》设疑赏析
    赤壁赋
    东坡居士
    苏东坡突围
    一咏三叹文赤壁
    读赤壁赋前后二首
    吟苏轼──读《赤壁赋》
    《赤壁赋》设疑赏析
    走出心灵的阴霾──佳作《赤壁赋》赏…
    赤壁之战
    轮回思想──解读《赤壁赋》的一把钥…
    圆润锋芒
    《赤壁赋》点将过关
    《赤壁赋》教学实践及后记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迁移赏读与检测
    自题金山画像
    西江月
    临江仙·夜归临皋
    《赤壁赋》课堂练习
    《赤壁赋》教学设计
    穷则独善其身
    苏轼的赤壁
    阿房宫赋
    后《赤壁赋》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课文导入
    狱中寄弟子由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风雨任平生
    《赤壁赋》教学设计和简要实录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反思
    《赤壁赋》课堂实录
    《赤壁赋》课文评点
    《赤壁赋》课堂实录及反思
    30岁有关教学的反思──我的一堂“…
    自然关照下的苏轼情怀──《赤壁赋》…
    《赤壁赋》课堂实录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知识点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