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综合修改
内容简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初中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活动目标
1、明白文章修改的范围。
2、掌握综合修改的一般做法和注意的细节,
3、知道合作修改的注意事项。
4、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活动时间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 一 课 时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1 俄国19世纪的作家果戈里,规定自己的稿子起码要修改八次;托尔斯泰写过一篇《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的文章,全文只有五页,可手稿却有800页;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多遍,《老人与海》的手稿读了近两百遍才拿出付印;曹雪芹写巨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聆听、感悟 2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围绕主旨、观点、结构、体式、材料、语言等方面考虑,看文章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否恰当,是否体现了作文的要求,是否易于被读者接受。 聆听、理解 3 回顾我们初中三年所学到的文章修改的方法有哪些?
【明确】修改的一般方法可以概括为“增、删、改、调”四种。增,就是增加、补充有关内容,增补某些修饰文字;删,就是对某些材料或语句进行必要的删削;改,就是对原文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润色和锤炼;调,就是对结构顺序或某些词句进行逻辑或表达上的调整。 思索、交流、归纳、记录 4 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应该从哪入手修改?
【明确】按照文章修改的原则,先从宏观角度分析(结构的调整),而后处理具体的文字等(字、词、句、标点符号、修辞等)。
①语言(即遣词造句)诊断,包括词语的选择、运用、搭配,句子成分的搭配,句式的选用等方面的毛病;
②写法(即谋篇布局)诊断,包括文章结构、文章立意、取舍材料、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毛病。 讨论、交流、归纳、记录 5 对于文章内容或思想上存在的毛病,我们应该如何改呢?
【明确】
①“纷”就是冗繁,杂乱。诸如材料臃肿,思绪混乱,横生枝节,尾大不掉,都在可“整”之列。其结果,应使文章做到简洁明快,首尾圆合,脉络分明,详略得当。
②“孤”是单薄,只有红花,没有绿叶;只会“单线平涂”式地直叙其事,不会运用背景、旁证、对比、映照等“辅”的材料和手段来充实文章内容和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③“直”是浅露。“婉”则含有“曲折”、“委婉”两方面的意思。编写故事要有矛盾冲突,开展论战要能伺隙乘虚,文章才能波澜起伏,擒纵自如;“委婉”要求的是含蓄和深沉,要善于把作者的思想感受渗透在具体的叙述描写之中,不要空说抽象、生硬的大道理。
④“板”是刻板、滞呆。文章格式、语调上的千篇一律,没有变化,固然令人乏味;思想内容上的就事论事,平淡肤浅,不会举一反三、由表及里,或是不懂得如何通过寓意和联想的方式来深化主题,同样也是“板”而不“活”的表现。这就应该运用联想开拓思路,或调整结构、变换手法,更生动活泼地表现主题。
⑤“枯”是干瘪、枯涩。这主要是材料和语言的贫乏所造成的。“腴”的办法,应是加强调查研究和观察生活的训练,积累素材,丰富词汇。
⑥“俗”是粗鄙、庸俗,牵涉到语言文风和思想情趣的问题。 讨论、交流、明确、记录 6 在我国漫长的文明历史长河中诞生的汉语,丰富多彩,熠熠生辉,具有强大的表达力。现代汉语中包含了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更是汉语中的精华。
成语是现代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常见的成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有的成语来自典故,有的成语来自约定俗成,大部分成语都是有一定的出处。①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简单生动,还能增添文章的历史文化气息。②但是,成语使用不当,或随意改动、增减其中的字,就会令文章大打折扣。试举我在阅读书报时遇到的两个例子。
1.数学家华罗庚不渝地深入生产实际找科研课题,这种精神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文字加粗为引者所加;下句同)
2.那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真是无微不至,连他们的一些旧报纸都倾销到这个偏僻的乡村来了。
我认为,例1中的“不渝”是成语“矢志不渝”③的误写。这样截取半个成语,影响了语言表达的自然畅达。例2中的“无微不至”用得也不妥当。这个成语是形容关怀、照顾极为周到的,是个褒义成语,怎么能用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罪行呢?应该改用贬义成语“无恶不作”④。
【问题】⑴怎样使①处加线句表达周密?
⑵怎样使②处斜体字的句子表达简练?
⑶③处改用哪个成语才恰当?
⑷④处选用哪个成语最合适?
⑸文稿有一处篇章安排欠妥之处,作者尚未发现,试找出来并提出修改建议。 阅读、思索、讨论、交流
第 二 课 时
考题精练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1 说 勇 气
——从揩黑板谈起
①一个班级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②一天,上课铃响了。老师就要来上课了。可是,黑板还没有人揩。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有敢上前去。(A)这时,一个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铤而走险地上去很快将黑板揩干净了。当时,(B)没有一个同学不从内心不佩服这个同学有勇气,是他,为大家做了件好事。
③这个同学之所以能够做出其他同学做不出的好事来,显然是由于勇气,是勇气在鼓厉和支持着他。由此看来,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与勇气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是事业成功的可靠保证。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从青年时代就遵照父亲的嘱咐,立志编修史书。他博览群书,考查山川形胜,调查轶闻旧事,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开始写作。其间虽遭受宫刑之辱,也不抛弃事业,终于经历了二十年左右时间,写成了不朽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④原泰安市检察长公丕汉,在调查以原市委书记胡建学为首、一百多人参与的特大贪污、走私、受贿案件时,不惧怕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威吓,甚至是对他本人和家人的生命威胁。在超凡勇气的支配下,顶住歪风邪气,度过一道道难关,终于在上级领导的指挥下,依法惩处了这个犯罪团伙,为党,为人民立了大功。
⑤勇气实在可贵。只要我们有勇气,不论我们面前的困难有多大,我们的对手有多凶,我们就会有获胜的希望,因为“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今天,我们所说的勇气其实就是一种革命精神。我们青年学生,要学好知识,将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同样是需要勇气的,我们人人都应该像揩黑板的同学那样,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勇气。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⑴第③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鼓厉改正为鼓励;考查改正为考察
⑵文中画横线(A)句中有一个词语用得不当,它是铤而走险,应改正为自告奋勇。
⑶文中画横线(B)句是一个病句,联系上下文,应改正为:没有一个同学不从心里佩服这个同学的勇气(大家都从心里佩服这个同学有勇气。)
⑷第⑤段中引用了两个名言警句,其中有一个用得不合适,它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⑸第③段中引用的事实论据不恰当,请简述理由并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第④段事例前缺少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请联系上下文内容,补写出这个过渡句。勇气,不仅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顶住歪风邪气的重要支柱。 思考、讨论、交流 2 下面是学生的作文片段,按要求修改三处画线的语句。
①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②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③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改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大西南的横断山中,营造出一个个高峡平湖……
(1)第①处句子成分残缺,修改的方法是:删去“使”。
(2)第②处“开创”这个词使用不当,应改为:开发、建设等。
(3)第③处“改变模样”这一表述欠具体生动,宜改为:变成绿洲、盛开绚丽的花朵、高楼林立等。 思考、讨论、交流 3 按要求修改下面的文章。
①在生活中,“跌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了不爬起来。②整天抚摩着伤痕,一味地消沉叹息,不思进取,在碌碌无为中概叹时间流逝,光阴白白地过去,那是无志之徒、无能之辈!③真正的勇士是倒了又能够顽固地爬起来的,是能知耻而后勇的。④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为发明电灯,造福人类,曾做过数以千次,但都失败了。⑤甚至,他没有恢心丧气,而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他以百折不挠的意志研制成了电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⑥张海迪高位节瘫,仍然克服困难,用功学习,取得了惊人的成绩。⑦由此可见,荣誉的桂冠从来是用荆棘编成的,只有不为艰难,不怕“跌跤”,才能有所成就,才能使自己的灿烂的生命放射出光芒。
⑴文中有多个别字,请把其中的三个改为:慨、灰、截和畏。
⑵文章有多个病句,请找出三个加以改正。(说清怎么改即可,例如:“删去”等)
第②句将“时间流逝”或“光阴白白地过去”删去。
第③句将“顽固”改为“顽强(坚强、勇敢等)”。
第④句在“数以千次”后加“的实验(试验、尝试等)”。
第⑤句将“甚至”改为“然而(但是、可是等)”。
第⑦句将“灿烂的”移至“放射出”后或“光芒”前。
⑶文中有一个论据不能紧扣论点,应删除,这个论据是哪一个?
答:第6句(抄原句或写“张海迪的例子”等均可)。 思考、讨论、交流 4 ①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因而一直到逝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②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③正因为鲁迅先生这样珍惜时间,艰苦劳作,所以才有渊博的知识,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年逾古稀之后还身兼数职,还依然能抽出时间来著书立说,连续在国内外出版了多部新作。⑤胸怀大志,有所作为的人,都是爱惜光阴,充分利用时间的。⑥然而,他哪来这么多的时间?⑦他回答说:“我用的是零头布,做衣裳用整料固然好,没有整段时间,就尽量地把零星时间利用起来,天天二三十分钟,加起来就成为整数了。”
⑴以上一段话有论点,有论据,然而意思的表达显得很乱,思路不畅,句序不顺。请按照先提出论点,再依次用事实论证的思路,理清句序:
123→ 5 → 1 → 3 → 4 → 6 → 7
⑵文段中有两个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加以修改。
文段中第①句的“因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但句中上下句之间并不是因果关系,不能用“因而”,可把它删去。第⑥句的“然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但第③句是就上一句的意思进一步提出问题的,并没有明显的转折关系,“然而”的使用纯属多余,宜删除。 思考、讨论、交流
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