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第一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二
撰稿教师:华锦平
授课教师:华锦平
授课班级:高一(2)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通过文章精巧、绵密的构思,深入品味文中富有情感与哲理的语言。
2、指导学生学会从景物描写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品味鉴赏散文的能力。
3、在鉴赏阅读中,采取美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美感思维。
4、在欣赏语言的过程中,使学生从文章的“景语”里,品读出作家笔下“景”的独特之美,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赏析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郁达夫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使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如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讨论,唤醒他们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的阅读和鉴赏能力,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研课题】
审美教育的探究
【教学方法】
美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
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播放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逢衰草,几声蛐蛐叫,伴随他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吃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节,他一日三餐窝头咸菜么就着一口大碗茶……”的形式来导入课堂教学。
首先,利用歌曲导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前门情思大碗茶》优美的旋律,字正腔圆北京方言声韵,将我们带入了词作者的回忆,拉近了我们与北京的距离。
其次,词作者和本课的作者郁达夫在表现北京风貌的时候,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形式。北京的名胜古迹有很多,但词作者只选取前门、蛐蛐、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大碗茶来写,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故都风情画。同样的,在秋景的选择上,作者舍弃了枫叶火红的香山,游人如织的颐和园,驰名中外的长城……只是选取了故都秋天的寻常景物进行描写。
二、介绍作者
三、粗读课文 整体把握
问题设置一: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在作者笔下,哪一句能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
问题设置二:哪些段落描写北国的秋?
问题设置三:通过哪些画面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问题设置四:“清、静、悲凉”不是空穴来风,它来自作者对故都秋景的客观感受,在五幅画面中,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写秋的?
问题设置五:为什么作者要从声、色的角度来刻画秋景?
问题设置六:江南的秋有什么特点?
四、精读课文 分析鉴赏
通过品味语言,使学生从文章的“景语”里,品读出作家笔下“景”的独特之美,进而品读出作家的独特心境。
五、拓展延伸
采取语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就最感兴趣的故都秋景画面进行交流,五分钟之后请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
六、课堂小结
利用钢琴优美的伴奏旋律,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安静的观看FLASH,回顾课堂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