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向明中学篮球队的整体实力比我们强,但我们不会甘拜下风。 B.对待同学的缺点,应真诚的帮助,不能讳疾忌医。 C.李明那被晒黑了的饱经风霜的脸,使人想起亚热带的阳光。 D.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起来。 2.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时光可以流逝,而历史无法忘却,也不应该忘却。作为历史的回顾,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开元盛世,丝绸之路,也应该有 ,南京大屠杀。 A.“神舟五号”飞天 B.火烧圆明园 C.北京申奥成功 D.郑和下西洋 3.选择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B.广深高速公路是广州和特区深圳的重要交通要道。 C.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注重培养自己解决问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D.随着电脑的普及,网民越来越多,随之而生的网络性心理障碍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4.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捕蛇者说》《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的作者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B.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鸿雁”代书信。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是鲁迅写的散文。 D.《皇帝的新装》《蚊子和狮子》《丑小鸭》都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 5.古诗文填空。(3分)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 , 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 ,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 , 的献身精神。 6.根据下面的提示用原文填写。(5分) ①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运用比喻来说明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的句子是“ , 。” ②刘禹锡在《秋词》中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的诗句是“ , ”。 ③杜甫《望岳》中表现作者的登临决心和豪迈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⑤写出古诗词中与月亮有关的一个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对联。(2分)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把中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诗中的有关语句作适当删减填入上联,使之构成对偶句式。 8.根据提示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①歇后语“周瑜打黄盖?D?D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从哪部作品中演绎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浒传》中的“及时雨”是指哪一个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送东阳马生序 (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录毕,走送之 ( ) (2)腰白玉之环 ( ) 11.下列句中的“?u”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余幼时?u即嗜学 B.益慕圣贤?u之道 C.无?u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u若神人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3.第(2)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 作对比,体现作者 的精神追求。(2分) 14.作者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读书三境界 ①读书三境界:“吞”“啃”“品”。 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D?D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肿胀?D?D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以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旅,但毕竟是读的低价阶段。 ③“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D?D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胀、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道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D?D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D?D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④“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D?D是成熟聪颖的心灵和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的告别了青春光阴?D?D庄严的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D?D“蓦然回首”,天机消融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D?D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⑤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的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D?D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⑥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至灵性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字当作对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无用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品”?D?D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15.用文中的原话回答读书三境界各自的作用。(3分) “吞”的作用是: 。 “啃”的作用是: 。 “品”的作用是: 。 16.细读文章第②③④段,回答下面问题。 (1)第②③④段都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说说有何作用。(2分) (2)在结构上第①段与第②③④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第②③④段之间又是什么关系?(2分) 17.第⑥⑦段讲了三境界往往是“大家鸿儒”的治学方法,又讲了一般人如何运用这三个字来读书,这样论述的好处是什么?(2分) 18.联系你的读书经历,结合⑥⑦段中的内容,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体会或感悟。(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古代数字名 ①我国古代常见用数字给人取名。清代阮葵生所著《茶余客话》中说,这种情况最早见于春秋时代。据说吴王有个女儿就取名“二十”。我国古籍中大量见到以数字命名的是在唐代。即所谓“以行第系于名者”。行第就是排行。如唐代李白又称李十二,杜甫又称杜二。不过这种排行不是以同父所生的兄弟为序,而是以同曾祖兄弟的排行为序。白居易兄弟四人,而其行第却称白二十二。排行的第一人称“大”,如王昌?g称王大昌?g;此后则以序数字排列,最多的如杨赞图称杨五十一。唐代这种以等第称呼的习俗,延续至宋代仍颇为盛行。如苏辙又称苏二,秦少游又称秦七,欧阳修又称欧阳九等。 ②唐宋时代女子一般都不取名,而以排行作“某某娘”。杜甫有《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韩愈有《祭周氏二十娘子文》,唐人小说中有黄四娘、荆十三娘故事。仅少数知识分子妇女例外取名,如蜀妓薛涛、唐中宗昭容上官婉儿等。 ③在宋代,一般平民也常以数目字作为自己的正名,但只以同父所生的兄弟排行为序。如梁山泊好汉中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民间多有张三郎、李四郎的。宋代小说《夷坚志》等书中的人物,就有许多是以数字取名的。 ④到了元代,又出现了另一种以数字取名的方法。据清代俞樾的《春在堂全书》记载,元朝的制度是普通老百姓都不能取名,只能用行第和父母年龄合计为名。所谓“以父母年龄合计为名”,就是“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或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这个制度在《元史》里并无记载,但有大量的史实可为佐证,这还可以从明太祖朱元璋的家庭来看。 ⑤朱洪武撰写的《明太祖御制朱世德碑记》中载,朱元璋祖宗五代名字都含数字。朱元璋的五世祖名叫仲八,生三子,第三子名百六。百六为朱元璋高祖。朱百六养两子,长子名四五,次子名四九,四九即朱元璋曾祖。朱四九有四子,长为初一,次为初二,三为初五,四为初十。朱初一即为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仅两个儿子,大的称五一,小的叫五四。五四是朱元璋之父。五一、五四各生四子,五一之子名字依次为重一、重二、重三、重五,五四之子名字依次为重四、重六、重七、重八。朱元璋之父后改名“世珍”,母名陈二娘。朱元璋原名重八,也是在打下大明江山后才易名的。 ⑥这种数字取名的习俗一直保持到晚清。清末的武训在家排行第七,人称武七,发迹后才另取官名为“训”。 19.本文上说明顺序是什么?(1分) 20.分析文章第一句话在本段中及在文中的作用:(2分) 21.用自己的话说说唐代和宋代“以行第系于名者”时有什么不同?(2分) 22.说说“元朝的制度是普通老百姓都不能取名” 句中,画线的词能够去掉?为什么?(2分) 23.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4.朱元璋的曾祖名“四九”,通过文章判断起这个名字的原因可能是( )。(2分) A.在同父兄弟排行第四十九。 B.在同曾祖兄弟排行第四十九。 C.他父母的年龄相加正好四十九岁。 D.他父母的年龄相加正好三十六岁。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6分) 伞 周丽萍吃过早饭,走出家门准备上班。她看了看天,心里想着,带不带雨伞呢?正在犹豫时,邻居同单位的张大姐,正拿着一把粉红色的雨伞,笑眯眯地向她走来,张大姐一晃,说:“周姐,我带上了。”接着挽着周丽萍的手,俩人有说有笑地向单位走去。 最近一段日子,周丽萍自己也不大明白,无论是雨天还是骄阳高照的晴天,她上班下班都常有人帮她撑伞,红的、青的、花的、各种颜色的雨伞,不时地在她头上更换。 “周姐,我家住房问题,有劳你丈夫帮忙。”撑红伞的人说。“周嫂,我爱人工作调换的事,麻烦你在你爱人面前多美言几句。”撑黑伞的人说。“主任夫人,那件事就拜托你了。”撑花伞的人说。当初,周丽萍对别人为她撑伞,心里感到不舒服,后来,她感到是一种光荣。久而久之,也就自然了。 这天下班,天突然间下起雨来。周丽萍站在门口盼着别人给她撑伞。那红色的、黑色的、青色的个个都从她身边匆匆而过,一个人也没给她撑伞。雨越下越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还要赶回去接孙女。怎么办?突然,传达室的刘伯从屋里拿出自己的伞,送到周丽萍的手里,说:“周嫂,以后还是自己撑伞好。” 周丽萍接过雨伞,不知说什么才好,心里油然生起孤独的感觉。但她马上释然了:以后假使遇到雨天忘记带伞,退休后的丈夫应该是有时间替她送来的。 (原载《福州晚报》) 25.这篇小说的叙事明线是 ,暗线是周丽萍丈夫的退休。小说所涉及的自然环境有 ,也有 。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都集中在周丽萍从单位到 的路上。(4分) 26.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3分) A.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B.表现它的象征意义或烘托主题。 C.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 27.这篇小说着墨最多的人物是 ,主人公(作品着力表现的人物群体)是: 。(2分) 28.本文故事发展的背景,没有正面写出,而是隐藏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中侧面表现出来的,这个背景有两方面,其一是 ,其二是 。这两组隐含的画面恰巧构成鲜明的对比。(4分) 29.文中人们为周丽萍撑伞和不撑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对比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揭示了怎样的主题?(3分) 第三部分:写作(50分)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根火柴价值不到一分钱,一栋楼房价值数百万元。但是,一根火柴可以摧毁一栋楼房,可见微不足道的潜在破坏力,一旦发作起来,其攻坚灭顶的力量,无物能御。 排列100万张骨牌,需费时一个月,但推倒这些骨牌只要几分钟成功经营一家企业,也许要耗时十几载,但要倒闭,只需要一个错误的决策。 一根火柴是什么东西呢?它就是下列四项: A.无法自我控制的情绪; B.不经理智判断的决策; C.顽固不化的个性; D.狭隘无情的心胸。 检查一下,我们随身携带了几根火柴? 要求: ①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改写、续写。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见下页:
1.A 2.B 3.D 4.B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之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6.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⑤.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认为还。 7.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三国演义》;宋江。 9.明代,宋濂。 10.(1)跑 (2)腰里系着 11.B 12.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13.粗袍破衣 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 14.例如: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15.吞的作用是:日后学富五、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啃的作用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品的作用是:进入人生创造之门的门票。 16.(1)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作用:语言生动形象,道理明白透彻,读者容易理解接受。(2)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17.使本文的论题更有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论证更深入,更全面。 18.言之有理即可。 19.时间顺序。 20.点题,是本段的中心句,同时也是全文的说明中心。 21.唐代是按同曾祖兄弟的排行为序起名,宋代是按同父所生的兄弟排行为序起名。 22.不能,加上它否定更彻底,概括更全面,表达更严密,突出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23.举例子,起补充说明作用,唐代妇女“一般”都不取名,但也有例外存在。 24.C 25.伞 雨天 晴天 家门口 单位 26.C 27.周丽萍 为周丽萍撑伞的人。 28.周丽萍的丈夫升官 周丽萍的丈夫退休 29.根本原因周丽萍丈夫手中的权杖。 这种对比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势利。 揭示了不正当之风的公开盛行和人们对权力的崇拜及权势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大影响。 30.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