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二、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的确定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能力目标:
a、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b、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2、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爱的伟大力量。
本课教学难点是: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理解“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的”这句话的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在教学中,力图创设情景,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让学生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朗读既是理解的手段,也是表达的手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表达、读中发现、读中评价、读中迁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使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五、说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字词,导入本课
1.填写句中词语,并说说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2.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体验情感
1、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称赞“父与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师: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线: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父亲的“了不起”?
生自由阅读,并作标记。
2、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一提挈全文内容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品读全文。
3、.学生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描写,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a、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读一读,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他们是怎样劝的?(幻灯片出示)
b、师: 面对别人的劝阻,父亲是怎样回答的?他回答这三句话心情是一样的吗?读一读,认真体会一下。
小结: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带进这段话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c、师引读三句问话。
d、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了不起)
过渡:其实父亲的了不起不仅体现在他简短的语言中,更表现在他的实际行动中。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
(2)课件出示句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a、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个句子。
b、从“挖”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其实在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还会有哪些动作?为什么文中只用一个“挖”?
c、师引读:他挖了——(生接读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d、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把挖掘的时间进程一一罗列出来呢?那是怎样的36小时呀?
e、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有情赏读”旨在引领学生回读原文,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读课文,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作品,与书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将通过有“情”朗读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师: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过渡: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父亲:(幻灯片出示句子)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男生读,全班读)
师:为了儿子,决不放弃,一定要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个个感人的场面。(幻灯片出示相关画面。)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再次走入这位父亲的内心,想想这位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自己的宝贝说点什么?请写在书的空白页。
4、师:下面我们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怎样一个了不起的儿子?默读课文13-23段,画出表现儿子了不起的语句。
5、学生交流。
6、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环境下,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7.文中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文中出现了3次,因为它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望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对父亲多么信赖。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语句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关爱。请你描写自己生活中关于亲情温暖的一件事。
(四)布置作业
1、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请你描写自己生活中关于亲情温暖的一件事。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它应该成为教学活化生成的精炼概括。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挖 不论……总……
了不起 父子情深
儿子:等 只要……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