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第五单元
一、积累·运用
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释义。(8分)
①公输盘诎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文学常识填空、默写。(20分)
①墨子是 时期 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孟子》是 家经典之一,孟子,名 ,战国时期邹人。
③庄周, 时宋国人,是 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④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惠子相梁》一文中腐鼠比喻什么? ;
这篇短文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感情?
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_________”思想。
8.读下面的文字,从中归纳出一个论点。(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二、阅读
(一)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曰。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9.指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才美不外见 于是见公输盘 B.以牒为械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子墨子九距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楚王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6分)
①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1.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 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4分)
12.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3分)
(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3.选出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 )
A.之: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物喜
C.者: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D.必:战必胜矣 必为有窃疾矣
14.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5.下列短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锋利 B.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C.寡助之至——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D.山溪之险——高山河流的险要
1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 )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 )
A.第一段紧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了论题。
B.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天时不如地利”。
C.第三段中的一组排比句,主要是列举事实来证明观点。
D.第四段更进一步论述了“人和”的实质。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六单元
一、积累·运用 (22分)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小信未孚( ) ②形貌昳( )丽 ③孀( )妻 ④始龀( )
⑤谤( )讥 ⑥穷匮( ) ⑦溯( )洄 ⑧好述(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小惠求徧.民弗从也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③甚矣.汝之不惠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明日徐公来
5.文学常识填空、默写。
①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 、 、 三部分,其中,成就最高的是 。
②《 愚公移山》选自 ,作者相传是 时期的,他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7.古诗鉴赏。
关睢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请写出诗中起兴的句子。
②用“这首诗美在……”的句式写两句品读本诗的句子。
三、自主阅读(44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下面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孰: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吾孰与徐公美
B.朝: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C.美: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15.下面加点的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皆以美于徐公 自以为不如
B.于:欲有求于我 皆朝于齐
C.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闻寡人之耳者
D.者:吾妻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进谏) 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1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 ② ③ B、② ④ ⑤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⑤
15、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D、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13、C(提示:②句“莫”意为“没有谁”;③句“面”意为“当面”。)14、B(提示:①句“于是”表因果关系,意为“因此”;③句“地方”意为“土地方圆”。) 15、B(提示:“关心民众疾苦”一点在文中没有体现。)
17.邹忌是怎样巧妙地说服齐王纳谏除蔽的?你认为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的原因是什么?
18.齐王接受邹忌的劝谏后,齐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19.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20.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填写。
②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
21.愚公的妻子和智受对 愚公移山都曾提出质疑,但问话的语气和目的不同:
①其妻 ②智叟
22.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止:笑而止之 止增笑耳 B.何:何苦而不平 何以战
C.可:固不可彻 是亦不可以已呼 D.固: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23.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甚:甚矣,汝之不惠 君美甚
B.曾:曾不若蠕妻弱子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且焉置土石
D.之:投诸渤海之尾 甚矣,汝之不惠
24.文段详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其主要目的是 ( )
A.通过对比,表现了愚公对人力无穷的深刻认识,对移山的坚定信念。
B.通过对比,更能表现出愚公的大智若愚,智叟的极愚极蠢。
C.通过衬托,更能突出愚公形象的高大,突出对人力无穷的深刻认识。
D.通过衬托,更能表现智叟的见识短浅,鼠目寸光。
25.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
甚矣,汝之不惠。
附答案:第五单元
1.B 2.A 3、D 4、C 5、C 6.①诎,通“屈”,理屈 ②畔,通“叛”,背叛 ③衡,通“横”,梗塞,不顺 ④辩,通“辨”,辨别 7.①春秋战国 墨 ②儒 轲 ③战国 道 ④“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⑤相位 对权欲的厌恶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8.人只要经受艰苦磨练,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9.B 10.①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本来就有余的土地,这不能说是聪明。②我认为您所派去攻打宋国的官吏是和这些人同一类 11.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12.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
13.B 14.C 15.A I6.①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②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的国君,所以,(能实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7.A
19.这样;违背;了解;指在国内 20.⑴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⑵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21.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 22.“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或”生于忧患” 23.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每题2分,共10分)
18.A 19.D 20.①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②有什么益处 ③天性、天良 ④过路
21.①妇识的 穷人感激我吗? ②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22.嗟来之自 23.舍生而取义(或义重于生) (每题2分,共12分)
第六单元
1.①fù ②yì ③shāung ④chèn ⑤bāng ⑥kuì ⑦sù ⑧qiú 2.①徧通“遍”,遍及、普及 ②孰通“熟”,仔细 ③惠通“慧”,聪明 ④反通“返”,返回、往返 3.①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②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③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 ④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无 4.①偃旗息鼓 ②不孚众望 ③原形毕露 ④朝三暮四 5.①《诗经》风 雅 颂 风 ②《列子》战国 列御寇 道 6.略(要紧扣诗歌的意境进行细致具体的描绘) 7.①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8.神州四号新增加了人工控制功能
(以上共22分;1、3、4题各4分;其余各2分)
9.①击鼓 ②倒下 ③第二次 ④埋伏 10.①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②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11.“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曹刿的“远谋“表现在:(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2.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3)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是“天时”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明人和的实质——仁政。与《 曹刿论战》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意义相同。
(以上共12分,其中第10题4分;其余每题各2分)
14.D 15.B 16.本文记叙邹忌因求问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一事,而发现受到蒙蔽的事实,进而联想到齐五受到的蒙蔽更厉害 17.邹忌用自己和徐公谁美之事作喻,抓住受蔽的大事之间的相似之处,将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向齐王进谏,使其纳谏邹忌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巧妙设喻家事联系到国事,使齐王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劝谏 18.人们争相进谏而楚国诸侯皆朝于齐 19.开放性题,言之成理即可
(每题2分,共12分)
20.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1.①关切的语气,关心移山 ②讽刺的语气,阻挠移山 22.A 23.B 24.A 25.主谓倒装(20题3分;21至25题各1分,共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