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① 赤壁怀古②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④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⑤ 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⑥
【作者】 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朝进士,曾 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一生历尽仕途坎坷: 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 罪远谪惠州、儋州。卒谥文忠。他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 一时。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又以诗入词, 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 【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 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品评】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 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 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 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 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陆游 《入蜀记》说赤鼻矶“亦茆冈尔,略无草木”。范成大《吴船录》亦云:“赤 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峻岩’之境,东坡词赋微夸 焉。”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 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 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 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 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 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 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 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 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 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东坡题跋》卷一记李邦语:“周瑜 二十四经略中原,今吾四十,但多睡善饭,贤愚相远如此。”苏轼对此颇有同 感。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 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 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 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 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来只宜红牙拍板、 女儿歌喉的传统词坛来说,确实是个重大突破。
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有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的词,随便拿出一首,都能让我为之惊叹与赞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当然,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但就是这一点点,看似平凡的清澈细流,才更显江河的宏大气势。无论如何地挑剔,我们总是无法否定它。苏轼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四十六岁谪居黄州时作的。这个时期,苏轼的其它作品大都表现了他摆脱切近的功利目的,显示出对人生透彻的静观姿态,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而本词无疑是宋词中的有数之作,也是我最为欣赏和推崇的词作之一。我给予这首诗的评价就是:气势磅礴。
词上片,苏轼一下笔就高视阔步,“大江东去,浪淘尽”,尽显大江奔流气势。刘禹锡曾在《浪淘沙》中写道:“君看渡头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很精妙,但在气势上远不敌苏轼这句。“千古风流人物”中风流人物本指英俊风雅之士,从而以下内容转入怀古。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无数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显赫一时,俨然时代骄子,谁不赞叹,谁不仰望。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像渐被时代的浪花所淘洗,变为历史陈迹。即使有些悲叹,却也能作到荡气回肠。这里也可以看出,词人把只具有空间形象的“大江”和只具有时间概念的“千古”结合起来,使人从具体的空间形象中感受到气势恢弘的沸腾岁月里的英雄人物活动。
黄州赤壁本非三国赤壁,但词人感兴所至,借古抒怀,借地咏史。周瑜乃一代人物之选,以少年得志,人们都叫他周郎。此一昵称,适足传“风流人物”之神韵。以下写赤壁景色,其实无非渲染烘托人物。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层雪”,不正是因为说到英雄鏖战,感应于自然,而导致的风起水涌么?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像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像要把堤岸撕裂。而由此,激起的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写出赤壁的山险、水险和浪击山崖的力度,蔚为壮观。而后引出人物,就势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挽住。“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俊杰。长江赤壁必会引起作者感情的抒发及人们的怀古的幽情,这也是苏轼写景抒怀的高深之处。
下片由神游回到身游。既然“一时多少豪杰”,值得怀念的就不只周郎一个。为何词中就反复说周郎呢?其中奥妙就在于体裁不同。赋者古诗之流,而“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诗庄而词媚。专说周郎,我想不仅因为他是胜利的英雄,更因为他是个少年英雄。由这个少年英雄更引出个绝代佳人。“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史书上记载建安三年,孙策亲迎不过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以建威中郎将之职,并与他攻下皖城,分娶二乔,成为连襟。而赤壁大战乃在十年后。然而人生快意之事,莫过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么词人把周郎的爱情得意与军事成功扯到一处来写,又有何妨?同时,以小乔衬托周郎,还使人联想到铜雀春梦的破灭,尤多一重意味。实际上,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句词。在“公瑾当年”后面接上“小乔初嫁”,然后再补上“雄姿英发”,就如同在两座悬崖或者是高山之间,横架一道独木桥或吊索桥一般,这是多么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说险绝,是因为这里本可以不插上小乔这个人物,如今硬插进去,似乎不大相称,所以让人觉得诗人有些冒险。说它使人叹绝,却是因为只有这个人物的插入,才能把周瑜的风流俊雅饱满的描画出来。从某种角度来说,的确是传神。而这也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这样丰富地表现的。再加之后面词中羽扇纶巾,谈笑破敌的周郎,儒雅之至,潇洒之至;而初嫁佳婿的小乔,则漂亮之至。这两句一唱一和,能在豪放词中以如此手法刻画人物只有东坡的词,即豪放归豪放,本色写实也颇具匠心。
在《赤壁赋》中,有对英雄曹孟德的感慨,同样的,在本词中同样有对周瑜的类似感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然而词人神游故迹,并不完全是替古人感伤。苏轼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是词人对个人身世的感慨。从我个人角度看,连对自己的感慨都可以如此的大气与荡气回肠,实在令人钦佩。“早生华发”“人间如梦”等隐有抚今追昔,不胜空度年华之慨。这一点是不可忽略的。“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此句隐隐照应“浪淘尽”,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以表对它的敬意。
本篇是词史上划时代的杰作。从温韦到花间,从晏欧诸公到柳耆卿,词中曾有过这样的壮采么?没有,从来没有。这首百字令览胜怀古,大笔驰鶩,从题材到手法上对传统都有突破。在词史上影响之深远,辛派词人固不必说,元曲大家关汉卿《单刀会》关羽唱词,即得力于本篇。词在豪放中于风流妩媚之姿,最是当行本色,后辛弃疾《摸鱼儿》亦得个中深致。毛泽东《沁园春》亦豪放,然于过片和煞拍著丽句云“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格措语,皆有此词影响。
纵观本词,苏轼将写人、写景、抒情、传神打成一片,人由景出。所写为旷世英雄,所抒为旷达之情。在他气势磅礴的倾吐中,可以发现词中哲理意味浓厚。因而,有人评苏轼的词为“哲人词”。我很欣赏苏轼的豪放风格,豪放中又不失细腻,可谓之千古佳作。实际上仅在赤壁一地,苏轼就留下了一词两赋,而只有东坡这样胸怀万里河山的气势,才能引我们神游往事,细数那曾经群雄四起逐鹿中原的大好儿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