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三 语 文 测 试 题
一、基础(28分)
1.选出下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2 分)
A 妖娆(náo) 阴晦( huì) B抚恤 (xù) 襁褓 ( qiǎng )
C后胄 (zhòu ) 造诣( zhǐ) D拮据 ( jū) 煞白( shā )
2.下面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加以正。(2 分)
一代天骄 褴褛 箫索 斟酌 社谡
(1) 改为 (2) 改为
3.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在这次奥运会上,我国男女运动员共夺得32枚金牌。
B.大街的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C.能否提高学习成绩,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起决定作用。
D.在老师的悉心关爱下,他终于改正了缺点,并成为了一名优秀学生。
5.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1)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2) 长跪而谢之
(3) 欲信大义于天下 (4) 先帝不以臣卑鄙
6.用正楷字默写课文或古诗词有关语句。(10分)
(1) 过尽千帆皆不是, 。
(2) ,燕然未勒归无计。
(3) , 。可怜白发生!
(4)酒酣胸胆尚开张。 , !
(5)亲小人,远贤臣, 。
(6)将李清照《武陵春》默写完整。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
, 。
7.参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以下题目。(6分)
(1)你最喜爱或敬佩的一位历史风流人物是 ,他(她)最值得你学习的性格品质是 。(2分)
(2)请就这位历史风流人物的感人事迹或伟大业绩或高尚品质写一段50字上的介绍性文字,要求语句流畅, 并至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4分)
答:
二、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0题 (一)(8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
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大意. (3分)
第一段
第二段
10.诸葛亮为什么要提及先帝“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这一事情? (2分)
答:
(二)(13分)
⑴回乡不是回家。
⑵回家是亲切的。记得母亲在世时,回家是那样温馨,是那样顺理成章。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炊烟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倚门而望。
⑶未进家门,早有乡邻,用真诚而纯朴的目光迎候你:"哇,回家来看母亲了。"
⑷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路上风尘的艰辛。
⑸母亲去世后,家就变飘渺了。但那是我的根,那是陶冶过我的乡情乡音。在那里,我懂得蒲公英是怎么飞的,蚱蜢是怎么跳的,画眉鸟是怎么唱的,它们都在呼唤我回归。
⑹回归是必然的。只是先人已去,旧居不存,算不了回家,就算回乡吧。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
⑺当我踏上那弯曲的乡路,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乡邻依旧友好,迎候你的目光也依旧真挚。但语意里有了陌生:"啊,回来看看?"
⑻是的,回来看看。看什么呢?流水依旧白,青山依旧青。但自己的目光已不知往哪儿看,脚步不知往哪儿挪了。
⑼"到乡翻似烂柯人",一颗系念故乡的心,顿时被悬了起来。因为随着母亲的去世,没有了那依恋的那扇柴门,也没有了那一缕炊烟。
⑽于是无可挽回地要坠入从前,黯然地走进童年的记忆,很悲壮地站到昨日以远、来日无多的路口,踯躅复踯躅。在乡邻目光的探询下,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⑾故乡,是生命的根,在抚摸生命之树的根须时,如果没有结出丰厚的果实来回报,那么你可曾以自己树冠的绿荫,给故乡人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
⑿你会想到自己没有做官,不是荣归故里;你不很富有,不是衣锦还乡;你也不是明星,不为故乡增色。也许,这并不重要,故乡无意苛求于你。只是你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⒀想到此,你会明白前人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感喟了。
⒁你会感喟自己是一只小鸟,在山外的天地里飞了一圈。感喟自己是一条鱼,在人生的江河了漫游一回。如今日暮乡关,想到故乡厚实的土地,能安歇你坎坷多愁的奔波,能抚慰你疲惫至极的心灵。于是你回乡,因为你是从这赤条条的来到世上,也是从这里背起行囊,怀着故乡的期待,开始一路风尘的跋涉。而今疲游知还,鸟归林,鱼归渊,回到了生命的源头,你不得不回望一下自己的漫漫长途,也不得不反躬自问:你留在山外世界的行踪足踪是否歪斜?你是否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你坐食的一饭一粥,是否取之有理有节?而对依旧贫瘠的土地,你是否无愧于心,无愧于乡呢?
⒂所以回乡,不只是回到往昔,回到记忆,而是回到生活的始发站,去审读自己生命行程
⒃回家也许你会生出丝丝愧疚,但会因亲情的抚慰而释然。
⒄回乡,面对养育你的土地,你想到故乡的厚恩,未有寸功的回报,你会怵然而惊。
⒅所以,我害怕回乡。
11.给文章拟一个适当的标题: ( 3分)
12. 作者一开头就说:“回家不是回乡。”从文中来看,回家和回乡的感觉有什么不同?(4分)
答:
13. 怎样理解第15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答:
14. 文章结尾,作者说“我害怕回乡。” 简要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害怕回乡?(3分)
答:
(三)(13分)
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饯去了,我就现在要!”
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子这里瞅上一眼。
“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在孩子子的屁股上。孩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采,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着她的孩子走开了。
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他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选自《中国青年》)
15.简要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
答:
16.第9节和第12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17.结合第13节和第14节中任意3处划线的语句, 分析小说中的这位“妇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4分)
答:
18.简要分析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3分)
答:
(四)(8分)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焦栝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登。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罗刹道:“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来。”罗刹即叫女童拿一柄芭蕉扇,执在旁边。行者探到喉咙之上见了道:“嫂嫂,我既饶你性命,不在腰肋之下搠个窟窿出来,还自口出。你把口张三张儿。”那罗刹果张开口。行者还作个焦栝虫,先飞出来,丁在芭蕉扇上。那罗刹不知,连张三次,叫:“叔叔出来罢。”行者化原身,拿了扇子,叫道:“我在此间不是?谢借了!谢借了!”拽开步,往前便走,小的们连忙开了门,放他出洞。
19.本文段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 >>,作者是 。(2分)
20.从本文段看,孙悟空已经机智地借到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但为什么后来他还要第二次、第三次再来此借取呢?请你结合本文段之后的有关内容简要回答。(3分)
答: 。
21.认真阅读本文段节选部分,举例说明这部小说大胆神奇的幻想艺术?(2分)
答: 。
三 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
(1)从此,我不再_____________
(2)想起了
提示: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四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
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③,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④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选自《说苑》卷六《复恩》)
【注释】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②不饮酒者杀人:不喝酒会死人的。③出死:
2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3处)。(3分)
秦 穆 公 尝 出 而 亡 其 骏 马 自 往 求 之 见 人 已 杀 其 马 方 共 食 其 肉 。
24.翻译(3分)
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
译文:
25、文章最后用“德出而福反”一句,对秦穆公作了评论,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里的“德”和“福”各指什么具体内容?(4分)
初三统测答案(2007.12)
一 基础
1. B
2.(1)“箫”改为“萧” (2)“谡”改为“稷”
3.要求句式相同(反问加对比),符合逻辑,语言通顺。(本题从严评分)
例如:空中的彩虹,你何必与坚固的拱桥比恒久呢?你自有你的绚丽。
天上的星星,你何必与火热的太阳比辉煌呢?你自有你的璀璨。
4.D
5.(1)一齐 (2)道歉 (3)通“伸”,伸张。(4)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6. (1) 斜晖脉脉水悠悠
(2)浊酒一杯家万里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鬓微霜,又何妨!
(5)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6)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1)应是正面的历史知名人物;(1分)简要概括该人物的主要性格品行即可。(1分)
(2)内容准确1分,语句流畅1分, 每种修辞手法各1分。若少10字左右要扣1分。
二 阅读
8.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朝廷(府)中而异(有所不同)。
9. 第一段:分析天下形势,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段:提出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建议。
10. 用先帝的事例来告诫后主(来强调)亲贤臣,远小人的重要性。
11. 害怕回乡/近乡情更怯/回乡有感
12.回家的感觉是亲切的,温馨的;而回乡的感觉是凝重、惆怅又略带伤感的。
13. 回到故乡,会引发我们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对自己人生之路的审视、梳理、反思和展望。
14.因为回乡会令人审视和梳理人生之路,而自己对养育过的土地、对故乡的厚恩却无以回报,所以作者会害怕回乡。
15 一位乡下孩子想吃冰激凌结果被母亲拒绝并打哭了,在众人的围观中,一位富有爱心的妇人假装认识孩子,为他买来了冰激凌,巧妙而自然地帮助了母子俩。
16 不能删去。周围人的反应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事情的发展,另一方面用这些人的自私与冷漠有力地反衬了那位妇人的仁慈与善良。
17.“快步走”、“蹲了下来”、“摸了摸”等动作描写,形象地表明了妇女对孩子的关心;说“亮亮又长高了”并对孩子母亲“点了点头,笑了笑,”表现了妇女在帮助孩子时很注重方法。由此可见,妇女是一位富有爱心,乐于且善于助人的善良人。
18. 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更完整;(1.5分)内容上揭示文章的中心,深化作品主题。(1.5分)
19 《西游记》,吴承恩
20 因为这次得到的是一把假的芭蕉扇,而第二次得到真的芭蕉扇后却又被牛魔王变成猪八戒的模样给骗回去了。
21 文中的孙悟空变成一只小虫子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头往上顶,脚往下蹬,这一情节体现了小说神奇的幻想。
三 作文
四 附加题 (从严评改)
23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3分。每划对一处得1分。)
24、于就是(就)按顺序(依次)给他们斟酒喝,杀他马匹的人都惭愧地离开了。(3分)
25、德:指秦穆公对杀自己骏马的人不但不治罪,反而给他们斟酒喝的宽厚美德。
福:指秦穆公遭晋国围攻时,食马人对他给予回报,为他解除了危难,并战胜了晋国。(各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