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题
1、语文新课程四大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四大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从“教学”的内涵看,是教师教的活动及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从“有效”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它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具体学习进步与教学发展;“教学效率”是指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了社会和个人的教育要求;“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教学投入所获得的教学产出。
3、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又称为质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评价类型。它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分析方法,对评价获取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思维判断,进行的描述性的结果评价。
4、小组评价:每小组自己确定一个评价毛病,以这个评价目标为基础,然后兼顾个人表现,通过自评和小组互评,找出典型和榜样,让他们来带动其他同学,并由小组成员或组长给出定性评价。
5、多样性评价的原则:由于教学活动诸要素的多变性及活动 方式的多样性,教师的个性、特长也是千差万别的,课堂教学既有共性有规范,同时也有个性、有创新、有特色,因此不能用一把固定的尺子去衡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要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形成个性的教学风格留有空间和余地。
6、教师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的自主判别和认真审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检视和反省。
7、日常记录评价: 日常记录是教师对学生日常活动行为和学习行动所做的记录,它包括学生在学校表现,家庭表现,校外实践等方面的长处找不足,提出学生应该加强方面的有关建议。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教师姓名,观察日期以及涉及学生活动和进步的记录性描述,日常记录就是记录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具体知识技巧,过程,能力和态度。它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相互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
8、绝对评价:是在总结分析相对评价的优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绝对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基准,对每个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作出的判断,也可称之为教育目标参考评价。绝对评价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共同的客观的标准可以参照,它不受学生所在群体的发展状况的影响。
9、全面性评价的原则:语文素养是通过语文学习,使语文的智力和非智力结构不断完善,并促进语文整体素养全面发展的过程。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的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有序、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10、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五个领域:①识字与写字。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阅读。它是收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取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③写作。它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④口语交际。它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⑤综合性学习,它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11、激励性策略: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之一。它指充分发挥评价的动机激发功能,在评价过程中,在坚持客观性的同时,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使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成功——绩效——激励”的成就动机。
12、语文单项能力水平评价: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组织交际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①识字写字能力的评价,教师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评价学生:
A采用抽样测试办法,评价学生的识字情况
B以实践操作上检查学生是否具备利用查字典来识字的能力
C检查学生作业中书写情况,并进行书写技能等级划分
②阅读能力的评价:
A认读能力的评价,采用阅读考级测试
B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学生阅读量的检查,评价方法直接采用写心得体会,读书报告,作品评论等形式
13、评价的五个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动机激发功能、诊断功能。
14、书面交流评价:老师与学生书面交流的机会,如借助学生的作文、日记、周记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习的信心、努力程度,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学习方法、习惯等,从而在评语中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评价,提出善意的批评,诚恳的建议,殷切的期望,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15、自我总结式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在各学科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之一。语文学习到一定的阶段后,要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状况和学习水平进行诊断。诊断要以阶段测试成绩、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教师的语文学习要求为依据,认真检查自己的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在学生上完成自我诊断之后,再引导学会进行自我比较反思,将自己现在的学习水平和状况与前一阶段进行比较,看一看自己哪些方面有了进步,哪些方面较差,自己应如何改进,从而达到自我提高。
16、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六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17、自主性与发展性策略:逐步使学生了解教育目标,学会自我评价,评价自身的学习状态,在进行学习与情绪的自我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状态的自我调控。
18、及时反馈策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的结果用适当的方式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及时组织纠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指向教学目标。
二、简答题
1、行为目标陈述有哪两类基本方式?
答: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
2、确立优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有何依据?
答:(一)依据语文新课程教育理念;(二)依据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三)依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四)依据教师和学生关系。
3、发展性教师评价主要有哪些特征?
答:⑴、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观念与教育教学行为与时俱进,并内化为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教育思想。⑵、具有自主性和超前性。不断学习,能预测教育的发展趋势。⑶、具有独特发展个性和风格。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⑷、具有评价结果多元认同性。评价结果得到领导、学生、同行和社会的认同。⑸、具有可持续进取的开放性。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形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风格。
4、语文学科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观察评价、记录评价、书面交流评价、访谈或座谈评价、建立学习过程评价调查反馈制度。
5、当前课程发展的趋势怎样?
答:1、强调课程的人性化。2、力求课程的生活化。3、注重课程的整合化。4、采行课程的弹性化。
6、语文教育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陶冶情操(思想,道德,情感,审美)传授知识(语、修,逻,文)培养能力(听、说,读,写)发展智力(分析,综合,想象,创造)提高学力(动机,意志,方法,习惯)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地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有序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7、学生的学习状态主要有哪几种?
答:包括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思维活动的状态、思考的程度、学习的注意力等。
8、教研组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应发挥哪些作用?
答:教研组要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和评价理论的学习和交流。可以系统设计学习主题,确定相关的理论学习内容与任务,按一定的时间周期,组织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学习活动,引领教师自学,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在教研组内交流探讨,按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撰写教学案例、反思、教例、备课,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9、评价主要有哪五个功能?
答: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动机激发功能、诊断功能。
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原则性的评价建议?
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11、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1、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只是甄别和评比2、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3、评价目标、内容、方法的多元性4、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5、以质性评价整量化评价6、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以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平等、民主、协商等特点;7、强调评比问题的真实性和情景性。
12、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有哪些?
答: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
三、辨析题
1、考察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是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不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学生是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不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这只是考察课堂教学的第一指标。第二指标是:这堂课有没有思维梯度,有没有思想,学生参与的深入程度怎么样。
2、自学教材就是让学生自学,不需要教师去教。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第一、学生在自学时,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教师这时就有必要抓住学生的“模糊点”,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澄清,满足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知其所以然”。第二、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教材由于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示,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引领学生在借鉴教材的基础上,大胆思考,勇于质疑,举一而反三。第三、学生在自学时往往满足于对教材问题的解决,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优劣缺少评价,这就有必要及时引领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优劣加以反思。
3、有人认为教材都让学生自学探究,大部分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那么教师可以 “下岗”了,你认为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或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放弃教师的责任。提倡自主学习也不等于要学生自我孤立地学习,自主学习更不排斥他人的合作、帮助。当然,这里的帮助不等于代替,重在引导、提示,指引方法,并不是直接告诉他解决问题的答案,最终还需要学习者经过自己的努力或同伴的“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因此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请判断正误,并说说理由。
答:评价是评价者在事实基础上对课程实施过程与结果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因此,评价是在评价者先有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下所进行的,因此评价者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通常价值信念不同,其评价结果也不同或完全相反。(自由发挥)
5、一些教师把评价改革等同于考试改革,认为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你认同这种看法吗?
不同意。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方法,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更为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过程,需要借助其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收集反映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过程与状况的证据。目前的考试技术主要还是用来考核学生发展的结果,忽略了其发展的过程,因此考试改革本身无法等同于新课程中的评价改革。其实,评价和考试有着根本的区别。评价的非规范性极大地拓宽了评价的影响时空,不但有助于随时把握学生发展的状况,也有助于随时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考试及考试改革所不能替代的。作为评价的一种方法,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与评价改革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新课程评价倡导“立足过程”的发展性评价,考试改革无论从其功能和价值上,还是考试内容、考试方式,以及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也都体现着相同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表现在考试作为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需要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见,评价改革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考试改革,但考试改革是评价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6、有人认为教材都让学生自学探究,大部分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那么教师可以 “下岗”了,你认为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或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放弃教师的责任。提倡自主学习也不等于要学生自我孤立地学习,自主学习更不排斥他人的合作、帮助。当然,这里的帮助不等于代替,重在引导、提示,指引方法,并不是直接告诉他解决问题的答案,最终还需要学习者经过自己的努力或同伴的“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因此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观点论述题
1、要想成功推行成长记录袋评价,你认为哪些要素是首先应考虑的?
答:⑴、装什么?成长记录袋内装的应该是学生认为最能反映他的学习成就的实物材料。⑵、谁来装?成长记录袋的材料由学生自主决定装什么或不装什么。如果学生愿意把不太好的作品甚至失误装进去作为教训,教师应加以鼓励。⑶、怎么用?成长记录袋的保管:可以由学生自己保管,也可以由教师统一保管。具体用法:学生自己经常观看、调换作品,由此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定期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观看、评价。可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展览,同学互相观摩。学期结束,教师可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封面上写上评语,发给学生带回家,这是一张重要的“学习成绩报告单”。
2、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开展学习评价?
答:一.注重阶段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结合;
二. 注重形成评价与终结评价的结合;
三.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有待讨论)
3、作者的表现意图、编者的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接受意向,应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程度趋于一致。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阅读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实质上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的能动性参与行为,即积极参与对文章意义的理解和建构。这种对话是富于个性的,每个学生以其独特的感受和经验参与对话,以自己的感情需求和阅读经验对文章的意义世界作深层性的开拓、补充和创造,对文章的“空白”加以想象和拓展。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教师和学生作为成人与成长中的一代,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的碰撞,从中找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乃至相互发现的契机。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的共同体,他们通过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可以实现各自的自我超越。因此,教师的责任是引导、指导、帮助学生进入作品的世界中去。
4、肯定性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不能批评学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论述。
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如今,我们都意识到肯定性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告诉我们,必要的指正、批评和挫折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如今很多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弱。相反,他们会很乐意、很坦然地接受来自教师、同学及其他年龄段人的善意的批评、指正、指瑕。教师对于因非智力因素引起的错误,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而应该及时指出,运用适当的评价手段,对症下“药”;而对于智力因素的错误,可以通过指瑕、指正等使其完善或完美。
5、谈成长记录袋的特点和优势。
答:(一) 成长记录袋特点
1、成长记录袋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
2、学生成长记录袋里的内容与某一时期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相一致
3、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放入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4、成长记录袋的评价不是给予好与不好的结论,而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改变的事件。
成长记录袋应用优势
1、能够反映儿童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
2、将学生认为最满意、最喜爱或重要的作品装进成长记录袋,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与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3、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特点与水平的教学与指导。
6、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很多,你认为主要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评价一堂语文课?
答:语文课堂评价六要素:教学目标具体要求1.目标明确、集中;2.目标恰当;3.目标具体。教学内容:1.知识的传授要正确、系统、连贯、熟练;2.技能及能力的训练要严格、得法;3.思想道德要自然渗透;4.陶冶审美情操要内化。教学过程:1.整体性2.合理性。教学方法:1.教法的正确选择与运用;2.教学辅助的恰当使用。教学能力:1.教案2.语言3.教态4.板书。教学效果:1.完成教学任务2.教学效率高。
五、案例分析
1、你对以下这个案例所描绘的课堂教学作怎样的评价?
接纳学生的“异口同声”
答:•肯定:第一,这节课非常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第二,较好地发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教师非常出色地表现出非凡的教育机智。第四,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了思想教育。
•讨论:从案例来看,教师没有真的接纳了学生的“异口异声”。听到一句“好色”的回答,教师做出了自以为正确的选择。于是,教师尽情施展“教育机智”,弄得学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在教师的“因势利导”下,学生一会儿“异口同声”,一会儿“众口一词”。看得出,执教者非常满意、欣赏自己的做法。他充分地显示了自己的高明,成为课堂上最大的也是惟一的赢家。教师成了单向的施教者,一味地“传道、授业、解惑”。教学实际上成了教师“教学生学”,压根儿就没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交往的迹象,丝毫也体现不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互教互学”过程的意识;不是师生合作以推动教学过程的开展,而是学生配合老师完成其预设的教学目标。执教者为什么对这个回答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很明显,这个回答扰乱了课堂秩序,使本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语文课无法继续这样进行了。以明明白白地完成既定的预设的教学任务为己任,教师自然就希望时时伴随着良好的课堂纪律、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师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不利于既定教学任务完成的话不说,不利于既定教学任务完成的事不做。你看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在同学们众口一词地回答“不公平”面前,肯定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终于“惭愧地低下了头”,以至已经是课后了,老师找到他,他仍然“惭愧”着。这个学生还表示让老师“看他以后的行动”,看什么行动?那恐怕就是再也不乱说乱动了,他一定接受教训了,要说老师希望说的、老师喜欢听的话。出现这种情况(所谓“‘好色’风波”)该怎么办?观念的不同,其本能的或者说自然而然的反应就不一样。你既可以认定这是学生的“不怀好意”的捣乱,也可以认为学生思想很活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很融洽;你既可以凭着自己的“教育机智”使学生“口服心服”,以后不再犯此错误,也可以索性就让学生讨论:这是不是“好色”,甚至进行一次“正方”、“反方”的辨论……
2、根据以下五方面的作业训练,请你作简单分析。(《皇帝的新装》)
答:作业设计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去自读、自学、自练、自我评价,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中探索规律。
本课的第一项练习体现了语文教学植根语言的本质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走进文本;第二项练习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
后三项练习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练习设计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有兴趣画画、做编剧、做演员的,而且还应讲究效率,因此能否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任其选做其中一两项作业,以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3、下面是某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请作一分析。
社戏探美
答:这堂课展示了一种良好的课堂状态,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给长了时间。给学生自渎、自学、自练、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规律,逐步使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腾出时间去观察学生问题解决的进度与差异度,以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在这堂课中有学生发问的声音、讨论的声音、思想的声音、研究的声音。
4、某校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改革,引进了“学习过程分”评价,以下是该校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标准
⑴、你认为该评价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的哪些趋势?
⑵、你对该评价还有哪些看法?
答:⑴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应该是一种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诚挚帮助,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的的评价。其评价表体现了:评价形式的开放、多样性。——实行全员评价,除用教师评价外,增加学生自评与互评想结合的群体形成性评价和学生所作的个体补偿性评价。评价内容的开放、多元化——实现全人评价。把评价的视野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感状态等领域,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实现“全人”评价。评价时空的开放、多元化——实现全程评价。“全程”的特性是辐射性,也就是以课堂为中心,时间上向前后辐射,空间上向课外、社会、家庭辐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进行学习的意识能力。
⑵、这样的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又有利于个体发展,使语文教学评价走向全面、合理;同时,也体现了新的语文教学评价观念,但作为评价还需考虑以下原则:①要体现发展性原则,应该关注语文知识是怎样获得的,语文能力是怎样培养的,语文素养是怎样养成的。②需突出全面性的原则,要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地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要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原则,使语文教学评价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④要重视合作性评价的原则。评价要包括教师评和学生评,还要调动家长的主动性。
此外,评价只是一种手段,教师汇总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最好教师对某同学一阶段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方面作一个激励性评价,及时把评价信息与学生交流,反馈给家长,以便该同学在下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表现。
5、《愚公移山》的多元化解读这一案例描述的课堂教学该作怎样的评价?
答:如果单从课堂的生动性、课堂中思维的活跃性和学生主题意识养成等方面来评价,这个片段显然是十分精彩的,它不断引申、迁移,实现了思维拓展的最大化。然而,站在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这节课中存在着许多值得认真反思的内容:
首先,文本的多元解读,体现的应该是一种学生认知能力的建构。从上面列举的课堂操作过程来看,这一系列师生活动中,教师的引领,始终带有一种鲜明的指向性,这里的多元仍然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进行了“过滤”,其实质已偏离了多元解读的本质。
其次,文本的多元解读,体现的是当下的人们对消除文本“伪圣化”,还文本以纯文学身份的一种追求,但对待文本,总是要结合当时的特定社会背景来进行解读的。从这节课的操作看,教师显然存在有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标准去衡量过去、品评历史。这种解读,由于结尾的出乎意料,课堂上确实能活跃气氛,然而,学生在这样的解读中,却丧失了对经典作品中凝聚的人类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辨证扬弃,局限在迎合老师的暗示,天马行空地任意曲解中。
第三、解读文本,还存在着对古代文化中凝聚的思想道德精髓的吸收问题。由于历史和科学的局限,经典性文本是难免精华和糟粕并存。对此,教育的功能定位,应该是立足于指导学生多元解读。而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走向彻底否定经典文本,这就由反对“伪圣化”走向了彻底虚无化的另一个极端。《愚公移山》作文经典文章,教师不去挖掘、鉴赏民族精神,反而让学生从中发现所谓的人格缺陷,甚至概括出人格的丑陋,这种极端的解读方式,其危害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幼稚嫩大脑中那可怜的价值取向,如此的课堂精彩,在新课改中应该拒绝。
6、下面提供了一个作业案例,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加以评析。
主题型作业
所谓主题性作业,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以作业为载体的学习活动。它把学生作业活动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并强调要在一定情境中完成,它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旨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它又被人称为“长期性作业”。上海市极力推广的“研究型课程”或“研究性学习”,其实是主题性作业的另一种提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