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推门课”随感
新学期,在区进修校的引领下,各学校都开展了骨干教师“推门课”教学,每位教师精彩的设计和生动的生成总令我回味,真的很感谢我的同伴,总是给予我更多的感动和专业成长的快乐,于是我常告诫自己:要勤奋一些,及时地记录教学案例,
学生在“实验”与“体验”活动中掌握数学概念
我们很多老师有这样一个感触,孩子们在学习“体积”与“容积”概念的时候,总是不甚理解它们的实质区别,于秀菊老师通过以下几个实验就巧妙地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
一、感受体积:
实验一:出示大小、构造一样的杯子(一个有外皮包装,一个没有),请学生思考并观察:两个杯子本应盛满相同容量的水,为什么带有包装的杯子水会溢出来。(揭示:原来里面藏着一个鸡蛋,是鸡蛋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体验活动1:请学生感受手放空书桌里的感觉 ,再将书包放进书桌里,体会书包占有一定的空间。
得出结论:物体占有一定空间
体验活动2:于老师和同学比较占空间的大小;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教室里的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如条幅等)
实验二:出示一个大小、形状相似的红薯与土豆,请学生思考怎样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实验步骤(1)在一个水槽里装上适量的水,分别看放入它们后水上升的高度,再用尺子量出水位,标明刻度。
实验三:将土豆一分为二,得出结论:土豆的形状变了,但体积未变。
实验四:出示16枚相同的硬币,再次感受摆成不同的形状后体积未变。
二、感受容积:
实验五:出示两个形状相似,但体积大小感觉有明显差异的水杯,请学生观察发现并思考:为什么体积大的杯子反而装水少?得出结论:容器里所容纳的物体体积叫做容积。
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容积大。同一个物体,体积大,容积小。
探讨:是否每一个物体都有容积。
孩子们就这样在五次实验两次体验及不断地生成问题现象、不断地思考中牢固形成了“体积”与“容积”的概念,我想,若干年后想起来,孩子们也一定是记忆犹新的。
我有三点建议想和于老师商榷:
1、实验的前期准备,如水槽使用、刻度标记的方法以及水量的准备(最后一个实验用开水很不安全)在课前再细节准备操作,时间会更紧凑,实验效果会更好一些。
2、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五年级学生应放手让其亲自实践一下,应打消怕秩序混乱的完美主义思想。
3、我认为本节课虽然没有习题式的训练,但容量并不小,并不像于老师遗憾的那样:“还有很多题没做上。”本节课不同于其它类型的课,概念明确扎实是最重要的,辅助少量习题做以检验即可。
新疆的精神之旅
在预习指导展示课中,数学骨干教师褚娥通过略读课文教学《和田的维吾尔》一课为大家提供了可做可学的课例。
本节课以体现教师预习方法指导与学生预习成果交流为主要途径,我们听课的教师也仿佛走进了迷人的新疆,和孩子们共尝馕饼、载歌载舞,了解新疆民族风俗,受益颇丰。
第一预习环节:直入单元主题,学生复述学习过的课文中有关中华民俗民情及学习到的写作特点、回顾学到的好词佳句。
第二环节:提炼略读导读提示中的主要学习问题:写出了维吾尔族哪些特点?
第三环节:信息传播,学生汇报收集到的关于和田的称谓(地毯之都、玉石之乡、丝绸之乡、第二大沙漠的古迹)、饮食(面食为主,馕的种类有50多种,有2000多年的历史)、住房(多呈方形)、服饰(四棱帽、称为多帕)(记录下来的都是我从本节课中进一步了解的)
第四环节:课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维吾尔人的性格?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生们通过画出韵味、载歌载舞、词句赏析等概括出维吾尔人乐观向上的精神,爱美的天性,爱花的特点,不仅爱美而且用手创造美的品质。
第五环节:反馈评价预习成果。学生自主设计预习习题相互评价(公布答案)
第六环节:用一句话概括( )的维吾尔人,并布置“二选一”作业:设计“新疆明信片;实践活动,尝试做新疆小导游向同伴或家人介绍新疆。
第七环节:师生共同进行自我反思。
本节课,留给听课人最深的印象是:孩子们确实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游刃有余地将几个大问题放手,学生对课文更是了如指掌(预习很充分),找到的关键词句也很准确,并且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和见解。
有一点建议我已和褚老师交流,那就是,课中问题的流程设计有重复之处,导致一段环节呈现的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时间无必要的拖延了,重点有为突出之感。
和孩子们走进第一篇文言文的学习
4月8日,走进语文骨干教师杨付娜老师的五年级课堂,听了一节课题为《杨氏之子》
的公开课教学。回味本节课,虽无更多创新设计,但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就产生乐学兴趣的状态以及教师较为准确地依据学情进行的有效预设,使我感到很欣慰。
导入环节:杨老师首先请学生们回顾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语言艺术的运用。(但此处有蜻蜓点水之感,应指导学生进一步回忆学过课文是如何突出主题的,学到的写作方法或学习感受是什么,会更扎实)然后出示一则小故事,体会语言的艺术。
新授环节一:出示课件介绍文言文的由来以及本篇选处《世说新语》、解题。(此处应指导学生理解“白话文”的意思)
环节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检查学生读文预习情况后,杨老师采取师生以白话文与文言文故事与文句对照的形式进行互动对话,其中重点解决了“乃、其”、“为设果”、“示、曰、此、夫子、家禽”的含义。
环节三:学生复述故事。
环节四: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划分节奏。
环节五:体会文中语言的巧妙之处。
环节六:在当今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艺术的事例。小组交流,再选其一,全班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