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倾听中沟通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作为老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关键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李政清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第一段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首先责任,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可见,倾听对教师和学生同等重要。何况教师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因此,要让学生善于倾听,教师要做好良好的榜样。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以听众的角色,用非言语信号和言语信号同说话者做积极的信息交流。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倾听自己的发言时,便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而老师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以影响学生,他们会采用同样有活力的倾听策略,并在听完后提出建设性反馈。
然而,老师倾听孩子们的诉说太容易了。但课堂中常看到有些老师无论怎样劝住,怎样用力敲讲台,孩子们还是不愿静下听你讲课。课上得不精彩,朗读水平不高,知识领域窄,适应不了孩子们的需求,他们不愿听你上课,课堂乱烘烘那是人之常情。
所以,老师不应是倾听的榜样,还应是知识的使者,驾驭课堂的生力军。那样,才会使课堂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光有方法示范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没有表扬、激励,唤醒不了他们的潜能,这是孩子们的天性。
社会心理学家说过,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的激励,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施教过程,不失时机地说:“··同学的双眼,老师就知道他在边听边思考。”“你看这位同学的双眼一直看着老师,他听得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我们这些小红花,就奖给最佳听众的”等等,以肯定一人,唤醒、鼓舞全班。同时适时开展倾听效果评比。以上下桌4人小组为单位,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优胜者发给红花或上光荣榜。学期一小结,发给奖品或奖状,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热情,调动学生专注倾听的积极性。
有了表扬和激励,孩子们在倾听中有时甚至不放过一个词语的运用,在一次语文课上,我不小心把“鼓舞”主成了“鼓动”,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小女生又急切又真诚地说:“老师,你用错词语了。”当我把一朵小红花送到她的手中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惊讶和羡慕。这么在激励中焕发的情感,更真实更感人、更有效。
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既不会干扰教学的程序,又不会使孩子情绪过分激动,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持续发展,岂不是一举两得吗?因此,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仅仅在课堂中训练倾听能力,无论是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还需要在课外中留心训练,持之以恒。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时,培养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日益显得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它能使学习者在一定时间段内获得最大量的学习效果。而不良的学习习惯或者说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给学习者带来学习上的困难。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收效甚微。因此,培养和训练受教育者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使他们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可靠途径。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学习中的各种行为,构建了不同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从小学开始,学习者就在特定的环境中慢慢形成各种学习的习惯,有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强,学习中既能接受家长、老师的指导,又能主动探索,不断反思,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直到进入中学时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某种刺激或吸引,甚至某个人物的影响,都可能使学习者改变原来的学习习惯。因而,我们初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意如何正确引导,使学生不断增强保持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改变原来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教师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方面所起的作用。
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诸方面都能得到提高。有的学生能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充分利用好时间和机会,把所学知识不断复习、运用、更新。但有些学生并不如此,例如,在听力练习时,当他们遇到稍有难度的听力材料就打退堂鼓,不愿仔细认真地去听,去分析,而是凭感觉答题。但我发现如果我耐心地把听力材料多重复几次,学生就会感到听力其实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难,问题是要培养凝神细听的习惯,而且越多听越放松。上届有个学生,初二期终考试英语不及格,我接任他们班的英语教学以后,他告诉我他最怕听力,于是我在课上做听力练习时,有意识地多放几遍录音,并强调一些关键词语,逐渐地他能听懂一点了,然后他主动向我借了磁带课后再听,在听力练习的推动下,他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中考英语成绩达到108分。再如在说的方面,有很多学生“闻”说而怕,他们宁愿多做笔头练习,而不愿开口说,关键是一怕说错,二怕无话可说。丰富的暑假生活,让他们介绍,说不满五、六句,第二、第三个人竟然翻来覆去那几句话。我就注意培养他们开口说话的能力,设计主题,创设情景,鼓励开口。如暑假生活,周末活动,旅游见闻,读(观)后感等,指导他们找材料,查词典,在课上即兴讲演。允许他们犯一些词汇或语法错误,在适当场合纠正典型错误,使他们养成英语课上都要开口说的习惯。这些学生反映,以前英语课上老师从不提问我的,现在的英语老师“逼”着我们说,一开始非常紧张,就怕说错,现在感到说英语并不难,关键是多开口,成习惯。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指导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无疑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学习兴趣、意志、情感、动机等对他们的学习习惯有着重大的影响。首先是兴趣,兴趣往往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或启蒙。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来自于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喜爱。语言的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我在教学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注意学生的情绪,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英语阅读时,我先让学生泛读一遍,然后找出每个段落的中心句,在回答问题时,讲出为什么,可以互相讨论,让学生理解文章用意,由此形成英语阅读的习惯。虽然费时间,但使学生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不是简单地为答题而答题,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本人的综合素质,一是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如采用情景对话、小故事、小品等组织学生参与;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保持热情,运用脸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来配合情感的表达,掌控教学的起伏度,因势利导,是教学过程像一台戏一样,吸引学生忘却时间。三是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它永远是学生努力向上的催化剂,这就需要教师以真实的情感对待学生,情感也是影响学生心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也会真正把你当成自己的长辈,也会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学习。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问老师,问同学,寻求帮助;同时,他们也会以感受到的情感去对待别人,促使人格的成熟。我一直要求学生有问题就问,并以平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个求教的学生,碰到有难度的,同学生一起查寻资料,共同商榷。这样,学生们不会因为师生关系或年龄关系的隔阂,而同教师保持距离,他们主动积极学习,发现问题就问,甚至找出依据来同老师争论某个语法点,大大促进了他们对教与学的认识,各方面进步都很快。
三、在学生的学习反思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的需要来自学生内部。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教师的教学反思之外,学生的学习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也需要反思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果等。有些学生习惯于过去那种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对新教材,对教师新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例如,新的教材有大量的词汇,语法淡化,却又充斥于句子文章之中,学习起来令人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就应该注意到如何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并在教学方式上激励学生的内在因素,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信任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促进学习和自我成长的最佳方法。在实践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机地组织教材内容,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经常性地检讨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改善、提高学习水平。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时间安排、学习的方法上多加指导,例如,在读音方面同他们一起寻找发音规则,在练习方面帮他们准备一本“错题集”,探讨错误原因,以便以后能自我复习,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教师必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帮助指导学生的学习反思。学生的自我反思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必要条件,通过反思,了解自己学习进程中的得与失,了解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并努力寻求解决办法,以达到不断进步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思,才能真正地促进教与学的统一。
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磨练,同样,要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并使之转化,也要靠长期的努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师始终的职责。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目前的学习质量,对他们的终身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这几天在看孙云晓先生写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句句箴言,字字千金,获益良多,现摘录如下,望对你我有进步。
美国有个说法,养 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他们测算是21天。当然,21天是一个大致的概念,只能养成一些简单的习惯。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复杂一些的习惯养成一般需要30天至40天。总之是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 比方说,一个人见了人就问好;做错事,一定会道歉;办重要的事一定要确认等等,这就是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有了一身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有了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人一生都不能放心,甚至不得安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告诉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这些主要方面的素质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个大的方面。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
我们一共列出了12个指标及一系列基本好习惯。这12个指标包括:(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12个指标 分组重点指标人格特征 做人真诚待人真爱 诚实守信诚信 认真负责责任心 自信自强乐观 做事 遵守规则规则意识 讲究效率效率意识 友善合作合作 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学习 主动学习自我能动性 独立思考独立 学用结合勇于实践 总结反思勤于创新
做人方面重点研究:1.少年儿童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培养;2.少年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做事方面重点研究:1.少年儿童责任心的培养;2.少年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学习方面重点研究:1.少年儿童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2.少年儿童学习主动性与创新的研究。
怎样培养良好习惯 首先要确定规范 怎样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呢?北京史家小学发动学生自定班规,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家规、校规都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 第二条,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第三条,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多年的研究使我有一个感受: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订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应当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 我们要培养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去做。我们可以告诉他,对客人要有礼貌,要让孩子真心地去理解别人,尊重别人,用他自己的方式,如笑着点点头就够了。不能像训练猴子似的训练孩子。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
步骤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多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步骤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订家规,订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学生和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确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
步骤3:进行形象感人的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 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10钟的。
步骤4:持之以恒地练习。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大家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是必须做的,一个习惯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步骤5:及时而科学地评估引导。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和引导,对孩子一定要及时地表扬。
步骤6:创造好环境,培养好风气。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家里和学校里就会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就会鄙视、反对,这对一个人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有作用的。
改正坏习惯就和戒除毒瘾差不多,用递减法去矫正效果比较好。就是说他的坏行为比原来次数减少,就可以容许他,一次比一次少,直到成功。
在快乐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人总是有趋善、趋乐的趋势,人总是向着一种喜欢的、有兴趣的、他觉得真好的方向走,趋利避害嘛,这是人的正常心理。我们要培养好习惯,一定要让孩子体验到坏习惯的丑陋、不能容忍。
教育在于引导。在习惯的培养当中,要有些快乐的事情,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教育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实践出真知。 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对我说,孩子懂道理,经常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