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查询文章原文分析的详细结果
层意思,就是说秦的奢华是建立在对这些农夫工女们的剥削上的,一句话,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压榨之上的。我也觉得最后一句话也得好,百姓没有言论自由,万马齐喑,只剩下一片弦歌之声,焉能不亡?这两段我们基本解决了,再问一个问题,这两段中哪一句话写得最好?
学生:(异口同声)最后一句!
铁皮鼓:这次聪明多了。好在哪里?
学生:照应前文,说明秦朝灭亡得快。
铁皮鼓:是啊。很有意思。前面说“六王毕,四海一”,说六国一下子就灭亡了,然后阿房宫一下子建成了。这里又说“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也表明秦灭亡得非常快,步六国后尘,而阿房宫更是一把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其实秦灭得容易不容易?
学生:不容易。
铁皮鼓:而且也不是陈胜吴广灭的,但作者这样写,就给人一种感慨,让人不禁要想,六国为什么会很快被秦灭亡,而秦又为什么会很快地被后人灭亡?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最后一段的议论。从这个意义上讲,前三段是一部分,主要是记叙还是议论?
学生:记叙。
铁皮鼓:对。(板书)前三段以叙为主,后一段是议论,叙述为议论作好了铺垫。既然都是叙述,为什么要分三段?说明肯定写了三层意思,我不要大家总结,我总结一下各层的意思。(边板书边说)第一段主要渲染阿房宫建筑的宏伟精美,第二段主要写宫女的幸福生活--
学生:不对!
铁皮鼓:什么地方不对了?
学生:不是幸福生活。
铁皮鼓:书上不是明明写道,“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你看用掉了这么多的化妆品和香料,难道还不幸福?
学生:得不到宠幸。
铁皮鼓:哦,也对。其实《红楼梦》中有个元春,大家知道吧?她入宫受宠,可以说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是在省亲的时候还哭哭啼啼,怪贾母把她送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更何况这些宫女。(改动板书)第三段应该没有争议,写秦的奢侈,也指出这种奢侈是建立在对压榨掠夺的基础之上。(板书)现在没争议吧?
学生:没有。
铁皮鼓:大家注意,又一个高难度的问题来了,答出来有奖!
学生:奖什么?
铁皮鼓:书啊。注意听了,我觉得文章的段落划分有问题!第一段后两句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是写宫女的对吧?
学生:对。
铁皮鼓:那应该划到第二段里去呀?为什么划到第一段中?另外,第二段从“燕赵之收藏”一直到结束,强调秦的掠夺与浪费,应该划到第三段中呀!“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与后面的“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意思也差不多,为什么放在第二段中?这里有问题。如果按我说的调整一下,会不会好一些?(下课铃响)这是今天的又一个重量级的问题,大家下去思考一下,下节课继续讨论,答对有奖。另外,下节课我们还有更为重量级的一连串问题等着大家!下课!
(转载请保留作者)

 

前日晚上,我怀着好奇和期待,随朋友一起去阿房宫观看《阿房宫赋》。

我曾经去骊山脚下观看过《长恨歌》,那恢弘的气势,精彩的表演,情景的设置,真实却又艺术地再见了一场缠绵悱恻、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让人如品甘饴,时隔经年其情其景还挥之不去。

一路上,我遐想着,《阿房宫赋》也能通过舞蹈史诗的形式,再现阿房宫的气势,再现阿房出,阿房灭的历史可是,当我满怀期待地观看了剧目以后,感到大失所望。这出节目和《长恨歌》简直天地之差,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它的演出场地是传统的舞台形式,给人造成了心理上的局限,让人难以入情入境,始终感觉到是在看表演。不像《长恨歌》那样,充分利用了地利,以诺大的华清池为舞台,以巍巍的骊山做为事情发展的背景,巧妙借用周围的亭台楼阁、水榭歌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长恨歌》主题鲜明,情节连贯,表演精彩,声像逼真,震撼人心,调动了观众多种感官,达到互动,产生共鸣。而《阿房宫赋》的表演却明显得分为两大板块。开始的四幕表演了《阿房宫赋》的内容,可是对诗作挖掘不深,表现不够充分。草的四场表演结束以后,则是一位名人的个人演唱,内容和《阿房宫赋》毫无关联。整个演出前后两张皮,显得毫无主题,毫无章法。

再次,形式单一,节目粗糙。虽然,它也借鉴了《长恨歌》和大唐芙蓉园的做法,在台前设置了水幕。但是,多次反复、毫无变化的使用,不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推进高潮的作用,还有单调雷同、故弄玄虚之嫌。音响倒是很好,但是,音量过大,声音振聋发聩,让观众始终处在嘈杂之中,心脏和耳朵都受到挑战。背景场面追求宏大,可是,电脑截取的画面,难以和台上表演合拍,反而分散了观众的注意,有主次颠倒、蛇添足之感。再者,演员的表演过于简单,动作不够优美,不整齐,不到位。

反正,看完了表演,给观众留下的影响是,这场表演是以名人效应做噱头,欺世盗名,让人大失所望。这可能也是观众寥寥无几的原因吧。

我觉得,拿出这样粗制滥造的作品给观众,不但耽误了观众的时间,也是阿房宫遗址、杜牧以及那位名人的悲哀。这实在是糟蹋了一处名胜,糟蹋了《阿房宫赋》的原作,也降低了名人的身份。

我认为,在这样有着历史坐标意义的作品面前,要做文章就要做出精品。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实在不该借着名人、名作干欺世盗名的勾当。

上一页  [1] [2] [3] [4]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文章原文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变色龙》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浅谈《阿Q正传》
    《阿房宫赋》写的不是阿房宫
    《赞美》第二课(对网上某教案的改良…
    故都的秋
    我的空中楼阁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陈情表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孔乙己》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范美忠讲《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故都的秋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本站论…
    故 都 的 秋
    李镇西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实…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本站论坛…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本站论…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本站论…
    丰富的人物描写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教法分析(本…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本站论坛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王开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洛可:《背影》教学实录
    《散步》教学设计
    草:余映潮《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布衣总统”孙中山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华罗庚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陈太丘与友期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本站论…
    《白色鸟》课堂实录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南…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
    故都的秋
    试析《赤壁赋》
    《项链》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本…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星星变奏曲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我教《阿Q正传》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本站论坛…
    《爱莲说》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初中语文第五册戏剧单元教学实录(本站…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本站论坛稿)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本站论…
    乡愁诗教案2(本站论坛稿)
    《童趣》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
    我很重要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
    《黄河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名字里的学问》教学案例(本站论坛稿…
    余映潮《律诗二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本站论…
    《想像表达训练》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我教《孔已己》      (本站论坛…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谈骨气》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本站论…
    诗海遨游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竞赛…
    语文教学要务实求新结合生活-------古…
    七年级《伟人细胞》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梅洪建:《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铁皮鼓上《过秦论》
    东方雪《赤壁赋》教学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
    《我的信念》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再别康桥》教案
    《死水》教案
    《赞美》教案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本…
    课堂实录: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本站…
    《沁园春·长沙》实录(本站论坛稿)
    增小之《对联讲座》(本站论坛稿)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
    柳宗元《渔翁》课例(本站论坛稿)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lilynannan:《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本站…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本站…
    yuanling79《错误》教学设计
    春姑娘上《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及…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星星变奏曲
    乡愁诗教案2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铁皮鼓实录《山居秋瞑》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云裳实录《在山的那边》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阿Q正传》第五课时实录
    《奔落的雪原——北美观瀑记》
    丰富的人物描写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课堂实录: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
    《沁园春·长沙》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柳宗元《渔翁》课例
    增小之《对联讲座》
    摩西上《孔雀东南飞》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lilynannan:《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泪珠也珍珠》教学设计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
    韩军《登高》课堂实录
    《道士塔》教案设计
    《门》原创教案
    一厘米
    《回忆鲁迅先生》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说课教案
    我上《桃花源记》复习课
    高中第一册诗歌单元教学设想
    风之语讲《泪珠与珍珠》实录
    毓君教学实录《不朽的失眠》
    一节“相识”课【已发表】
    肖盛怀《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云裳实录《理想》
    云裳实录《山中访友》
    云裳实录《生命生命》
    三张图片上《社戏》——毓君实录
    云裳《绿色的呼唤》活动课实录
    摩西《短歌行》实录
    《虞美人》课堂实录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和实录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