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境界
|
查询教案说课设计的详细结果
|
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为人民服务)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3、实例迁移(1分钟)。 (1)结合对课文中人生的四种理解,谈谈你对下列文字的认识。 A.“日出而作出,日入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 B.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C.“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言,归纳: A句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识不知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 B句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 C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己的,其境界是功利的。 D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虽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展示出爱国主义的情怀,其境界是道德境界。 4.“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请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这句话。(3分钟) 关键是说出事例,简明。 (1)示范:达尔文从小就喜欢看草间的昆虫,据说有一次,他曾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后来达尔文成为生物学家之后还长期地观察昆虫,研究着生物世界。 达尔文小时候看昆虫是顺着本能在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后来他成为生物学家后,是在为社会利益进行观察和研究,属于道德境界。 (2)学生说,教师点拨。 (3)教师根据情况补充。 前几年的作文材料:有人间三个泥水匠在干什么,一个答道“在砌砖”,第二个答道“在挣钱”,第三个答道“在建造一幢漂亮的大楼”。后来,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第一个泥水匠属于自然境界,第二个泥水匠属于典型的功利境界,第三个泥水匠也属于功利境界,但他的功利超出了一般的物欲。正是应了“态度决定高度”那句话。 我不由想起了报上刊载的文章<<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老婆。”记者问:“娶了老婆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放羊娃娃由于生活在落后愚昧地区,对自己生活不觉解,作为一个少年最是多梦季节,但他却仍是近乎处于自然境界,这也使我们感到治贫首先要治愚,理念(觉解程度)对于一个人的人生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5.“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请结合自己成长的体验谈谈对此话的理解。(6分钟) (1)学生谈认识、举例。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广义的教育)就如此的人,是自然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是应该成为贤人、圣人,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和评论现实事例。 读书、做生意、干工作功利的道德交融。 肯定正当的功利境界。“有功利意义”与“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这两者恐怕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实上往往是相融的,不可绝对化。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说:“每个人为自己的利益做事比他故意为社会做有道德意义的好事对社会的贡献更大。”’ 现代社会承认行为功利,尊重个人利益,认同健康的自私,“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利己而不损人,这是社会的进步,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克己复礼”,牺牲我一个幸福全人类也许在一些圣人能够做到,但如果违背人性而一味地追求大而空的所谓高大全,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难以做到,同时也会导致虚假不实之风,反而会败坏社会风气。(文革的极端扭曲事例) 较少达到的道德境界(让学生举):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上路、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的新时代共产党榜样的牛玉儒;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在刀尖上跳舞让我们享受阳光的灿烂的缉毒英雄明正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的70岁的日本老人尾山宏;以对国家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爱心,影响着他人,在最需要的时候鼓舞着人们的信心,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的中国影人形象成龙,用自己的大智大勇向一个虚假的蓝田神话提出质疑,面对死亡的威胁坚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简略) 教师举:我还想到了许多。海啸后,龙应台写信教育子女,提出不能积极道德,至少要做消极道德的事。30多年前率先回国的现已82岁的大师杨振宁,前几年还为清华学子开讲座;为母校南开大学捐资百万美元的世界数学最高奖获得者陈省身,九十高龄还在南开的“宁园”为21世纪中国的数学大国梦而孜孜以求;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淡泊名利的的九十老人季羡林,清晨五点就拧亮了未名湖畔博雅塔的台灯;发出“不爱长城非好汉,长城脏了怎么办”号召的美国大使,经常到长城捡拾垃圾,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 他们都是道德的巨人,精神的珠峰。 天地境界 梁衡认为将公私关系处理得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大有大无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这真可以说是达到了天地境界。 同学们,青少年时代是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期,而我们这个时代有人说是精神贬损,物欲膨胀;理想低迷,平庸泛滥;道德滑坡,“我为圆心”;价值低庸,急功近利。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这决不是理想的成长环境。在一个充满功利刺激和诱惑的社会中,人的自然属性会受到刺激而充分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说课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人生的境界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箭与歌》备课参考 |
下一篇文章: 《别离》备课参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