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高中 >> 高考 >> 教学反思原文 >> 正文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像闷雷滚动。”
  师: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熟读后紧接着让学生背诵,强化一下记忆,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王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生:(兴奋地点头)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先读后背,先扶后放,先分解再综合,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很轻松地将这一段课文背诵下来。这样达到了及时将学到的精彩的语言积累起来的目的。]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生:想!
  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跃跃欲试)
  师: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生:人声鼎沸。
  师:风和浪都很平静——
  生:风平浪静。
  师: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生:水天相接。
  师: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生:齐头并进。
  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生:山崩地裂。
  师:形容气势很大——
  生:(一时说不出,有个别学生答“白浪翻滚”,师提示“浩浩荡荡”)
  [这个复习词语的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二是用比赛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学生纷纷举手)
  师:都想当老师,那看来只有我当学生了。
  生:领读,师跟读。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王老师却让学生当老师,自己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愿意领读,那就不妨自己来作学生。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做表面看只是一种简单的角色变换,然而从深层次分析,可以反映出教师对主体意识的深刻认识。]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
  师:这个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一浪一浪(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浪一浪(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来)。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
  师:“人山人海”这个词的运用有问题吗?
  生:(思索)应该用“人声鼎沸”,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
  [这段师生共同评价非常精彩。教师没有满足于让学生填写正确,而是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在同一个括号内运用不同的词语,对于运用正确的予以肯定,运用错误的加以纠正。既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师: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整个练习过程中,先让学生讨论统习,再指名个别学生交流,然后师生评讲指导,最后再让每一个学生自己练习说话。虽然整个环节占用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训练很扎实。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目标,应该大力提倡。]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附板书:
  潮来前
  雄伟壮观
  观潮潮来时
  如临其境
  (钱塘江大潮)有声有色
  潮过后
  天下奇观

  总评:
  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王老师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反思原文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芙 蕖
    六 国 论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故乡》网络教学原创教案(金传富)
    《致橡树》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
    天山景物记
    芙 蕖
    林黛玉进贾府
    与朱元思书
    《孟子》二章
    《可爱的草塘》课堂纪实
    《灰雀》教学实录与评析
    《开国大典》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过   秦   论》  讲  析
    《丑小鸭》教学设计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备课…
    《电脑「管家」》教学设计
    《艰苦的岁月》(看图学文)教学建议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案设计
    《渡船》一课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古风》的思想内容及教学建议
    病梅馆记
    石 钟 山 记
    《林海》教学实录与评析
    《开国大典》教学札记
    《白杨》教学札记
    《苦柚》教案
    “理解词句、领悟中心”与鲜明对照、…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吃墨水》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定要争气》“说学法”指导与设计
    口技教法一例
    师说
    突出训练意识  注重激发情感——《灰…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
    《三只白鹤》说课小议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与评析
    《长城》说课指导
    五年制第九册《开国大典》说课一席谈
    《捞铁牛》教学实录与评析
    《五彩池》教学实录与评析
    《伟大的友谊》教学实录与评析
    《莺》教案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实录与评析
    问说
    《六国论》教学后记
    六国论
    《六国论》精讲导读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教时授课教…
    《季氏将伐颛臾》讲课大纲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
    时钟
    劝学
    师说
    问说
    语言的演变
    学生自主精神的启动——《威尼斯的小…
    汉堡港的变奏
    雨中登泰山
    《勾践灭吴》课堂实录(节选)
    张衡传
    屈原列传
    [般涉调] 哨  遍
    荆轲刺秦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六国论
    五人墓碑记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与评析
    威尼斯
    娘子关前
    文学和出汗
    杂文四则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我国古代的车马
    愉快的作文課(教学实录)
    童诗教学
    精心设计好开头和结尾(记叙文)
    《登高》课堂实录(特级教师韩军)
    群英会蒋干中计
    改造我们的学习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强调有序  注重自得——《捞铁牛》教…
    着力读书训练  着眼思维发展——《爬…
    扎实训练  着眼发展——《五彩池》教…
    自主·自悟·自得—— 《圆明园的毁灭…
    导得有方  学得主动  读得深入—— 《…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色彩鲜明  引人入胜—— 《林海》教学…
    一堂成功的整分式教学—— 《伟大的友…
    合作学习  自主探索——《我的伯父鲁…
    草地夜行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
    师说
    凡事要三思而行
    短文两篇
    饭钱
    小山羊

    学会比较、善于比较——在比较中认识…
    义理、考据和辞章
    荔枝(第二课时)
    改造我们的学习
    皇帝的新装
    作家要铸炼语言
    母  亲
    风景谈
    《孟子》两章
    五  蠹
    《论语》两章
    梅花岭记
    察  今
    训俭示康
    荔枝(第二课时)
    别了,司徒雷登
    恰 到 好 处
    庖丁解牛
    装在套子里的人
    守  财  奴
    祝  福
    雄  关  赋
    内蒙访古
    纳谏与止谤
    为了忘却的记念
    明湖居听书

    树枝发芽
    《梦溪笔谈》两则
    《论语》二章
    拿来主义
    项 链
    拿来主义
    冰心《纸船——寄母亲》
    新 诗 鉴 赏

    一个好树种泡桐
    景泰蓝的制作
    讲讲实事求是
    沁园春·长沙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
    拿  来  主  义
    火      刑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记 念 刘 和 珍 君
    我的空中楼阁
    难  老  泉
    长  江  三  峡
    一碗阳春面
    小小的船
    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
    反对党八股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林黛玉进贾府
    雷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改造我们的学习
    过秦论
    个人和集体
    大堰河——我的保姆
    项  链
    雨中登泰山
    夏时制
    信陵君窃符救赵
    蒲公英的种子
    翠鸟
    坐井观天
    拿来主义
    古代诗歌鉴赏
    《出塞》
    一个老教师的死
    《芙蓉楼送辛渐》
    古人的习俗
    六国论
    南州六月荔枝丹
    苹果树下
    〈指南录〉后序备课资料
    残存的手
    春天的故事
    我要这样
    花样滑冰
    一道古文阅读题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春天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道古文阅读题教学
    古代英雄石像
    神女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