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九年级第二学期 >> 语文九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 正文

 

曹 刿 论 战

曹 刿 论 战

内容简析

曹刿论战》是一篇经典的史传作品,在记录战争的历史典籍中颇具代表性,作为一篇记史的作品,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史料剪裁得当。作者把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准确掌握战机和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争原理,都写得比较详细。其余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规模、战斗的过程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见、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而这种详略安排的方式,也正是《左传》记叙战争的特色。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战争不是孤立的事件,它是和政治、外交、民心向背等因素结合在一起的,这样的观点,对于让学生正确地认识战争,树立正确的战争观有积极作用。

本文共有三段,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为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我们也可以看出曹刿头脑清醒,目光敏锐,见解深刻的特点。第二段是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描写了鲁方的战术决策,“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结局极好地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而又稳重的大将风度。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阐明了他的两个作战观点:一是要选择“彼竭我盈”的反攻时机;二是在战争中必须注意判断对方的意图,关注战争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些,很好地表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优秀的军事素质。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战争的相关战略问题。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所做的概括一样:“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有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有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争史上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可见,在战争中,我们必须运用智谋,寻找各种对己方有利的战略条件,选择合适的时机,才能够取得胜利。长勺之战的胜利,既是战略的胜利,也是战术的胜利。如果能将课文中充满智慧的思想让学生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也是很有好处的。

其次,本文的语言也十分精练得当。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三问三答,转折有致,鲜明的表现了两个人的不同的性格。战争过程中的两次“未可”“可矣”,语言简短有力,在文中起到了一定的顿挫作用,很好地配合了战争中的紧张气氛。

另外,本文还有一些名句。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这些句子都应该让学生掌握并能在相应的情况下运用。

创意说明

先秦文字的一大特点是言简而意丰,学生初次接触可能有些不适应,但不要把困难估计得过大。语言不过是一种习惯,读上若干遍,读到口熟了,作者的行文方式也就成了自己的习惯,则困难必将大大减少。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认识战争的本质,可以学习作战的计谋,可以明了为政的道理;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学习人物的刻,可以掌握详略的安排,可以识记相关的名句,可以提高朗读的水平。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相关文学常识:长勺之战的背景,《左传》的相关知识。

2、课文大意的理解和重点词句:准确理解课文的大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多义词,深入理解名句的内涵。

3、课文的结构和详略安排:课文以战前准备、战后总结为主,而以战争过程为辅,详写内容中穿插了大量的对话,略写内容则一笔带过。作者这样安排正是其战争思想之所在。

4、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篇幅较短,但其中有不少的对话,应该引导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应该能背诵。

◆过程与方法

采用反复朗读,分组质疑,合作解答,讨论探究,课内引导,课外拓展的方法学习课文。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钻研课文含义,学习课文的详略安排,研究课文中包含的哲理,激发学生对以弱胜强的战术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充分认识到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民心的向背,明白“师直为壮,曲为老”的道理。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像曹刿一样开动脑筋,运用智谋,使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活动方式

1、本文的故事有一定的戏剧性,学生对文中的战争的兴趣应该比较大。同时,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较多的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朗读和翻译的难度都不会太大。所以在通晓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透过表面看本质,把学生的兴趣从战争表面上引到对战争的正确理解上,才算真正理解了这篇文章。

2、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时应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齐读、散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等方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识记相关名句。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掌握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互相质疑,“有疑而问”或是“明知故问”,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掌握文章的大意,学习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4、课内外联接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其目的还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所以,在学习了这篇颇具代表性的描写战争的文章后,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阅读相关的文章,分析类似的战例,让学生在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内学外联,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语文。

活动时间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 一 课 时

激情·导入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1
 一    作气

请学生指出所填的字,并指明成语的出处。(可翻词典)
 交流
 
2
 当今世界,仍有不安宁的因素,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悲剧,还在一些地方上演。跟我们这里的社会稳定,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我们也不能对战争掉以轻心,仍需加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研究战争的规律以巩固国防。在研究战争的规律方面,我们有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料。其中春秋时期齐鲁长勺之战(加黑点字板书)就是一个弱国战胜强国进犯的典型战例,很有可资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因而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这个战例的历史资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曹刿论战
 聆听
 

初读·感知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1
 我们先看看注释①,看看对课文相关资料的介绍。本文选自《左传》,大家对这部书了解吗?
 阅读、交流
 
2
 资料平台:《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我们这篇课文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些特点。
 聆听、记录
 
3
 要学好文言文,首先要读好。下面就请大家放声将课文朗读一遍。
 朗读、聆听
 
4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将这篇课文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的字音和节奏有没有问题。

(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
 聆听、标记

评价
 
5
 同学们再读课文。
 朗读
 
6
 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聆听、理解
 
7
 同学们再读课文。
 朗读
 

精读·深思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1
 大家已经初步读熟了课文,在此基础上,我们来了解课文的大意。现在请大家分组讨论,可以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拿出来向其他同学问难。
 交流、讨论
 
2
 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交流、质疑
 
3
 有没有同学在讨论中有所收获,来考验一下其他同学呢?

【点拨】下列语句要尽量理解对。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交流、讨论
 
4
 看来大家对课文意思的理解确实比较透彻了。让我们再把课文齐读一遍,边读边思考句子的含义。
 朗读、思考
 

第 二 课 时

品读·探究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1
 本文刻了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对于这两个人物形象,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呢?仔细阅读课文,同桌合作探究,完成下表。

表一:

对话、行动
 曹刿的为人
 
①曹刿与乡人的对话,他主动求见庄公的行动。
 关心国事,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精神
 
②乡人的拦阻,动摇不了曹刿求见的决心。
 极度自信
 
③曹刿以一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切中鲁国政治之弊。
 卓越的见识和果敢作为
 
④曹刿蔑视肉食者,敢于向庄公质疑,甚至要求同赴战场。
 有爱国心及正义感
 
⑤曹刿与庄公讨论战争的凭借的一番话。
 超卓的政治远见
 
⑥曹刿运用「彼竭我盈」的策略,击败敌人。
 具有非凡的军事识见,洞悉战机 
 
⑦曹刿亲眼见敌军辙乱旗靡,才加以追击。
 行事镇定从容,沉着缜密,善审敌情
 

表二:

对话、行动
 庄公的性格
 
①庄公接见卑微的曹刿,不以曹刿否定自夸为忤,尽力回答询问,又与曹刿并肩作战,重视曹刿的意见,指挥军队。
 胸襟广阔,纳贤听谏
 
②庄公将用来安身的衣食都分与左右的人共享。
 有仁爱之心
 
③祭祀时,总是诚信地祝告鬼神。
 处事认真、诚实,但政治上无能
 
④不论大小刑狱,都斟酌实情来处理。
 处事公正,重视人民性命
 
⑤未细心考虑作战凭借已决心参战,战斗中总是迫不及待,张皇失措地「鼓之」、「驰之」
 浅陋无识,轻率大意
 

 阅读、勾、交流
 
2
 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能简要谈谈吗?
 各抒己见
 

赏读·延展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1
 这篇文章描写战争的过程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电视是不是一样啊?能简要谈谈你的理解吗?
 思考、交流
 
2
 我们这篇课文详写的是什么内容呢?(适时引导学生深入谈下去:战前的什么和战后的什么呢?)
 思考、交流
 
3
 那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而不像电视一样多描写一些战争场面来吸引读者呢?

【点拨】我们的史学家记载历史并不仅仅是记录事件,他们更希望后人从中能够得到一定的教训。
 讨论、交流
 
4
 大家不妨探讨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鲁国在长勺之战中以弱胜强呢?
 小组合作、交流
 
5
 确实,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除了实力的强弱,更重要的是民心的向背、战略战术的运用。大家讨论一下,历史上其他的战争是不是符合这一规律?
 交流
 
6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来正确看待这一观点呢?
 各抒己见
 

总结·升华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1
 看来,学习了《曹刿论战》,我们的最大收获就应该是认识到战争的内涵。我们身边虽然没有战争,但我们无法避免矛盾与冲突,面对它们,我们要像课文中说的一样。第一,我们是不是有理的一方;第二,我们要多开动脑筋想办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生活中的胜利者。下课后,请大家再收集相关战争的资料,补充到自己的摘抄本上。
 聆听
 

长勺之战背景简介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板书设计

曹刿论战

左传


曹刿: 忧国忧民     智勇双全

备课资料

1、古今异义的实词

                              

                              

2、虚词总结

                       

3、词类活用

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形容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邹忌讽齐王纳谏

内容简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在今天,仍然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借鉴意义。其中有几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

首先,设喻说理的特点。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呢?文章先从日常家庭小事写起,邹忌是个美男子但稍逊于徐公,三次向他的妻、妾、客人询问“我孰与徐公美”,三人出于不同的心理均回答徐公不如他美。有自知之明,加上有冷静的头脑,使邹忌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者,欲有求于我也”,自己受到了蒙蔽,听到的都不是真话。于是决定以现身说法为喻去讽谏齐王,请他广开言路,除蔽纳谏,让人讲真话。由于他能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使“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水到渠成,结果齐威王心悦诚服,欣然接受。邹忌劝说齐王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避免了直接批评、触犯龙颜引起的杀身之祸,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易于接受。他之所以成功,全在于他善用设喻说理的“讽谏”艺术。

其次,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写邹忌,先是“朝服衣冠,窥镜”,然后是问妻、问妾、问客;听到他们的赞誉后,没有陶醉于溢美之词,而是亲自与徐公相比,“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说明他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尤其能“暮寝而思之”,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说明他善于思考,实事求是。“于是入朝见威王”又显现他有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之能和安邦治国的深谋远虑。人物的动作、心理,无不刻入微,鲜明地塑造了邹忌这个有头脑、有才能的谋臣形象。

第三,语言简练生动。简练──一篇三百多字的短文,从家事说到国事,而用语极为简洁。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见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再看语言的生动。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雷同,但句法却各不相同,文字错综,毫不呆板。

作为课程资源,本文主要让学生学习邹忌的说话方式,学习他善于揣摩对方心理,善于运用设喻的语言艺术。现在的学生,一般自我意识强,说话不太为对方着想,不怎么注意别人的感受。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在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时,如何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自己于事理中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这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标规定,“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创意说明

文言文阅读和白话文阅读一样,也要坚持整体阅读。不要陷入支离破碎、面面俱到的字词句分析的老套路中。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1、以读代讲。由于课文比较浅显,对照注释能弄懂大意,所以学习的重点不需要放在讲解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课文。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对话较多,组织分角色朗读,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读出妻、妾、客各自的身份和“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的语气;故事是发生在家庭闺阁中的琐事,读出家庭的氛围。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读时应注意这一点。第三段要读得层次分明,威王政令部分要突出“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三语,读出齐王国君的威严;进谏情形部分,要突出“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三语。第四段叙纳谏结果,“皆朝于齐”要重读。末句是史家的评论,当用赞美的语气读。

2、欣赏人物形象。对邹忌的刻,从外形到内心活动,十分生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不被赞誉迷惑,善于思考,能小中见大、见微知著,有才能,有谋略。

3、引导品味本文结构上的“三叠”特点,从而在自己的作文中注意结构层次的匠心安排。

4、引导合理想像,培养学生想像力。邹忌“形貌佚丽”该是如何美貌?“令初下,门庭若市”是怎样的景象?齐王会有怎样的表现?臣民们可能提出哪些意见让齐王改正?

5、教学中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的互动,提倡师生同读、同议、同品,老师做学生学习的同伴和向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力求读出人物语气和故事特定情境;利用课文注释,小组内自行疏通文意;了解“修、私、书、间”等14个常用词语的用法,归纳义项,掌握“孰……与……”“此所谓……”两种句式,能背诵全文;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设喻说理、委婉劝说的方式,使道理浅显易懂,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培养爱思考的习惯,学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见微知著。

◆过程与方法

本文浅显易懂,以学生自读为主,老师点拨为辅(主要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以及较难的字句)。抓住朗读这一环节,反复练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模仿磁带读,摇头晃脑地读,两人分角色读,老师和全班同学或部分同学合作读……读出人物身份和性格(初级目标),读出对话情境(高级目标)。在多次的朗读中,逐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不必像传统教法那样,在字词句读上过多纠缠。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学习人际交往中要以互相尊重为前提,尽量用委婉劝说的方式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让别人易于接受。

活动方式

1、挖掘积累,引出新课。从历史上勇于进谏的忠臣说起,比干、伍子胥、屈原,都没得善终,进而关注邹忌进谏的结果如何。或从邹忌弹琴劝谏的故事说起,初见其讽谏的巧妙。或从齐王不理朝政,到齐国大治,这中间少不了一个人的功劳说起,引出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作用。总之,用相关的历史积累,调动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2、初读课文,理解题意,学生质疑,整体把握。在容易被学生忽略处设疑,题目“讽”“纳”“谏”三个实词的含义。进而激发兴趣,他怎么“讽”的,为什么要“讽”呢?“讽”的结果如何?课文的主体事件是什么,引子事件是什么?争取整体把握。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老师点拨个别字句,回答学生疑问。

3、以读代讲,练习朗读第一段不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力求读出情境。读出第二、第三段邹忌作为臣子规劝的意味和齐王下令的威严。引导归纳人物性格。

4、重点探究设喻说理的写法,体会这种方法的好处。补充拓展设喻说理的历史故事、成语故事 “触龙说赵太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提示学生在生活中如何提建议和意见,才容易让人接受,收到良好效果,注意运用此种委婉的说话方法。

5、欣赏文章简练而又生动的语言,三层排比的结构方式,找出这些地方。

活动时间

3课时

活动过程

第 一 课 时

激情·导入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1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讽谏帝王,是冒险之事,被称作“批龙鳞”,逆“圣听”。悠悠千古,多少忠臣良相,忠心耿耿,进尽忠言。结果呢?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伍子胥被赐死,司马迁蒙辱……历史上因直谏而遭不幸的有几人? “武死战,文死谏”,“谏”何其难也!可邹忌不仅敢“谏”,而且还能使齐王从谏如流,奥妙何在?读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你就明白了。
 聆听、交流
 
2
 【资料平台】

《战国策》: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年间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交流、记录
 

初读·感知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1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扫除字词障碍。

【注意读准下列词的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阅读、标注
 
2
 指名学生读,组织学生评价。
 朗读、评价
 
3
 教师范读。
 聆听、标记
 
4
 邹忌在家里与徐公比美,询问了哪几个人?每个人回答邹忌的语气有什么不同?能代表他们各自感情色彩的关键词是什么?请找出来。
 阅读、勾、交流
 
5
 请一个同学来试读一下妻、妾、客的话语,注意读出“私”“畏”“有求”的意味。(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评价)
 朗读、聆听
 
6
 你能否再把这三句话读一遍?
 朗读、聆听
 
7
 邹忌的三次问话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明确】自我欣赏,带点自得的语气。
 交流、评价
 
7
 请两个同学一组把第一段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一遍。
 朗读、聆听
 
8
 另外大家是否注意到,他们三个人的回答尽管意思相近,但仔细看各有不同,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明确】妻用的是反问句,反问句语气最为肯定,不容怀疑,说明妻子对他的高度信任;妾仍然用反问句,但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说明她的地位使她不能对老爷随便议论;客人用的是陈述句,语气平淡,说明客人只想一般地客套逢迎一下,不想认真比较免得得罪他。
 阅读、思索、交流
 
9
 同学们细心得很。三人的回答各有各的原因,使他们都没有勇气说出事情的真相,邹忌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并准备以此讽谏齐王。请大家再齐读一遍第一段,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心理。
 朗读
 

第 二 课 时

精读·深思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1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约10分钟)。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放在班上讨论。
 分小组合作学习
 
2
 成果展示:请三位同学代表小组分别将前三段译为现代汉语,不对的地方请其他同学指出、纠正。
 交流、讨论、评价
 
3
 组织学生进行疑难交流。
 质疑、讨论
 
4
 将全文再朗读一遍。
 朗读
 
5
 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一讲本文的故事情节。(两分钟准备)

②抽2—3名学生讲述,检查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
 准备

交流
 
6
 指导学生在把握文章脉络。
 讨论、归纳
 
7
 依据文章脉络分句、分段朗读,直至基本成诵。
 朗读、背诵
 

第 三 课 时

品读·探究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1
 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来写邹忌比美的事呢?邹忌比美的事与我们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关系呢?

【点拨】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有,宫妇左右私齐王,朝廷之臣畏齐王,四境之内有求于齐王。
 讨论、交流
 
2
 【情景问题】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讨论、交流
 
3
 【情景问题】邹忌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讨论、交流
 
4
 【情景问题】文中邹忌是怎样的一个人?

分析时先说出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的精妙。教师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注意:

①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经历了问美—比美—思美。在这一过程中写了邹忌形貌昳丽不自傲、听妻美而不自信、客观求证有自知、暮寝而思求本质。这表现邹忌不受表面现象迷惑,在奉承话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进谏的过程中邹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将一个极为尖锐的问题“王之蔽甚矣”说得委婉动听,鲜明地体现了“讽”的特色。这也正是进谏成功的原因之一。

③文章在塑造邹忌的形象时采用细节及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细节。

④对邹忌的细节及对话描写所表现的人物内心世界,妻、妾、客三者对徐公私、畏、求的不同态度,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要读出滋味,读出人物的内心体验、内在情感。

声情并茂地朗读。
 分组讨论、交流、归纳
 
5
 【情景问题】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思考、交流
 
6
 【情景问题】齐王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关注:

①听邹忌进谏时的态度:善。

②提出进谏的方式及奖励: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的上、中、下赏。这二者表现了齐威王虚心纳谏,勇于听取不同意见,是一个明智而开明的君主。

③纳谏的结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分组讨论、交流、归纳
 

赏读·延展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1
 你一定也听到过别人对你的赞美,你觉得别人对你的赞美都很实在吗?如果你觉得有不切实际的地方,那么别人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思索、各抒己见
 
2
 下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了劝说青年当兵,军方请心理学家编的一套劝说词。你认为这一套劝说词的说服力如何?为什么?

当了士兵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留在后方,一个是送到前方。留在后方的没有什么担心的,送到前方的又有两种可能:一是受伤,一种是没有受伤。没有受伤的不用担心,受伤的也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轻伤,一个是重伤。轻伤不用担心,重伤的话也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能治好,一个是不能治好。能治好的不必担心,治不好的也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不死,一个是死。不死的话不用担心,死了嘛……也好,因为他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阅读、思考、交流
 
3
 一家肿瘤医院近来接连死了两个肿瘤患者,顿时给病房笼罩上了悲伤忧郁的气氛,许多住院病人情绪低落,有的茶饭不思,有的拒绝打针吃药,有的甚至面壁恸哭。主治医生急忙请来一位心理学医生进行劝说。如果你就是这位心理学医生,请仿照上面的劝说词的说法,编一套“不必伤心”的劝说词。
 思索、编写、交流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九年下册计划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曹 刿 论 战,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饮 酒
    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学习科学发展观第二阶段心得体会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
    七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卷
    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模拟考
    九年级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左茜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威尼斯商人
    江村小景
    陈毅市长
    一 厘 米
    梦 想 剧 场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苏教版
    行路难
    修改作文
    第二单元
    藤野先生
    生命与和平相爱
    生命与和平 相爱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哈姆雷特》《雅典的泰门》
    比较与辨微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计划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教学 工作总结
    下期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热爱生命
    享受生活
    老人与海
    疑为学之路
    给我的孩子们
    知人论事读经典
    呼兰河传(节选)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教学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愚 公 移 山
    出 师 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朝 花 夕 拾
    第四单元
    台 阶
    文章的综合修改
    我看《雪》
    《雪》四人谈
    我心中的语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表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教学计…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提纲
    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考试…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复习提纲与答…
    圣艾克絮佩里的人生和创作轨迹
    语文九年级下册部分课文的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山坡羊·潼关怀古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