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新教材——外国诗四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
|
查询教学计划和设计的详细结果
|
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也是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以后英国最重要的诗人。其杰出成就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他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人,他和柯尔律共同开创了英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代,在诗艺上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二)他是20世纪欧美新诗理论的先驱,提出了一系列全新主张,把诗和诗人地位、使命和重要性提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三)他的代表作《序曲》、《廷腾寺》、《永生的信息》等诗,开了20世纪现代诗风的先河,因此而被称为“第一位现代诗人”。(四)在自然与上帝、自然与人生、自然与童年的关系上,他用诗歌表达了一整套新颖独特的哲理。(五)他首创了一种洗尽铅华的新型诗歌用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直至今日的诗人。(六)他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观点描写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纯良品德和坚忍意志。(七)他热心关注国家命运和欧洲政治形势,为当时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反抗拿破仑帝国侵略压迫的各国人民写了不少激情洋溢的赞歌。(八)在诗歌体裁方面,他使素体诗和十四行诗获得了新的生命和力量。
令人遗憾的是他中年以后政治立场转向保守甚至反动,其诗才焕发、佳作迭出的鼎盛时期只持续了十年左右,此后即渐趋笔涩神枯,基本没有重要作品问世。
--节录自《华兹华斯诗歌精选·译者前记》
卡片2:录黄杲炘先生的译诗以备参考
孤 独 的 收 割 人
看哪,那孤独的高地姑娘--
形单影只地在那田野里!
她独自收割,她独自歌唱。
停下听,或悄悄离去!
她一个人割,她一个人捆,
唱的是一种哀怨的歌声;
听啊!这幽深的山谷里面。
已完全被她的歌声充满。
旅行在阿拉伯沙漠的人,
疲乏地歇息在荫凉地方;
夜莺的歌受他们的欢迎,
却比不上这种歌唱;
春天里,杜鹃一声声号啼
在最远的赫布里底响起,
打破群岛间海上的寂静,
但不如这歌声激动人心。
谁能告诉我她在唱什么?
也许这哀哀不绝的歌声
在唱早已过去的辛酸事
或很久以前的战争;
要不,她在唱通俗的小曲--
唱如今人们熟悉的东西?
或者是痛苦、损失和悲哀?--
它们曾发生,还可能重来。
不管这姑娘唱的是什么,
她的歌却好像没完没了;
我看她一边唱一边干活,
看她弯着腰使镰刀;
我一动不动默默听她唱;
后来我走上前面的山冈,
她的歌我虽再也听不见,
那曲调却久久留在心间。
索引
①《华兹华斯抒情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②《华兹华斯诗歌精选》(北岳文艺出版社)
③诗人:“孤独的收割人”
--华兹华斯的名诗《孤独的收割人》赏析
(《名作欣赏》2000年第1期)
④《世界名诗鉴赏词典》(辜正坤主编)
(设计者:江苏省姜堰中学陈章明、刘婷)
我愿意是激流
裴多菲
[自读导言]
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解说]
裴多菲的这首诗写在诗人与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它不同于莎士比亚式的仰慕思念,也不同于舒婷式的比翼双飞,而是一种对爱的无私的奉献,这种感情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熏陶,因此讨论感悟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美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自读程序]
听朗诵录音或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解说]
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新异宜人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剂。尤其是学习抒情诗时,采用听配乐朗诵或教师范读的方式,可以营造出一种弥漫着浓浓抒情意味的独特情境,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
学生自行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
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
明确: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可以概括为几组、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由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的表现。
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解说]
诗歌离不开形象的塑造,这些形象是作者精心挑选的,最能表现诗歌的主旨和感情。它们常常具有生动鲜明的特征。这首爱情诗运用大量比喻性的形象,将无形的爱情物象化,显得生动具体,诗人的丰富热烈的感情由此得到充分的抒发。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握住这些形象的特征,才能较深刻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感情。这样安排教学活动,也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的一般认知规律。
教学中采用讨论研究的方法既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深入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
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我愿意”“只要”。
这样写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讨论:这首诗多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明确: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满足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的飘来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飘泊和苍凉。但“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辉煌,诗人甘愿飘泊。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明确: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计划和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高二新教材——外国诗四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科学技术神通广大(义务教材第十册) |
下一篇文章: 《科学技术神通广大》教学设计说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