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花淀》教案
|
、健康、美丽的精神世界和他们的“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课文中对话的作用是什么? 1.小说把对话和叙述有机地结合起来,自然地交待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写水生夜晚归来时的夫妻对话,点明了淀里斗争形势的变化和水生参军的情况,既补充交代了未经叙述过的情节,又成为下文在荷花淀里伏击敌人的伏笔;写水生嫂在对话中对丈夫流露出的依恋,则是以后她和另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写几个青年妇女划船回家的对话,又引出她们秋季组织起来同敌人并肩战斗的情节。 2.对话传神地表现了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征。 如 “夫妻话别”一场的对话: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你总是很积极的。”——这是水生嫂得知丈夫晚归的原因和已参军的情况后说的话,话中既带有责怪又有赞扬,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去打鬼子,她感到自豪。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嫂毕竟是个女人,丈夫是要去参军打仗,这一去说不定就是生离死别,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摆在她面前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啊!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经过水生的劝说,水生嫂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为了让丈夫放心,她自觉地承担任务。 总之,“夫妻话别”中的对话,生动地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爱丈夫、爱祖国的农村妇女形象,也刻画出水生这样一位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爱祖国、爱家庭、事事争先的革命战士形象。对亲人的爱和对祖国的爱这两种伟大的感情就这么自然地统一在朴素的语言中了。 又如,伏击战胜利结束,几个妇女在回家路上的对话,表现出她们在战斗中受到教育,不甘落后,想和丈夫比个高低的自尊心理和勇敢、好强的性格。 (五)本文选材与剪裁特点是什么? 分析:《荷花淀》是一篇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许多这类题材的作品都描述敌我双方的殊死战斗,情节曲折复杂,文中刀光剑影,硝烟弥漫,哀鸿遍野。如《铁道游击队》、《吕梁英雄传》、《地道战》、《地雷战》等。孙犁则另辟蹊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抗日战争。他不写敌后抗日游击队怎样和日本鬼子打仗(文中虽涉及打仗,但不是主要的),而是写抗日根据地的一群年轻妇女如何在战争环境里锻炼成长;他不以游击队长水生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而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们作主要人物,通过描写、塑造她们的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英勇抗战的精神;他不刻意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精心选择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及事情,作为小说的主要材料。所以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断壁残垣,看不到硝烟烈火,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清风、明月、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那么清新,明朗,美丽,形成一种散文式的格调,具有诗歌的意境,既清新脱俗,又含蓄隽永。作者笔下的水生嫂等几位青年妇女,没有什么惊人壮举与豪言壮语,但她们的勤劳质朴,热爱生活,真挚多情,深明大义,同仇敌忾,在一系列“小事”中得到生动真实的表现。在“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部分中,妇女们的表现是平凡又不平凡的。作者于此写出了她们的成长,这一切,显示了作者选材与剪裁的功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老师检查预习情况。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 (概述后老师简单的评一下。) (二)提问:故事情节以什么为线索,按什么顺序安排? 明确: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三)提问:小说分三部分,每部分讲些什么主要内容,用简要的话概括出来。 明确:(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四)老师提示:这篇小说很有人情味,人物形象也很生动。作者是怎样写的,很值得我们认真分析一下。我们从上面概括的情节可以看出,小说的情节是围绕夫妻之间的关系展开的。先是妻子支持丈夫参军,再就是妻子惦记丈夫要去探访,回来途中遇上敌人,无意中把敌人引入我方的埋伏圈,使伏击得到全胜。人物在这过程中得到刻画,人物在这战斗中成长,人物性格也在情节展开中得到发展,下面我们就人物刻画分析几个问题: 1.小说主要写什么人物? 明确:小说主要写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 2.这一群青年妇女成长的经历是怎样的? 明确:这一群青年妇女都是勤劳的劳动妇女,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她们支持丈夫参军打敌人,在经历了战斗锻炼之后,她们自动自觉组织起来,学习射击,配合子弟兵作战,成为保卫自己家乡的战士。 3.作者从哪些角度、哪些方面,怎么刻画这一群青年妇女? 明确:总的来说从点、面两方面去写,点方面写水生嫂,通过夫妻话别这一特定场面,细致地表现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面的方面,写了探夫前、探夫不遇之后和伏击胜利后回家途中三次谈话,刻画了青年妇女的群像。从技巧方面说,主要通过对话,其次通过细节刻画进行描写。 4.老师提示:我们先看作者怎样写水生嫂。小说一开始就写水生嫂在月下编席等丈夫回来。(大家一齐朗读1段和3段,并思考这两段文字怎样刻画水生嫂。) 同学议论后,老师明确:这两节写水生嫂的劳动,并且以环境描写作烘托。劳动的描写,把她的勤劳、编席的熟练生动地表现出来。环境的描写是诗一般的美,烘托了她美好的形象,简直达到了圣洁的地步。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支持丈夫参军,又亲自投入战斗,这样的觉悟,这样的行动,实在神圣。 老师提示: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丈夫很晚才回来,她“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她发出了“怎么了,你?”的疑问,显出了她内心的紧张。当丈夫说出“我明天就到大部队上去”的时候,有一段关于她的反应的细节描写: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嘴里吮了一下。 老师提问,这一段细节描写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心态和性格? 明确:手指震动了一下,表明了她内心的震动。“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表示她极力镇定自己。这细节描写表明了她对丈夫要离开,感到突然和震惊。但是她又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她性格坚强,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老师问:当水生说:“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水生嫂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表明水生嫂怎样的态度? 明确:低头这一动作配上“总是”这样的口气,使这句话带有很复杂的感情,有对丈夫的赞扬,有对丈夫的埋怨,埋怨中带几分自豪。这句话很传神,写得有血有肉,既有对丈夫的支持,又有舍不得的依恋。 老师问:我们再看一段有细节、有语言的描写: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这一段话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思想感情? 的确:鼻子有些酸,是感情激动了。丈夫要离开,家里困难重重,作为一个妻子,当然难过,但她“并没有哭”,这是她的坚强。“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这是难过,又是对丈夫的体谅,对丈夫的支持,这是他们在牺牲个人利益卫国保家的认识上的心灵相通。虽然不是豪言壮语,却是农村妇女爱国主义思想具体的表现。 老师问:水生对妻子嘱咐的最后一句话:“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这又表现水生嫂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表现了水生嫂的感情达到了最大的激动,这是她把个人奉献给祖国,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的表现。这不是软弱,不是悲伤,是坚强,是勇敢。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中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在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伟大精神的感召下,舍弃个人报效祖国的崇高思想和爱国热忱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表现。 老师问:根据上边的分析和其他有关描写,请同学们概括一下水生嫂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明确:水生嫂是一个觉醒中的农村劳动妇女。她勤劳、善良,有着一般妇女爱丈夫,舍不得丈夫离开的儿女私情。但在大敌当前明大义、识大体,有着朴素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她坚强、勇敢,支持丈夫参军,是白洋淀妇女的代表人物。 5.老师提示:刚才我们分析水生嫂的形象,这是作者在点上的描写,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作者怎样从面上描写青年妇女这一群体形象。作者写的是对话(语言描写)。 第一次对话是议论探夫的,表现的思想是“藕断丝连”,这并不是她们的落后,她们不拖后腿,这是真情的流露。正是有真情的人才能热爱家乡,才能支持亲人保家乡,抗日寇。这些对话写得很真实,虽然总的思想状态一样,但表现了各人个性的不同。 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五个人的对话,尽可能读出不同人的语气、心态,然后请大家一齐分析一下这几句话表现青年妇女怎样的不同心态和性格。 明确:表现各有不同:有人态度鲜明——不拖后腿,但多少还找点借口——送衣服;有人忸忸怩怩、遮遮掩掩,推说婆婆要她去;有人很直率,说有紧要的话说,毫不掩饰;有人心急,要快去快回,而水生嫂则表现得比较慎重。这些对话,听其声,如见其人。 老师问:探夫不遇之后,这群青年妇女议论起丈夫了,这些话表现了她们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思想? 明确:她们表面上是埋怨丈夫,实际上是赞扬、夸奖丈夫,从话中可以看出有的人俏皮风趣,有的人爽朗乐观,有的人泼辣,但都真心实意爱着丈夫,支持着他们。 老师提示:在写青年妇女被敌人的大船追赶时,有一句类似旁白式的描写她们心态的话“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这句话对描写青年妇女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话很重要,描写了她们在被敌人追赶时的心态。 和上文水生最后吩咐妻子的话照应,表现了她们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气节。 老师问:伏击战之后,青年妇女回家路上有一番议论,说的是经受战火洗礼之后的感受。请大家分析一下这番话表现了她们怎样的思想特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资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荷花淀》教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胡同文化》 |
下一篇文章: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感悟与教学策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