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做积累。
3. 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4.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6.学习作者乐观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教学重点
7.品析句子,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
8.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夜深人静皓月当空,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缥缈而曼妙。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漫步月下你会萌发怎样的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看看他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 细细读,熟悉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小声自读课文,画出生字,然后迅速查工具书正音。
2.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朗读的节奏,然后自由朗读。
3.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懂课文。
4.出示抢答题卡(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 欣然起行
(2) 念无与乐者
(3) 月色入户
(4) 遂至承天寺
(5) 怀民亦未寝
(6) 积水空明
(7) 盖竹柏影也
(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抢答题(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 念无与乐者。
(2) 庭下如积水空明。
(3)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5)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通过激烈的比赛,大家很快读懂了课文,请同学们把你认为重要的词句记在卡片上。接下来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背诵全文,当堂抽检背诵情况。
三、 认真思考,合作探究情感
1.同学们已经背诵了课文,那大家明白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来户外吗?
2.文中是怎样描写月色的?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什么感受?
3.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设疑:“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跟实际不相符,因为事实并非如此,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应怎样理解?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四、 敞开怀,感受作者情怀
1.比较《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和《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心境的异同。
2.面对此情此景,难道你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你赞同苏轼的人生态度、处世之道吗?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 课堂总结
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上水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的生活态度和旷达的人生信条。学习本文,在欣赏庭院月色美景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感受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感受他面对劣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相信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乐观的精神魅力会给同学们更多的滋养。
六、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关于咏“月” 的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