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组图]数学三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题

查询三年级数学单元的详细结果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儿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2.变化。义务教材:在六年制八册安排了“求平均数”的内容。没有单独安排“数据的分析”内容,对数据的分析是融入在统计图表的学习之中的。课标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安排在第一学段教学。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三、具体编排 1. 简单的数据分析。本小节在学生认识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例题继续介绍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到此为止,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基本结束。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数据的表示方式、作用,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⑴例1。 ①通过对一个超市四种品牌矿泉水上周的销售量进行统计,让学生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再根据统计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的进货计划,体现了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 ②出现了一个横向条形统计图,由于这种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它和纵向条形统计图在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有时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才把横纵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 ③在这个统计图中,仍然采用学生已经学过的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式,教材上提供了品牌A的条形作为范例,让学生涂出其他品牌的条形。学生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加以掌握。 ⑵例2。 ①通过一个复式统计表提供了某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的数据,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 ②提供了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以前学生所见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单位都是相同的。但在这两个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而第二个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28千克,其他每格表示2千克。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③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加强锻炼)。 ⑶关于练习十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第2题,是根据学校图书馆上周的借阅情况了解学生的阅读喜好,并进行决策,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第5题,是一个开放题,鼓励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平均数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如把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孩子,平均每人分得4块,这个“4块”是每个孩子实际分得的数;如果说3个孩子一共有12块糖,平均每个孩子有4块,这个“4块”就是平均数,因为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有4块糖。 ⑴例1。(着重教学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①通过求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量,使学生明确平均数量不是指每个学生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指“假设”四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样多,每人收集到多少个。 ②教材用横向的象形条形统计图给出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数量,在这个统计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小红比小兰多收集2个,小明比小亮多收集4个,假如把小红的矿泉水瓶给小兰1个,把小明的矿泉水瓶给小亮2个,四个人的数量就相同了,即13个。 ③教材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理解:求几个数据的平均数,就相当于把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分成这么多份。由此,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⑵例2。(着重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①通过求两支篮球队的平均身高,比较这两支球队的身高情况,使学生理解: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不能反映其总体情况,应该用一个统计量来描述这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和其他组数据进行对比,平均数就是这样的一个统计量。要比较两支篮球队的身高情况,一个一个地比非常麻烦,而且不容易比清楚。所以要先求出两个球队各自的平均身高,再用两个平均身高进行比较。 ②通过计算使学生看到: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由此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通过此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统计知识,会看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所以,教学本单元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在本单元出现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横向条形统计图以及一格表示10个、100个或更多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可以让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进行学习。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进行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3.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以前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上,而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实际上,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11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110厘米”就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体现了平均数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第四单元 年、月、日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二、教学内容 1.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本单元结构如下: 2.义务教材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制第六册的第三单元。本单元在结构上与义务教材大体相同。三、编排特点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意义的素材。第46页,主题图,提供了几幅有意义的日子的图片,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第52页,呈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妈妈带着女儿去百货商场,看到商场门口的牌子上的“营业时间:9:00~21:00”,引出了对24时计时法的探讨。第53页,通过解决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的情景,引出知道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来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四、具体编排 1.年、月、日的认识。 ⑴主题图。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申奥成功、植树节、儿童节等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并感受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⑵例1。 ①呈现了比较直观的年历,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并回答问题。 ②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教材介绍了拳头点数法和记大月的歌诀。生动活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同时,让学生借助于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像力,把抽象的时间和具体的事件联系在一起。48页上面的“做一做”,让学生从年历上找出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用彩笔在年历里圈出来,下面的“做一做”,让学生观察今年的年历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⑶例2。 ①分别给出了2004年和2005年的二月月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二月的天数并不都是一样的,然后说明: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然后让学生探讨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②“做一做”给出了1993~2004年各年的二月月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平年和闰年的判定方法。 ③教材还在51页的“你知道吗”中介绍了为什么有平年、闰年。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这些知识只宜作为常识给学生介绍。 ⑷关于练习十二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7题,是一个猜生日的游戏,可以安排小组活动,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日提出一个问题,比如:“我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我和党的生日是同一天。”等等,其他的学生来推算他的生日。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社会知识和重大节假日的日期。 2.24时计时法。 ⑴主题图。(过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使学生认识到1日=24时,会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某一时刻。) ①教材呈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妈妈带着女儿去百货商场,当看到商场门口的牌子上的“营业时间:9:00~21:00”时,小女孩禁不住想:“21:00是几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三年级数学单元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数学三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题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第8—9单元检测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
    认识周长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新村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单元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题的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教学目…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
    有余数的除法及四边形这几块知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九单…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统计知识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位置与…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49
    初三年级数学单元练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数学三年级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
    积的符号由负因数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18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人教版)
    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单元测验(一)
    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熟悉24时计时法
    南城区阳光第一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测试二
    三年级下册数学科组工作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50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教…
    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质量…
    口算乘法
    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笔算乘法
    2010年秋季学期小学数学三年级单元检…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试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
    认识长方形、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
    三年级数学概念汇总和方法
    2010年春季学期小学数学三年级单元检…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质量调测答题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试卷(二)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福建省长丁县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质量…
    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测试卷
    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三年级数学(下)第六单元考试卷(A卷)
    2008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九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卷
    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