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
一、(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句读(dòu) 经传(chuán) 槁暴(gǎo pù) 参省(cān xǐng)
B.枕籍(jiè ) 跬步(kuǐ ) 钦佩(qīng) 嘲哳(zhāo zā)
C.摒弃(bìng) 诗薮(shǜ ) 教坊(fāng) 虾蟆(há má)
D.琵琶(pí pá) 凛冽(lǐn) 蝙蝠(biān) 耄耋(mào di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项是( )
A.无动于衷 出类拨萃 风驰电掣 恍惚
B.锲而不舍 一颦一笑 振耳欲聋 垂顾
C.所向披糜 高人一筹 心荒意乱 蹒跚
D.狼奔豕突 叹为观止 犹柔寡断 惺忪
3.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⑦ C.①③④⑥ D.②③⑤⑦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⑴ 他最近在 去年所写的杂文,拟将被删削的、被禁止的,全部加进去,另行出版。
⑵ 我认为,真正的阅读 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⑶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 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
⑷ 当那通道变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时,生命的重中之重,就 而挺拔地凸现了。
A.收集 必需 珍惜 简捷 B.搜集 必需 珍视 简洁
C.收集 必须 珍视 简洁 D.搜集 必须 珍惜 简捷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胡乱地妄自菲薄,甘居下游,而应奋起直追。
B.“繁”有时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够细致入微。
C.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家们约定俗成了的,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经常要使用的。
D.第一次出任班长,缺乏经验,出现这么一点小失误无可非议,关键是要好好总结,做好今后的工作。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B.从2003年1月1日起,我国关税再次下降,这次降税一方面严格履行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减让,另一方面也对税目、税率结构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C.因特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
D.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第一位的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7.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 ,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2)我曾数十次拜谒孔子墓。不管是阳光在他的墓前筛下一地的树影, ,我都会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马车的辚辚声和他的弟子们的琅琅诵书声。
(1)a. 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被其吮吸着 b.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
(2)a.还是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抑或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
b. 还是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抑或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
A.(1)a (2)a B.(1)b (2)b C.(1)b (2)a D.(1)a (2)b
8.下列关于文体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主张“性善论”,反对迷信、天命、鬼神,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一书反映了他的文章风格,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B、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说”是古代的一种记叙文体,如《捕蛇者说》、《马说》等。
C、“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 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白居易的代表作除《琵琶行》外,还有《长恨歌》、《卖炭翁》、《观刈麦》等。
D、乔治·桑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她以妇女问题为主要题材进行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贝多芬是德国作典家、钢琴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等。
二、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9——12题。(12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0.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能水也(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而绝江河(横渡)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1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12.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 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第Ⅱ卷(共114分)
三、
1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8分)
①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③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四、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完成14——15题。(6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4.下面是对词的上阕中有关词语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万山红遍”的“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写出了红之广。
B.“层林尽染”的“染”字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C.“漫江碧透”的“透”字表现出江水的透明度很好,像天空那样明亮。
D.“百舸争流”的“争”字写活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15.下面对这首词的有关句子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是诗人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很自然地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B.“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七句写出了同学们少年得志,目空一切,蔑视权贵的精神风貌。
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D.回忆青年时代的战斗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无所谓惧的斗争精神。上下阕各以问句作结,前后呼应,发人深省。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 , ;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 ,朽木不折; , 。(荀子《劝学》)
(3).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4).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5).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17.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3分)
(1).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3).树欲静而风不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