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H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正文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4、并背诵。
    5、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
    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2、读题,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5、“之”的意思。
    2、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3、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②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4、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5、李白站在岸边,6、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7、远,8、心里会想些什么?
    9、借助插图,10、体会诗的意境。
    1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5、借助诗境,6、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2、往日,3、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4、学业上相互帮助,5、情投意合,6、感情深厚,7、此刻分别,8、不9、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10、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11、学们想象一下,12、他们的分别时,13、会说些什么,14、做些什么,15、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16、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17、先要有脚本,18、请同19、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20、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21、写一个脚本,22、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23、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4、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25、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26、表演后师生共同27、评议。
    28、根据表演效果,29、重新修改脚本。
    7、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2、并背诵这首诗。
    3、《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4、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5、?
    6、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7、体会诗人的感情。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5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3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3
    作品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4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太姥山另解
    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英文版《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惊心动魄的梦游之曲——李白《梦游天…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三)
    李白诗鉴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3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夭矫离奇 托梦寄意——李白《梦游天姥…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6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堂实录4
    韩愈《调张籍》赏析
    《蜀道难》:神奇险峻境界的追求
    《蜀道难》教学设计
    《 蜀 道 难 》 教 学 实 录
    《蜀道难》课堂实录1
    《蜀道难》教学设计2
    《蜀道难》课堂教学详案
    李白《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李白诗歌《…
    李白与唐代诗歌精神特质
    重新看待李白与盛唐的关系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
    蜀道难
    李白《蜀道难》
    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在上海电视大…
    “奇之又奇” 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李白为何写《蜀道难》
    《蜀道难》教学设想
    新蜀道“难”
    李白的成名作《蜀道难》
    蜀道难 欣赏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课堂实录2
    唐诗百话:李白《蜀道难》赏析
    走出“围城”的李白──《蜀道难》教…
    《蜀道难》品读三题
    蜀道难电子课本
    《蜀道难》教案
    【作品原文】蜀道难
    【作品英译】蜀道难
    蜀道难经典翻译
    【注释】蜀道难
    李白<<将进酒>>赏析
    李白《将进酒》解读
    唐诗鉴赏指导——李白《将进酒》诗歌…
    诗意,让课堂如此美丽
    将进酒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将进酒——李白
    李白山水诗与画同源的意境
    《将进酒》课堂实录2
    一首政治抒情诗──《蜀道难》主题新…
    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
    李白《将进酒》赏析
    品赏李白《将进酒》
    李白《将进酒》赏析3
    《将进酒》课堂实录
    将进酒电子课本
    李白《将进酒》英文版
    蜀道易──《蜀道难》的伉俪篇
    《蜀道难》教学设想
    友情如春水 美景怡人心──李白《送…
    “奇之又奇”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关于《蜀道难》的作意和主题讨论
    《蜀道难》电子教材
    《蜀道难》教学建议
    《将进酒》教学实录
    《送友人入蜀》解析
    新编《蜀道难》
    由《蜀道难》浅析李白出蜀时的心态
    读李白《蜀道难》诗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读法:剥皮抽筋法
    《蜀道难》主题再探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
    一梦十年山川依旧 蜀道今不难
    《蜀道难》备课笔记
    试论李白的悲剧人生及其特点
    《蜀道难》赏析
    李白的生平、诗歌、个性
    《蜀道难》词语解释
    《蜀道难》魅力新解
    《蜀道难》开篇叹词音义句读解
    巧借友人写山川 深深忧虑融自然──…
    《蜀道难》主题之辨
    从“居士”说起──兼对李白、杜甫诗…
    《蜀道难》形近字辨析
    略谈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蜀道难》的思归情结
    新蜀道难
    逸、狂、愤、醉──探索李白的情感世…
    李白的性格与其诗歌艺术特征
    论尚侠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李白飘逸诗风的构成
    《蜀道难》有关评述
    《蜀道难》课文导读
    寻李白
    永远的李白
    《蜀道难》课文题解
    关于蜀道
    唐诗简介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蜀道难》的立意
    《蜀道难》写作背景
    《蜀道难》多义词辨析
    《蜀道难》主题思想
    《蜀道难》诵读提示
    【赏析】蜀道难
    《蜀道难》多音字辨析
    【作品译文】蜀道难
    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李白年表
    《蜀道难》学法指导
    《蜀道难》问题探究
    《蜀道难》特殊句式
    《蜀道难》难句解析
    《蜀道难》结构分析
    《蜀道难》写作特点
    《蜀道难》写作特色
    《蜀道难》课文赏析
    《蜀道难》词类活用
    《蜀道难》重点难点讲解
    《蜀道难》背诵指导
    李白简介
    《蜀道难》课文译文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通假字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生字注音
    《蜀道难》知识归纳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疑难解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文分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杂谈
    《蜀道难》课文评点
    《蜀道难》课堂实录
    《蜀道难》赏析4
    《蜀道难》课文导入
    施蜇存:《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赏析5
    古诗文赏析——李白(唐)《蜀道难》
    《蜀道难》赏析3
    李白《蜀道难》赏析2
    《蜀道难》鉴赏要点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