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查询教学资源课件的详细结果
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  (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④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二、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略(各抒己见)
三、作业:
1、练习:一
2、熟读课文,预习5小节——结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②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一、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讲解):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二、体验反思:
[提问]  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三、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指导: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等,介绍冬景。
四、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故乡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③练习:二、三
五、教后反思:

十七、夏
梁 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解决文中疑难,梳通文意。
2、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文章结构,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拓展性的比较阅读,能够区分不同作者对夏的不同感受。
4、以本文为学习对象,写作《山城之夏》。
教学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导语设计: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说,并简述理由)然而,无论你喜不喜欢夏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夏》(亦叫《夏感》),作者对夏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学完这课文,我们就能够了解到。不过这篇文章比较艰深,在下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很专注、很投入。
二、课文研读:
(一)、梳通文意:
1、师指导语: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阅读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再与就近的同学讨论交流。等一会儿我们还要全班讨论。看看我们的同学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遗留哪些问题。
2、学生活动:
学生按阅读要求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提供支持和帮助。
3、全班讨论:提出疑问,对疑问发表见解。(导语:刚才大家的阅读很认真,讨论也很投入。现在我们全班交流、讨论,内容有两个:
1已经解决的疑问,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把你解决的过程和现在认识与大家交流;
2、还有的疑问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请别人帮助。发言的同学尽可能声音响亮点、清楚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注: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
(二)、理清结构:
1、导语:(过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文章通过哪些方面来描写夏天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并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阅读(指导: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
(2)两分钟后,小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各小组经过讨论,理清文章结构,如果小组愿意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我们也非常欢迎。)
注:老师巡视、参与、对话。
3、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参与,理清文章结构。
板书参考:
景:气势磅礴、色彩金黄蕴涵着——
赞美情:紧张、热烈、急促和顺如意、吉祥美好
人:勤劳、忙碌等含茹。
(三)、质疑探究:
导语:读了这篇文章,大家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感情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要进行深入一步的学习了。不知道大家对文章本身有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地方?
(1、作者说“夏天的颜色是金黄的。”难道夏天的颜色只是金黄的吗?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作者认为“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
(四)、拓展学习:
1、指导: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他的感情是很热烈,但是不同的人对夏天是有不同的感受的。现在请同学们想想,我们曾学过那些诗词,它们所表达的作者对夏天的感受是否一样呢?(分组合作)
学生活动:读读、想想、说说(烦躁/闲适/热烈)
2、指导: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夏天,不同的人对夏天的感受也会不同,在你的眼里,我们三明的夏天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以《山城之夏》为题,学习作者写景的语言,写一篇作文。(可作课后作业)
三、作业:
1、练习:一、二;
2、《训练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资源课件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诗两首(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
    《发问的精神》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山米与白鹤…
    语文版八年级第11课《最苦与最乐》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
    选举风波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语文版)《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作文教案《走进初三》
    冰心诗四首
    《满井游记》教案
    话题作文精练6——打通读写玄关
    话题作文精练5——走进真善美
    话题作文精练3——感念亲人的爱
    注重感悟化茧成蝶——成熟类话题作文…
    道德修养类话题作文写作训练
    《新闻两则》课文导入语集

    高三作文备考教案:细节描写——记叙…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父母的心》教案
    《故都的秋》导入课准实录
    作文教案二:《我有这样一位新XX》
    利用网络研读探究,借助想象拓展创新…
    《走近李白的饮酒诗》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琵琶行》教案
    《采桑子·重阳》教案
    (语文版)《山中避雨》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语文版)《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语文版)《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
    (语文版)《树林和草原》学案
    (语文版)《白鹅》教案
    (语文版)《第一千个球》教学设计
    学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公开课简案
    《我与地坛》公开课教学详案
    李镇西作文讲评《温馨的记忆》
    端午的鸭蛋
    谈中国诗
    “诺曼底”号遇难记
    《绝唱》教案
    论美
    学问和智慧
    创造学思想录
    成功
    我的叔叔于勒
    屈原《雷电颂》教学设计(八年级上)
    苏教版高一《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教…
    《白杨礼赞》教案
    综合探究课:桥
    桃花源记
    铁骑兵
    南京大屠杀(公开课教案)
    繁星
    《莺》实录
    归去来兮辞
    “以”字巧析(教学实录片段)
    《狼》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
    公输
    寻找时传祥(八年级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老杨同志》教学设计
    公开课《秋水》教案
    《项链》教案
    文言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式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
    生命生命
    神奇的纳米
    >教学与练习设计
    《故都的秋》导入课准实录
    苏珊•安东尼
    记承天寺夜游
    铁骑兵
    《满井游记》教案(第二课时)
    驿路梨花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乡愁诗两首
    闲情记趣
    公输
    时间的脚印
    死海不死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古代寓言两则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诵读欣赏
    劝学
    秋水(九年级下册)
    草莓(九年级下册)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九年级下册…
    白杨礼赞(九年级上册)
    作文教案《我有这样一位新XX》
    桃花源记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文原文及翻译
    《再别康桥》教案
    诗两首(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诗两首(第三课时)
    伤仲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古代寓言二则讲学稿:《郑人买履》、《…
    《游褒禅山记》-------倒着教,好!
    《致大海》简案
    《再别康桥》教案
    孙权劝学(八年级下册)
    苏教版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吟诵…
    背影
    鼎湖山听泉
    创造学思想录
    飞红滴翠记黄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
    背影
    信客
    中国石拱桥

    《在声音的世界里》实录
    《海燕》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
    《羚羊木雕》教案
    《诗经》三首中《氓》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黄河颂
    桃花源记
    与朱元思书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关注科…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氓》课堂教学实录
    《谈读书》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
    《风筝》教学设计二
    《人琴俱亡》教学案例
    《山中访友》说课
    散步
    羚羊木雕
    珍珠鸟
    以“情”为话题的作文讲评实录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桃花源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试题
    《斑羚飞渡》
    哦,香雪备课资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
    鼎湖山听泉
    祝福
    荷塘月色
    小狗包弟
    诗五首
    苏州园林
    爱莲说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
    醉翁亭记
    三峡
    三峡
    在太空中理家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
    《七律长征》说课稿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
    奇妙的克隆
    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
    中国石拱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前五讲)
    《沁园春长沙》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练习题 |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阶段性测试试…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