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默写句子,完成1-5题。(5分)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
2、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 。
3、这是东方的微光,是 ,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 ,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4、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 。
5、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 。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
①江水是菊黄色的,那江水里流动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
②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出残的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这地方真是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乡叫“黄菊乡”。我依然走在菊花的意韵之中,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祯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和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③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存传后世的文人们的自珍和清高之气。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猛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到幽州。”而且,他也做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弓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在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
④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像,高丈余,乌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的威风?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他并不只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他似乎有话要说,却是欲说还休。一千六百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了大朵大朵的黄菊花了吧!
⑤在史书上,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石崇、王恺斗富,让侈浊之风登峰造极。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之极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奢腐王朝的浊臭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
⑥苏东坡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味的,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陶公或真未死,若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一种清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无期无尽的岁月。
⑦祠不大,却修葺得很好,在江边一块高地上。祠后有塔,曰“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远处,叫“天然塔”,被称为“江流双塔”。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冷肃的气氛,在江边,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
⑧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
6、第②段作者说“走在菊花的意韵之中”,这“菊花的意韵”表现在哪些地方呢?(2分)
7、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一千六百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了大朵大朵的黄菊花了吧!
8、第⑤段说陶渊明的菊花清气“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从文中可以看出,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字数均不要超过15个)
①
②
9、第②段说“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但第⑦段又说祠和塔“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这样说是否有矛盾之处?请结合文章的构思与旨意来加以阐述。(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7分)
八九岁时我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读后哭了起来:“巴德,你真的写出了这么好、这么精彩的诗吗?”(甲),喃喃地说:“是的。”母亲赞不绝口,说这首诗简直是天才写的呢。
我欣喜万分,问道:“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完成的诗给他看。母亲说七点钟左右。那天下午我花了很多时间为父亲的到来作准备。我用最漂亮的的字体把小诗重誊一遍,然后在诗的周围描上五彩斑斓的的花边,并充满信心地把它敬放在餐桌上父亲的餐具旁。
到了七点,父亲还没有回来。七点一刻,七点半。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父亲。他是好莱坞派拉蒙影片公司的总裁,但他是从一个剧作家开始电影生涯的。他会比母亲更加欣赏这首精彩的诗作。
将近八点钟父亲推门而入,他似乎怒气冲冲,拿着一杯酒,绕着餐桌走动,责骂着手下的雇员。“想想看,本来我们今晚就可以拍完影片,”父亲咆哮着,可是那个美人突然傻掉了,演不好最后一场戏。整个摄制组不得不以每分钟一千美元的代价等在那里。更令人恼火的是那个傻美人竟走出了镜头,不肯演了。我现在还得求她回来?
他转了个身,停下来,注视着餐具。一阵令人不安的沉默。“这是什么?”他伸手去拿我的小诗。
“本,奇迹发生了,”妈妈说,“巴德写了一首诗,好极了!绝对地……”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的头低得几乎要碰到餐具。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小时。我听到父亲把诗扔回到桌上。评判的时刻到了。
“一塌糊涂!”父亲说。我抬起头来,我的双眼湿润了。
“本,有时我对你不能理解,”母亲说,“他还只是个孩子,他现在不是在你的影片公司。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懂,”父亲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哪条法律规定巴德要成为诗人?”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餐厅,跑回自己的卧室,倒在床上蒙头大哭。当我哭尽自己的委屈和失望之后,仍听到父亲和母亲在餐桌旁为我的诗争吵。
这则轶事到此结束了,但它对我的影响却没有结束。几年后,我重读了这首诗,我不得不同意父亲的判断——它确实很糟糕。后来,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乙),我学着进行改写,那时我未满十二岁。
现在,我的小说、剧本、电影一部部出版发行,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这样一个母亲,她会说:“巴德,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这样一个父亲,他会说:“一塌糊涂。”一个作家——应该说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爱的力量,它是灵感和创造的源泉,但仅有这点是不全面的,可能会把人引向歧途。它还需要有警告的力量相平衡。
这些年来,童年时代这两种相反相成的声音一直回响在我的耳际……好极了……一塌糊涂——它们像两股风猛击着我。在生活的海洋里,我谨慎驾驶着自己的小船不让任何一股风掀翻。在这充满着爱的赞美和批评中,我将努力行驶。
10、文中(甲)(乙)两处应分别填入的句子是: 、 (2分)
甲: A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B我既得意洋洋又腼腆
乙: C父亲说并非毫无希望,但写得有些冗繁 D父亲说写得有些冗繁,但并非毫无希望
11、结尾“在这充满着爱的赞美的批评中”的“批评”是指
(2分)
12、文章在写完童年轶事之后,到“力量相平衡”为止,概述了三个方面的情况,请用自己的话予以叙述。(每条不超过10个字)(6分)
(1)
(2)
(3)
13、这篇文章从一件童年轶事中提炼出了一个有关正确对待成长的见解。请说说这个见解。(不超过50个字,不能有比喻句)(3分)
14、对巴德的父亲责骂手下雇员这一情节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两项是 、 。(4分)
A交待父亲粗暴批评巴德诗作前的不平静的心情,为他不能正确评判巴德诗作铺垫。
B表现父亲对艺术创作的负责精神,为后文对比着描写父严母慈埋下伏笔。
C同巴德的“得意洋洋”和殷切期待形成对照,增加情节的波澜和戏剧性。
D为描写“警告的力量”蓄势,给下文提炼人生见解打下事实基础。
E反映资本主义社会艺员品质恶劣低下,人们工作是为了金钱。
三、文言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12分)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15、《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史记》,作者是汉代的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鲁迅以 、 两句对该书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进行了高度的评价。(4分)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4分)
(1)璧有瑕,请指示王。 ( )
(2)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 )
(3)召有司案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