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王开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查询文章原文分析的详细结果

这是我诗歌教学的一次尝试,我把论文写作的关键词引入课堂,先让学生找出两个关键词,再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言时,努力提炼出文本的本质,并找出整体之间的逻辑联系。欢迎朋友们批评!)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错误》课堂教学实录

师:读诗,知人论世永远是一个好方法。进入《错误》之前,我们先来熟悉一下诗人,谁来说说郑愁予?

生1:我只知道他是一个台湾诗人,印象中好象和余光中有点相似。

师:说得不错。郑愁予确实和余光中有点相似:他们都有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在风格上含蓄蕴藉,而且都洇漫着浅浅的乡愁。从郑愁予的得名由来就可窥见一斑,“愁予”来自屈原的《湘夫人》,其中有这样一句“弟子降兮白渚,目渺渺兮愁予。”中国很多作家的得名都有类似的一段故事,同学们千万不要轻视这些琐事,它们对我们理解作家的作品,常常有意想不到的价值。

生2:我知道“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张恨水笔名的来历。因为张先生很喜欢李煜的诗词,特别钟爱的一句是“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故取名“恨水”。由此看来,了解了李煜的诗词特点,就大致把握了“鸳鸯蝴蝶派”的风格特色。

生3:著名作家冰心的笔名,蕴涵着玉洁冰清、自然童心、不含杂质等特点,这和她的创作主题大有关系。冰心的文学创作的主题就是“童心、母爱、自然”,她有一首很著名的小诗。“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上,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在这里,童心、母爱、自然和谐的交融在一起。

师: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共同进入文本,希望同学们就像刚才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深入到诗歌的骨子里去。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诗歌吟咏几遍。



错误

——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生读诗歌)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也很有感情。但能否真正读懂它,深入到诗歌的内核里去,还需要一些必要的鉴赏技巧。我当然相信我们同学们有这个能力,所以,老师今天就提供同学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同学们都来把自己读这首诗的原初感受说出来,共同欣赏、共同玩味、共同提高。为了帮助同学们梳理原初感受的思路,我提一个要求,在你谈话之前,先给自己的阅读感受提炼出两个相关的关键词,并且拟好发言提纲,让你的发言,思路更清晰,逻辑性更强。

(学生整理发言提纲)

师: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生4:我的关键词是常式和变式。这首诗歌结构和语句多采用变式,从结构上来看,顺序应该先是:“我打江南走过”,然后是第二段游子对思妇心理的揣摩,然后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最后才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可是作者却把事情的结局做了倒装。

师:你觉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生5:我觉得这种倒装首先给读者一个巨大的悬念,其次,它把游子和思妇连接起来,尽管他们在错误地点错误相逢,但像徐志摩的《偶然》中所说,毕竟在“交会时互放过光亮。”最后,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漫长。

师:说得很好。尤其是长短句蕴涵的分析,十分精彩。可以说,古人在词句方面的修饰非常精心。比如李白写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前句两个“水”字连在一起,暗含“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意;后句三个“愁”字造成一种“愁”绪绵绵不尽,滚滚而来之态,在艺术上独标一格;而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在字音上全用轻声字,而且都是齿间音,十分巧妙的揭示了幽怨女子缠绵悱恻的内心世界。

师:从语句方面,谁来说说?

生6:从语句方面来看,单个的句子也多采用变式句:譬如“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应该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开落的莲花”;“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应该是“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应该是“你底心是紧掩的小小窗扉”。

师:你对变式句的整体把握十分到位。那么,这几句的顺序为什么要这样变化?这样变化的好处又在哪里?

生6:把“向晚”、“紧掩”这些动态的词语倒装后,不仅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化呆板为灵动,而且曲折委婉的表现了思妇的心理。

师:为什么变化一下语言,就能化呆板为灵动呢?这个只能意会,不好言传。我不妨举一个例子,如果我把“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个变式句,换成“我轻轻的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个常式句。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比较读这两句)

师:感觉怎么样?

生7:(笑)如果换成常式句,像小学生造句,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师:所以说,读诗时的语言感悟特别重要。好的,请继续!

生8:我提两个词——错误、美丽。我首先要问自己,为什么错误?错误为什么是美丽的?

师:很好,你采用了追问法,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为什么要提炼这两个关键词,说说理由。

生8:我觉得“错误”和“美丽”这两个关键词,有点矛盾,特别不和谐,但将它们放在一起,却能很好地揭示出人物复杂的心理。

师:什么复杂心理,能否结合课文,说得具体一点。

生8:对这两个人而言,不管是游子错误的经过也好,还是思妇错误的“错觉”也好,因为故事的美好,情感的美好,所以“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比如我们有时候认错了人,纵然当时可能会尴尬,但事后回想却常常回味无穷。

师:类似的词句,同学们能否找出一些,来共同体味一下其中的奥妙。

生9:奥斯卡有一部获奖影片《真实的谎言》。“谎言”怎么可能“真实”?但这恰好印证了片中主人公的心理。联邦间谍深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却永远只能用谎言对亲人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他的古怪的行为,引起了妻子的怀疑和猜忌,但他只能默默承受。然而事实上他襟怀坦白,忠诚于家庭,献身于祖国,他所有的谎言恰恰表现了他的真诚,因而“谎言”又显得“真实”。

生:徐志摩的诗中有“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甜蜜的忧愁”也是这种用法,少女因朦胧羞涩的爱情而甜蜜,又因长久的离别而忧愁。总之,这种矛盾的写法常常能够揭示人物矛盾复杂的心理。

师:分析很到位,请同学们继续。

生10:我提出的关键词是游子和思妇。但如何分析,我说不上来。

师:没关系,你说得很好,游子思妇、思妇闺怨确是传统诗词经典不衰的主题。同学们不妨先来列举一下这类诗歌,看看它们的共同特点,然后再慢慢展开。

生11:李白有“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生12:白居易有《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口。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生13:温庭筠有《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生14:金昌绪有“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生15:无名氏的“欲寄征衣君不还,不寄征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难上难。”

师:现代有没有类似的诗歌?

生16:比如台湾作家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师:很美的一首诗,请你给我们朗诵一下,好不好?

生16:(朗诵)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师:朗诵得很美,同学们都沉醉进去了。这足以证明等待的女子的情怀有多么动人,难怪《错误》这首诗中,那个不是归人的过客,充满了歉疚之情!著名的诗评家杨牧评价此诗:“站在中国诗传统的高处。” 原因何在?谁来挑战?

生17:传统的思妇闺怨诗歌,大多是男子以己度人,体恤女子情怀;或者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失意和惆怅,上述诗歌大抵如此。但本诗却不从思妇的视角出发,状写女子寂寞等待的内心世界,而从“过客”的视角出发,去猜想思妇的希冀和幽怨。因为是猜想,所以更有一种迷离惶惑的美。

师:分析得很精彩,继续下去。

生18:因为是从过客的角度出发,这就有了两个世界——过客的现实世界和思妇的想象世界。诗歌开始是“我打江南走过”,这是过客的现实世界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文章原文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王开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变色龙》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浅谈《阿Q正传》
    《阿房宫赋》写的不是阿房宫
    《赞美》第二课(对网上某教案的改良…
    故都的秋
    我的空中楼阁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陈情表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本站论…
    《孔乙己》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再别康桥》教案
    故都的秋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本站论…
    故 都 的 秋
    李镇西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实…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本站论坛…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本站论…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本站论…
    丰富的人物描写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教法分析(本…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本站论坛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洛可:《背影》教学实录
    《散步》教学设计
    草:余映潮《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布衣总统”孙中山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华罗庚
    我很重要
    诗海遨游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竞赛…
    《白色鸟》课堂实录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南…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
    故都的秋
    试析《赤壁赋》
    《项链》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本…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星星变奏曲
    乡愁诗教案2(本站论坛稿)
    《童趣》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
    一节“相识”课【已发表】
    我教《阿Q正传》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本站论坛…
    《爱莲说》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初中语文第五册戏剧单元教学实录(本站…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本站论坛稿)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本站论…
    《谈骨气》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本站论…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
    陈太丘与友期
    《黄河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名字里的学问》教学案例(本站论坛稿…
    余映潮《律诗二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本站论…
    《想像表达训练》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我的信念》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我教《孔已己》      (本站论坛…
    语文教学要务实求新结合生活-------古…
    七年级《伟人细胞》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梅洪建:《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铁皮鼓上《过秦论》
    东方雪《赤壁赋》教学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死水》教案
    《赞美》教案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本…
    课堂实录: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本站…
    《沁园春·长沙》实录(本站论坛稿)
    增小之《对联讲座》(本站论坛稿)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
    柳宗元《渔翁》课例(本站论坛稿)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lilynannan:《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本站…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本站…
    yuanling79《错误》教学设计
    春姑娘上《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及…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星星变奏曲
    乡愁诗教案2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铁皮鼓实录《山居秋瞑》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云裳实录《在山的那边》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范美忠讲《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奔落的雪原——北美观瀑记》
    丰富的人物描写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课堂实录: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
    《沁园春·长沙》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柳宗元《渔翁》课例
    增小之《对联讲座》
    摩西上《孔雀东南飞》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lilynannan:《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泪珠也珍珠》教学设计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
    韩军《登高》课堂实录
    《道士塔》教案设计
    《门》原创教案
    一厘米
    《回忆鲁迅先生》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说课教案
    我上《桃花源记》复习课
    高中第一册诗歌单元教学设想
    风之语讲《泪珠与珍珠》实录
    毓君教学实录《不朽的失眠》
    《阿Q正传》第五课时实录
    肖盛怀《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云裳实录《理想》
    云裳实录《山中访友》
    云裳实录《生命生命》
    三张图片上《社戏》——毓君实录
    云裳《绿色的呼唤》活动课实录
    摩西《短歌行》实录
    《虞美人》课堂实录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和实录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