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贤坊小学 肖颖佳
教学目标:
1、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 学习有声有韵地有吟唱诗歌。
3、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吟唱、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学习吟唱。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和生平的材料。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诗歌、释题知情
1、 引入:问:你曾经与人送别吗?当时的心情如何?(难过、伤心、兴奋、盼望再见、依依不舍等等)
2、 板题:师述:那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与朋友送别的时候心情又如何呢?(板书:李白)他又是怎样通过精妙的诗句表达自己送别时的心情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著名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了解一下。(板书)请同学们注意“孟”字的笔画和结构。
3、 指导读题、释题:〔课件出示诗题〕这么长的题目应该怎样读?(生读)为什么这样读,你读出了什么?(两个地点:黄鹤楼在西,广陵-扬州在东;两个人物、一件事情)
4、 师小结:一个题目就把诗作的地点、人物、事情交待得清清楚楚。谁能通过读题,先向大家简单地陈述一下诗中的故事。(生读、师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定格的画面;我仿佛......)
5、 了解诗人:李白和孟浩然都是唐代风流潇洒、重情重义的大诗人。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正当意气风发的时候。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李白又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他们两人在黄鹤楼依依惜别。〔课件播黄鹤楼风景图〕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的地方,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具有诗意和浪漫色彩......时光虽然不会倒流,但通过品读诗句,我们可以回到诗人的身边,甚至可以进入到诗人的心中。
二、 学习诵读、整体感知
1、 生试读:谁愿意读诗?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后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引导正音)
2、 师读诗:老师也想读诗,请仔细听听我怎样读,跟刚才的同学有什么区别?〔课件配乐、师诵读全诗。〕(读得有韵律、有节奏,象唱歌一样,尾音拖长。)
3、 交规律:同学们说出了读诗的一个很关键的方法,就是要缓缓地读,还要陶醉,只有陶醉了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你们也想读吗?今天老师就交给你们这种平仄的规律:平声(第一二声调)长、仄声(第三四声)短,音停气连,未字拖长。先标一标调,再读一读。这是一首七言诗,注意是两个字、两个字、三个字这样的停顿。
4、 生练读: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要求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
5、 指导读:重点指导读第一句:李白和孟浩然交情如何?能读出来吗?(故人)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最后一句:滔滔长江水后浪推前浪,滚滚地流向天边。该怎样读?(天际流)
6、 叙述:读完全诗后,你能描述一下诗中的情景吗?(板:以目相送)
7、 师小结:诗人李白就是把这个送别的故事通过简简单单的28个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诗的精妙之处,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请同学们再读诗去体会一下。(生读)同学们读着读着,开始有了诗歌的韵味,越读也越有滋味,是吧?这就叫做诵读。
三、 自主感悟,探究诗意
1、 探究:古人最擅长的是寄情于景,诗中写到了什么景物?请划出来。(黄鹤楼、烟花、扬州、孤帆、碧空、长江)什么是“孤帆”、“烟花”,借助注释能理解吗?(生答,师指出能理解字面的意思。)
2、 感悟: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优美、壮观、明朗、清爽)站在名胜之中,面对如此景色,豪迈多情的李白要与自己的好友孟浩然依依惜别,感受如何?(既兴奋又难舍,要抒发情怀、不吐不快。)
3、 引读:(1)在天下名胜黄鹤楼前......“故人西辞黄鹤楼”
(2)暮春三月,繁花似锦,如烟如雾......“烟花三月下扬州”
(3)极目远眺,万里碧空下......“孤帆远影碧空尽”
(4)远了,远了,再也见不到他了,但是,看啊......“唯见长江天际流”
4、 小结:诗歌就是需要反复诵读,才读出它的含义、它的味道。三次读诗后,你对李白的这首送别诗有什么看法?(李白以目相送,这次离别充满诗情画意,与普通的离别有所不同。)
四、 品析吟唱,再现意境
1、 创作:这样诗意的送别,目的地是到哪里呢?(扬州)你了解的扬州在这烟花三月中又是怎样的境况?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美吗?这时请你也来当当小诗人,想想可以把“烟花”换成什么词?吟诵一下你的新作吧。
2、 想像:三月这个风光旖旎,如诗如画的扬州啊,多么迷人啊!这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怎不叫人向往呢?诗人李白的好友就是在这繁华的三月到扬州这人间仙境去了。要是你是李白,你会有什么想法?(想随之前往。)可是又不能去啊,临别了,小李白有什么话要对孟浩然说呢?(生自由说)
3、 小结:是啊,李白虽然不能前往,只能以目相送,送了再送,但李白的心已经随着孟浩然飞走了。
4、 吟唱:让我们把李白的深情、李白的向往唱出来吧。〔课件播音乐〕师生吟唱。
5、 总结:《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现了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除了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 交流送别诗,体会送别情。(师提供送别组诗:)
别董 大(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 学生自由吟唱。 3、 自主选择个性化作业 1) 画一画: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场景; 2) 演一演: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情景; 3) 写一写:把诗改写成短文。
板书: (西) (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扬州〕
(以目相送) (心驰神往)
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