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查询文章原文分析的详细结果

[教学目标 ]
   (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方法]
   自读法、诵读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
   二、关于背景与作者(见教材)
   这一内容,主要由教师来做。具体进程是:先指名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①解题;学生解题后,教师补充,接着范读;最后宣布自读的要求和步骤。
   关于解题的补充:
   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婀旁”(为ēpáng)。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杜牧的《阿房宫赋》就得在上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时间:2005年5月16日星期一下午第二节
地点: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高一三班
授课人:魏智渊(网名铁皮鼓)
(说明:李镇西老师参加校长培训,我替他代一段时间的课,讲了几节期中考试题后,这是我在他们班上的第一篇文章,打算做一组实录,供大家批判)
铁皮鼓:同学们好!先请同学上来讲诗歌。(学生讲诗歌,王维的,铁皮鼓点评,过程略)很快就要文理分班了,学文科的同学千万不要以为文科只是背诵,其实比背诵更重要的是理解。下学期我的语文课上会出现许多历史的内容,我本人又学过地理我想大家应该有大学科的概念,打破学科壁垒,增进理解能力。这个理解能力不仅仅指理解书本上的东西,同样也指运用阅读成果分析现实,发现习焉不察的日常生活下的真相。比如今天早上升旗仪式的时候高三年级搞了一个成人仪式,年满18岁的同学手持宪法宣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宣誓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学生:(议论纷纷)虚假。
铁皮鼓:其实有时候,仪式是必要的。问题在于,誓词的第一句话就违背了宪法!第一句是:“我宣誓,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宪法里恐怕不可能有这样的要求吧?比如我不是党员,你如何要求我忠于共产党?难道我连信仰自由都没有?我觉得似乎首先应该是遵守宪法吧?其实生活中这样荒谬的事情比比皆是,我们只要用心观察,就可以发现不对劲的地方。我今天忍不住要在上课前给大家读我从网上下载的一篇文章。大家听没听过龙应台这个人?
学生:(部分)听过。
铁皮鼓: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中,有三个台湾人写的杂文在大陆很有影响,一个是李敖,一个是柏杨--(有同学低声说,写过《丑陋的中国人》)对,写过《丑陋的中国人》,还有一个是龙应台,最有名的是《野火集》,其中最有影响的文章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大家知道讲什么的吗?(学生摇头)就是讲不要随地乱扔垃圾,不要污染环境之类的事情,在龙应台看来,这是比热爱祖国更重要的大事!现在的台湾,比二十年前文明了许多,我相信龙应台的功劳是很大的。我今天读的文章是龙应台的一篇文章《从<连爷爷您回来了>想到的》:
西安的学童为欢迎连战表演朗诵剧《连爷爷您回来了》,夸张的手势、做作的音调、不属于天真儿童的戏剧化的台词,在台湾成为许多人揶揄讽刺的笑柄。也有许多人,批评这些有“政治立场”的成人们对无辜的西安孩子们尖酸刻薄,不厚道。
我相信,不赞成对西安孩子嘲笑的人,不见得就欣赏那极尽夸张、充满成人意志的表演风格,而可能,他们和我一样,还深深记得台湾人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
一九七二年,我二十岁,大学二年级。蒋介石又要连任总统了。为了营造“全国拥戴、万众一心”的气氛,政府举行大学生朗诵比赛。于是有文采的学生写诗,懂音乐的学生配乐,国语标准、声音优美的学生朗诵;于是每一所大学,有文采、懂音乐、有表演天分、声音优美的学生都走到一块儿去了,用最大的热情,集体创作,主题是歌颂领袖的伟大、民族的伟大。
我当然是那个“国语标准、声音优美”的大学女生,负责朗诵。正经的课,莎士比亚或是修辞学或是西洋文化史,可以不上,但是朗诵的彩排,比什么都重要。比赛前的几个夜晚,我们通宵工作。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你是那源远流长的长江,带着我们航行远方;你是那茫茫河汉的星座,照亮我们迷蒙的歧路,领袖啊…”
领袖、长江、黄河、长城、龙的子孙…想象这样的词,配上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用字正腔圆的北京话朗诵,还有,“领袖啊”,要配上激越的手势、虔诚的表情、流动灵转的眼神。我们这个队好像得了第二名,感动了很多台下的人,带着荣耀回到学校
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十岁的年轻人在日日夜夜的创意工作中所产生的同志感,夜半走在月光斑驳的凤凰树阴里,觉得天地无声、人生有梦,宇宙一片纯净。浑然不知这“领袖”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在同一个青春浪漫的时刻里,同一个大学的学生正被逮捕、被讯问、被监禁、因为读了“不该读的书”,“说了不该说”的话,正被判处无期徒刑。
我们的手势夸张,我们的音调做作,我们的朗诵词充满了世故的成人的意志,但是我们的感情真挚,我们的信仰诚恳,我们的动机纯洁,因为我们完全不知道最悲伤的黑暗就藏在那美丽凤凰木的阴影里。坐在台下看我们演出的更多的人,眼里含着感动的泪光。
我问一九七零年代出生的人,是否也做过这样的朗诵演出。
答案让我吓一跳。有的。一样夸张的手势、做作的音调、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动情演出。只不过,内容不再是对“领袖”的歌颂,而换成了,譬如说,余光中的《鹅銮鼻》:
我站在巍巍的灯塔尖顶,
俯临着一片蓝色的苍茫。
在我的面前无尽地翻滚,
整个太平洋汹涌的波浪。
一万匹飘着白鬣的蓝马,
呼啸着,疾奔过我的脚下,
这匹衔着那匹的尾巴,
直奔向冥冥,寞寞的天涯…
蓦然,看,一片光从我的脚下,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文章原文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变色龙》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浅谈《阿Q正传》
    《阿房宫赋》写的不是阿房宫
    《赞美》第二课(对网上某教案的改良…
    故都的秋
    我的空中楼阁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陈情表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孔乙己》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范美忠讲《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故都的秋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本站论…
    故 都 的 秋
    李镇西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实…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本站论坛…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本站论…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本站论…
    丰富的人物描写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教法分析(本…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本站论坛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王开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洛可:《背影》教学实录
    《散步》教学设计
    草:余映潮《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布衣总统”孙中山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华罗庚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陈太丘与友期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本站论…
    《白色鸟》课堂实录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南…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
    故都的秋
    试析《赤壁赋》
    《项链》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本…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星星变奏曲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我教《阿Q正传》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本站论坛…
    《爱莲说》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初中语文第五册戏剧单元教学实录(本站…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本站论坛稿)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本站论…
    乡愁诗教案2(本站论坛稿)
    《童趣》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
    我很重要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
    《黄河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名字里的学问》教学案例(本站论坛稿…
    余映潮《律诗二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本站论…
    《想像表达训练》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我教《孔已己》      (本站论坛…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谈骨气》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本站论…
    诗海遨游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竞赛…
    语文教学要务实求新结合生活-------古…
    七年级《伟人细胞》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梅洪建:《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铁皮鼓上《过秦论》
    东方雪《赤壁赋》教学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
    《我的信念》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再别康桥》教案
    《死水》教案
    《赞美》教案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本…
    课堂实录: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本站…
    《沁园春·长沙》实录(本站论坛稿)
    增小之《对联讲座》(本站论坛稿)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
    柳宗元《渔翁》课例(本站论坛稿)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lilynannan:《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本站…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本站…
    yuanling79《错误》教学设计
    春姑娘上《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及…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星星变奏曲
    乡愁诗教案2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铁皮鼓实录《山居秋瞑》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云裳实录《在山的那边》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阿Q正传》第五课时实录
    《奔落的雪原——北美观瀑记》
    丰富的人物描写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课堂实录: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
    《沁园春·长沙》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柳宗元《渔翁》课例
    增小之《对联讲座》
    摩西上《孔雀东南飞》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lilynannan:《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泪珠也珍珠》教学设计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
    韩军《登高》课堂实录
    《道士塔》教案设计
    《门》原创教案
    一厘米
    《回忆鲁迅先生》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说课教案
    我上《桃花源记》复习课
    高中第一册诗歌单元教学设想
    风之语讲《泪珠与珍珠》实录
    毓君教学实录《不朽的失眠》
    一节“相识”课【已发表】
    肖盛怀《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云裳实录《理想》
    云裳实录《山中访友》
    云裳实录《生命生命》
    三张图片上《社戏》——毓君实录
    云裳《绿色的呼唤》活动课实录
    摩西《短歌行》实录
    《虞美人》课堂实录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和实录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