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H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正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6

乐贤坊小学   肖颖佳

教学目标:

1、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            学习有声有韵地有吟唱诗歌。

3、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吟唱、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学习吟唱。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孟浩然的诗歌和生平的材料。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诗歌、释题知情

1、            引入:问:你曾经与人送别吗?当时的心情如何?(难过、伤心、兴奋、盼望再见、依依不舍等等)

2、            板题:师述:那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与朋友送别的时候心情又如何呢?(板书:李白)他又是怎样通过精妙的诗句表达自己送别时的心情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著名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了解一下。(板书)请同学们注意“孟”字的笔和结构。

3、            指导读题、释题:〔课件出示诗题〕这么长的题目应该怎样读?(生读)为什么这样读,你读出了什么?(两个地点:黄鹤楼在西,广陵-扬州在东;两个人物、一件事情)

4、            师小结:一个题目就把诗作的地点、人物、事情交待得清清楚楚。谁能通过读题,先向大家简单地陈述一下诗中的故事。(生读、师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定格的面;我仿佛......)

5、            了解诗人:李白和孟浩然都是唐代风流潇洒、重情重义的大诗人。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正当意气风发的时候。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李白又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他们两人在黄鹤楼依依惜别。〔课件播黄鹤楼风景图〕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的地方,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具有诗意和浪漫色彩......时光虽然不会倒流,但通过品读诗句,我们可以回到诗人的身边,甚至可以进入到诗人的心中。

二、       学习诵读、整体感知

1、            生试读:谁愿意读诗?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后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引导正音)

2、            师读诗:老师也想读诗,请仔细听听我怎样读,跟刚才的同学有什么区别?〔课件配乐、师诵读全诗。〕(读得有韵律、有节奏,象唱歌一样,尾音拖长。)

3、            交规律:同学们说出了读诗的一个很关键的方法,就是要缓缓地读,还要陶醉,只有陶醉了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你们也想读吗?今天老师就交给你们这种平仄的规律:平声(第一二声调)长、仄声(第三四声)短,音停气连,未字拖长。先标一标调,再读一读。这是一首七言诗,注意是两个字、两个字、三个字这样的停顿。

4、            生练读: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要求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

5、            指导读:重点指导读第一句:李白和孟浩然交情如何?能读出来吗?(故人)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最后一句:滔滔长江水后浪推前浪,滚滚地流向天边。该怎样读?(天际流)

6、            叙述:读完全诗后,你能描述一下诗中的情景吗?(板:以目相送)

7、            师小结:诗人李白就是把这个送别的故事通过简简单单的28个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诗的精妙之处,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请同学们再读诗去体会一下。(生读)同学们读着读着,开始有了诗歌的韵味,越读也越有滋味,是吧?这就叫做诵读。

三、       自主感悟,探究诗意

1、            探究:古人最擅长的是寄情于景,诗中写到了什么景物?请划出来。(黄鹤楼、烟花、扬州、孤帆、碧空、长江)什么是“孤帆”、“烟花”,借助注释能理解吗?(生答,师指出能理解字面的意思。)

2、           感悟: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优美、壮观、明朗、清爽)站在名胜之中,面对如此景色,豪迈多情的李白要与自己的好友孟浩然依依惜别,感受如何?(既兴奋又难舍,要抒发情怀、不吐不快。)

3、           引读:(1)在天下名胜黄鹤楼前......“故人西辞黄鹤楼”

             (2)暮春三月,繁花似锦,如烟如雾......“烟花三月下扬州”

             (3)极目远眺,万里碧空下......“孤帆远影碧空尽”

             (4)远了,远了,再也见不到他了,但是,看啊......“唯见长江天际流”

4、            小结:诗歌就是需要反复诵读,才读出它的含义、它的味道。三次读诗后,你对李白的这首送别诗有什么看法?(李白以目相送,这次离别充满诗情意,与普通的离别有所不同。)

四、 品析吟唱,再现意境

1、            创作:这样诗意的送别,目的地是到哪里呢?(扬州)你了解的扬州在这烟花三月中又是怎样的境况?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美吗?这时请你也来当当小诗人,想想可以把“烟花”换成什么词?吟诵一下你的新作吧。

2、            想像:三月这个风光旖旎,如诗如的扬州啊,多么迷人啊!这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怎不叫人向往呢?诗人李白的好友就是在这繁华的三月到扬州这人间仙境去了。要是你是李白,你会有什么想法?(想随之前往。)可是又不能去啊,临别了,小李白有什么话要对孟浩然说呢?(生自由说)

3、            小结:是啊,李白虽然不能前往,只能以目相送,送了再送,但李白的心已经随着孟浩然飞走了。

4、            吟唱:让我们把李白的深情、李白的向往唱出来吧。〔课件播音乐〕师生吟唱。

5、            总结:《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现了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除了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 交流送别诗,体会送别情。(师提供送别组诗:)


                          别董 大(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 学生自由吟唱。
  3、 自主选择个性化作业
    1) 画一: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场景;
    2) 演一演: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情景;
    3) 写一写:把诗改写成短文。

板书:                     (西)           (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扬州〕

                   (以目相送)   ­   (心驰神往)

 李白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6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3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3
    作品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4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太姥山另解
    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英文版《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惊心动魄的梦游之曲——李白《梦游天…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三)
    李白诗鉴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3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夭矫离奇 托梦寄意——李白《梦游天姥…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6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堂实录4
    韩愈《调张籍》赏析
    《蜀道难》:神奇险峻境界的追求
    《蜀道难》教学设计
    《 蜀 道 难 》 教 学 实 录
    《蜀道难》课堂实录1
    《蜀道难》教学设计2
    《蜀道难》课堂教学详案
    李白《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李白诗歌《…
    李白与唐代诗歌精神特质
    重新看待李白与盛唐的关系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
    蜀道难
    李白《蜀道难》
    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在上海电视大…
    “奇之又奇” 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李白为何写《蜀道难》
    《蜀道难》教学设想
    新蜀道“难”
    李白的成名作《蜀道难》
    蜀道难 欣赏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课堂实录2
    唐诗百话:李白《蜀道难》赏析
    走出“围城”的李白──《蜀道难》教…
    《蜀道难》品读三题
    蜀道难电子课本
    《蜀道难》教案
    【作品原文】蜀道难
    【作品英译】蜀道难
    蜀道难经典翻译
    【注释】蜀道难
    李白<<将进酒>>赏析
    李白《将进酒》解读
    唐诗鉴赏指导——李白《将进酒》诗歌…
    诗意,让课堂如此美丽
    将进酒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将进酒——李白
    李白山水诗与画同源的意境
    《将进酒》课堂实录2
    一首政治抒情诗──《蜀道难》主题新…
    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
    李白《将进酒》赏析
    品赏李白《将进酒》
    李白《将进酒》赏析3
    《将进酒》课堂实录
    将进酒电子课本
    李白《将进酒》英文版
    蜀道易──《蜀道难》的伉俪篇
    《蜀道难》教学设想
    友情如春水 美景怡人心──李白《送…
    “奇之又奇”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关于《蜀道难》的作意和主题讨论
    《蜀道难》电子教材
    《蜀道难》教学建议
    《将进酒》教学实录
    《送友人入蜀》解析
    新编《蜀道难》
    由《蜀道难》浅析李白出蜀时的心态
    读李白《蜀道难》诗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读法:剥皮抽筋法
    《蜀道难》主题再探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
    一梦十年山川依旧 蜀道今不难
    《蜀道难》备课笔记
    试论李白的悲剧人生及其特点
    《蜀道难》赏析
    李白的生平、诗歌、个性
    《蜀道难》词语解释
    《蜀道难》魅力新解
    《蜀道难》开篇叹词音义句读解
    巧借友人写山川 深深忧虑融自然──…
    《蜀道难》主题之辨
    从“居士”说起──兼对李白、杜甫诗…
    《蜀道难》形近字辨析
    略谈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蜀道难》的思归情结
    新蜀道难
    逸、狂、愤、醉──探索李白的情感世…
    李白的性格与其诗歌艺术特征
    论尚侠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李白飘逸诗风的构成
    《蜀道难》有关评述
    《蜀道难》课文导读
    寻李白
    永远的李白
    《蜀道难》课文题解
    关于蜀道
    唐诗简介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蜀道难》的立意
    《蜀道难》写作背景
    《蜀道难》多义词辨析
    《蜀道难》主题思想
    《蜀道难》诵读提示
    【赏析】蜀道难
    《蜀道难》多音字辨析
    【作品译文】蜀道难
    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李白年表
    《蜀道难》学法指导
    《蜀道难》问题探究
    《蜀道难》特殊句式
    《蜀道难》难句解析
    《蜀道难》结构分析
    《蜀道难》写作特点
    《蜀道难》写作特色
    《蜀道难》课文赏析
    《蜀道难》词类活用
    《蜀道难》重点难点讲解
    《蜀道难》背诵指导
    李白简介
    《蜀道难》课文译文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通假字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生字注音
    《蜀道难》知识归纳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疑难解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文分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杂谈
    《蜀道难》课文评点
    《蜀道难》课堂实录
    《蜀道难》赏析4
    《蜀道难》课文导入
    施蜇存:《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赏析5
    古诗文赏析——李白(唐)《蜀道难》
    《蜀道难》赏析3
    李白《蜀道难》赏析2
    《蜀道难》鉴赏要点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