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让每个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
缙云县左库小学 郑 蕾
【内容提要】:
我们的责任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利用差异规律,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
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是实实在在的人,是有差异的人、是不断发展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发展领域。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潜能,尊重他们的发展。
【主题词】: 差异 尊重 自信 潜能 发展
【正文】当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如同山涧的小溪欢快地汇聚到我们这个班集体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形貌各异的男女学生,更应该认识到他们是有着种种差异的学生。
这种差异来自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遗传给学生带来的先天禀赋有着明显的不同,如身体状况的差异,生理条件的差别,某些心理因素的长短……我们往往都能从学生的父母、家庭找到支撑的理由。然而,后天家庭与社会环境影响,成长过程所受教育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学生本人的性格倾向、思维方式、甚至品质特点等因素,也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造成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反过来又影响着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每个学生从出生之日起,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会引发不同的发展。在学生的个体之间。他们不仅仅表现在发展的量、质、类型等方面,就是在发展的速度、程度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这也是客观规律。
我们教育者的责任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我们的根本任务不是缩小或消灭差异,而是利用差异规律,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所强调的“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运用差异进行教育的先范。
在我们过去的教育观、教学观中,总是喜欢“统一”“一致”“规范化”的模式,过分强调“集体的同一性”“纪律的权威性”,用一把尺子和一个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每一个学生,把学生最好塑造成从一个模子里锻造的“标准件”。
现在,我们应该从新理念的高度,从辩证法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统一教育观”或“标准教育观”,强调“以人为本”,从“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发展”出发,在教育过程中树立“差异观念”,充分促进人的充分发展。
我们教育者应该为每个学生撑起一片绽蓝的可以自由飞翔的天空,而不是戴上同一个型号的帽子,甚至“紧箍咒”。
什么是尊重?“重视并严肃地对待”就是尊重。几年的教育实践让我进一步地感受到:承认差异是尊重,发展差异也是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是建立平等的师生观,树立真正的主体观,实现民主的教学观。
一、 尊重学生的个性,帮他们建立自信
有人说,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有位哲人曾说过:“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是的,一个孩子就是一本读不够的书,但凡一本书,总有它精彩的或是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教师应该满腔热情地激励孩子,使其充满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们班有一位性格内向的女孩,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忙,孩子从一出生,就由姥姥照看,直到上学前也没有上过幼儿园。平时很少和外人接触,一切由姥姥精心地呵护。姥姥什么事也不让她干。久而久之,虽然很聪明、听话,踏实、受纪律,但是形成了胆小怕事又不会处事的习惯,自己什么事也不愿意做,也不敢做。根本没有决心和信心自己做好一件事,什么都要依靠姥姥。
我决定创造一切机会激励她,锻炼她,改变她。我在主动的多接触她并给予更多关注的同时向她提出了一个要求:在校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知所措的事情同他人商量后学着做。目的是逐渐减少她对家长的依赖,在学会处理各种事的同时,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
起初她上课不敢发言,听到老师叫她的名字心里就哆嗦。于是我就抓住小组学习的机会,经常走到她的身边听她和同桌交流。我惊喜地发现她不但会说,而且很有自己的见解。她不是不会说,是怕自己说不好——没自信。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还带头为她送去掌声,唤醒了她自我存在的意识,使她看到了自身的价值,也鼓起了她自信的风帆。
她变了,课上敢发言了,在学校遇到问题能自己找老师请教,找同学询问。是自信不再让她受欺负;是自信让她在学习上突飞猛进;是自信让她变得越来越活泼。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促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帮助树立学生的自信,就等于在学生的心里建立一个发展的支点,支撑起意志的大厦,点燃心灵之光。
二 尊重学生的潜能,促他们快速进步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智力是一种生物潜能,在一个充满教育性的环境下智力是可以被提升的,而且每一种智力都有其神经生理学基础和对应的符号系统,因此只要能得到适当的刺激,几乎所有智力在任何年龄段都是可以发展的。”
潘精俊同学是年级学生中的知名人物,尽管他的年龄比同班同学大很多,可由于他从小体弱多病,学前家长一直关注的是他的身体状况,无限的迁就导致了他极为任性,听不进大人的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家长的过度呵护,使他性格急躁,好动好斗,令老师头疼。我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学生,第一次感到工作的棘手。但我认为我们不应放弃他,要用决心、用时间、用爱心、用耐心用“适当的刺激”,去改变他,开发他的潜能。
实际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对他人未必如此。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个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是不同的,他们需要不同的帮助。基于这种认识,具有个性化的教育形式就是一种“适当的刺激”。
一天下课后,潘精俊看到同学擦黑板,也凑到跟前抢布就擦。我走到黑板前,悄声对他说:我和你一起擦黑板好吗?没等他回答,我就拿起板擦抢先一步擦起来。上课了,我没有马上讲课,请大家猜黑板是谁擦的?擦得这样干净?有人大声说是郑老师和潘精俊。此时再看潘精俊,一脸的笑,是那样的灿烂。
以后课间擦黑板成了潘精俊最喜欢做和必做的一件事,他不光学会了擦黑板,慢慢地他还在干活中学会了和他人商量、合作。对潘精俊潜能的尊重,促使他不断的进步。无意中打了同学,也能主动道歉,回家的作业也完成得越来越好。
这个过程让我领悟到:学生的差异与潜能同样和自我教育的力量都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尊重他们的差异与潜能,是启发学生自我教育力量发挥作用的前提。适当的“刺激”是转变学生的关键。
在各种正面刺激之中,教师持久的爱是温暖感化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刺激。抓住适当的时机,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我们的许多学生之所以处在落后状态中,主要是教师还没有找到适合于学生个性的适当刺激方法。只要“刺激”得当,教育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 尊重学生的发展,为他们拓宽空间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发展中的个体,是逐渐走向成熟的个体,都具有发展的可能性,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如何帮助学生尽快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消灭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获得最好的发展,差的变成好的,好的变得更好。从实质上看,我们教师的每一件工作都是为了尊重学生的发展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我们教师的任务与责任。
我试着不再把眼前的学生看作是不懂事的孩子,而看作是可以信任依靠的人,尽可能地为他们开创一片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自由天地。
他们年龄虽然小,板报同老师一起布置,桌椅同老师一起修理。班里的早读专人组织,值日分工尽职,作业同学收发。开班会大家分工,有绘画长项的同学设计黑板,有主持爱好的同学担当主持,能歌善舞的同学排练歌舞。一旦有的同学病了,同桌当然是守护神,向老师通报病情。回到家中打慰问电话,告知作业,有时还要帮助补课,复述老师的讲课过程。
班里的事不再因学生年龄小全部由老师包办,而是人人抢着参与,有多大能力使多大劲。这样一来,班里的学生人人有机会经受锻炼,在不辞辛苦为大家服务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培养着热心、责任心,使他们在老师同学们的欣赏与尊重中,提高了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更使他们对老师对同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为他们日后地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的体会是在教育过程中,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是实实在在的人,是有差异的人、是不断发展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发展领域。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潜能,尊重他们的发展。为他们创造发展的空间,就能看准一个,唤醒一个,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鼓足勇气超越自我,最终去完善自我。我们的教育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位美国教育家说得好:一位干练的教师就应当是一个艺术家,他们教育学生,如同琴师操琴一样,触动着人类灵魂的心弦,刺激之,兴奋之,鼓励之,安慰之。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的尊敬孩子。让我们的爱心去拥抱一切孩子,去理解、信任他们,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