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内容简析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创意说明
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特征写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
充分运用课后的练习进行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深入理解课文。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
2、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3、学习本文抓住任务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俯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活动时间
3课时
活动过程
第 一 课 时
激情·导入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生活动 1 【多媒体出示鲁迅先生、藤野先生的照片】
这是一对师生,鲁迅为什么对藤野先生始终不忘呢? 观看图片,思考。
初读·感知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生活动 1 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 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2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3 组织学生用表格形式藤野先生与作者交往的典型事例及反映的思想品质。
典型事例 思想品质 修改“我”抄的讲义。 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纠正“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 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 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点拨】这四件事,①②)两件是详写,③④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填写表格
语文活动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生活动 1 课本扉页后的彩色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肖像,请你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 观察思考并配文字说明。 2 组织交流、评点。 交流、互评
第 二 课 时
精读·分析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生活动 1 请大家依照“去仙台”、“在仙台”、“离仙台”文章理清脉络。 理清文章脉络 2 课文的线索是怎样安排的? 思考,交流
品读·探究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生活动 1 文章中两次写到藤野先生的叹息,请找出文中语句,思考这两次叹息有什么不同吗? 勾画,思考。 2 文章的最后三段和第一、第三部分并不是写藤野先生或并不直接写藤野先生,这是否离题呢? 思考分析材料安排与主题的关系。 3 探究练习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接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①给下列加点汉字注音。
倘(tǎng) 绯红(fēi) 油光可鉴(jiàn) 宛如(wǎn)
②解释词语的文中含义。
(1)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2)标致:漂亮。
(3)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在这里是褒词贬用。
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样”指代的内容是“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无非”的作用是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
④“有时还值得去一转”的原因是:门房里有几本书买。
⑤这两段内容与后文写藤野先生的内在联系是: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⑥试分析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⑦这两段文字主要写的是: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阅读、思考、完成训练。
第 三 课 时
品读·探究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生活动 1 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明确】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 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 探究、分析、交流 2 刚到仙台时,有人也对鲁迅表现出了关心,你能找到具体描写的文字吗?请读一读 勾画、朗读 3 鲁迅来到仙台本是准备学医救国的,后来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
【明确】“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结合课文注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作者这样做的原因:中国民众的愚味、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发体现。 思考、交流
赏读·延展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阅读《〈呐喊〉自序》,或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到仙台学医对鲁迅走上文学道路的重要作用 阅读《〈呐喊〉自序》,或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后作业
“没有爱,便没有成功的教育”。师爱激励鲁迅先生自强不息。在生活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好教师,请用生动的语言写出这位老师的一个爱生片段。(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质朴 严谨 关怀 教诲】
线索
叙事线索(明线):在东京→在仙台→离开仙台
感情线索(暗线):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