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高中二年级 >> 语文高中二年级期末考试 >> 正文

 

[组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模拟试题

查询语高二上末的详细结果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模拟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文学常识(共39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诗中有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 )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王维 C、欧阳修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 )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3、以下对中国古代史书体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传》——编年体;《战国策》——断代史;《史记》——纪传体;《汉书》——国别体

B、《左传》——断代史;《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编年体

C、《左传》——编年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断代史;《汉书》——国别体

D、《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断代史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櫆、姚鼐等。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6、“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 的赞语。

7、唐有两大文学运动,分别是 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 ”。

8、宋代词坛分为二大词派,分别是以柳永、秦观、 等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辛弃疾 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9、宋代词人苏轼曾用“郊寒岛瘦”来形容中唐时期 在诗歌内容与艺术手法上的相似特征。

10、“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87分)

三、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8分)。

11、 (1)人生自得须尽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

A、 (2)战士军前半死生,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

(3)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B、 (4)山一程,水一程, 。(纳兰性德《长相思》)

(5)漠漠水田飞白鹭, ,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C、 (6)细微风岸,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7) ,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 (8)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四、诗歌鉴赏(共17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13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2、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4—16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4、本诗写景有何特点?(2分)

15、简析颔联,尾联分别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16、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19题(共12分)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患祸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7、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忧劳可以兴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事不目见耳闻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8、与“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赵尝五战于秦

19、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3分)

(2)、夫患祸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20~23题。(14分)

徐徽言,字彦猷,衢之西安人。少为诸生,泛涉书传。金人围太原,分兵绝饷道,自隰、石以北,命令不通者累月。徽言以三千人渡河,一战破之。迁武经郎、知晋宁军兼岚石路沿边安抚使。金人忌徽言,欲速拔晋宁以除患。建炎二年冬,自蒲津涉河围之。先是徽言移①府州,约折可求夹攻金人。可求降,金将娄宿挟至城下以招徽言。徽言故与可求为姻,乃登陴以大义噍②数之。可求仰曰:“君于我胡大无情。” 徽言摄弓厉言曰:“尔于国家不有情,我尚于尔何情?宁惟我无情,此矢尤无情!”一发中之,可求走。金进攻数败,不得志,围之益急。徽言自度不支,凡守具悉火之。仗剑坐堂上,慷慨语将士:“我天子守土臣,义不见蔑敌手。”因拔佩刀自拟,左右号救持之急。金兵猥③至,挟徽言以去。娄宿就见徽言,语曰:“二帝北去,尔其为谁守此?” 徽言曰:“吾为建炎天子守。”娄宿曰:“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徽言怒曰:“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将以死报太祖、太宗地下,庸知其他!”娄宿又出金制曰:“能少屈,当使汝世帅延安,陕地并有之。”徽言益怒,骂曰:“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汝当亲刃我,不可使余人见加。”娄宿举戟向之,觊其惧状。徽言披衽迎刃,意象自若。饮 以 酒 持 杯 掷 娄 宿 曰 我 尚 饮汝 酒 乎 慢 骂 不 已 金 人 知 不 可 屈 遂 射 杀 之。

注释:①移:公文名称,这里作动词。②噍:jiào,责备。③猥:形容人多。

(节选自《宋史•忠义》)

20、对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金人忌徽言,欲速拔晋宁以除患 拔:攻下

B.义不见蔑敌手 见:看见

C.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 尸:陈尸示众

D.徽言披衽迎刃,意象自若。 意:神情

21、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太原之战中徐徽言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太原被包围、粮道被切断、军令数月不通的情况下,他率军渡过黄河,一举歼灭金军。

B、在金人围攻蒲津的恶战中,面对主动前来劝降的折可求,徐徽言义正词严地痛斥他变节投降的行为并以一箭来表示大义灭亲的态度。

C、徐徽言在城池即将被金人攻破之时,把守城器械全部烧掉;然后慷慨陈词,自己是天子的守土臣;并以自刎来表示宁死不受辱的决心。

D、娄宿诱降徐徽言遭到失败,便举戟指向徐徽言,以此迫他屈服。徐徽言镇静自若,拿杯掷向娄宿,骂不绝口,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22、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3分)

(2)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3分)

23、用“/”为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2分)

饮 以 酒 持 杯 掷 娄 宿 曰 我 尚 饮 汝 酒 乎 慢 骂 不 已 金 人 知 不 可 屈遂 射 杀 之。

七、现代文阅读鉴赏(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那 树

王鼎钧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熟悉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四周的树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摇,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

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贡。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长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它依然绿着。

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闲地停住的地方。幼稚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子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在那枝丫间跳跃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60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重,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与树为邻的一位老太太偏说她听到老树叹息,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哮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一个人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两个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冰。他们带利斧和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超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未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选文有删改)

24、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计程车司机和乘客的话语,十分清楚地表明,这棵大树已经成为历史车轮前进的障碍,它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再也没有人需要它了。

B.文中说“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而不说“交通专家决定砍去那棵树”,意在表现交通专家的专横,也表现大树不可改变的悲剧结局。

C.散文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饱含作者的爱憎感情,如“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它们的传统是引领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

D.大树最终在电锯声中倒下了,大树的叹息是对一个生命结束的惋惜和无奈,隐含作者对只顾建设发展,破坏自然的短视行为的忧虑和非议。

E.本文想像大胆而丰富,笔法虚实相生,语言美丽含蓄,构思新奇独特,诗化的比喻、鲜明的对比、悠长的情韵,为读者留下了极大的审美空间。

F.作者在行文之间流露出对大树的依恋哀悼之情,但作者也清楚地熟悉到大树的命运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大树的悲剧结局是无可避免的。

25、文章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大树悲剧的震撼力。请结合原文,就对比、拟人的艺术手法各举一例加以简要赏析。(6分)

26、文章中大树的形象,有人认为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也有人认为是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象征,还有人认为是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的象征。阅读全文后,大树的形象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把这种感受写成一段赏析性文字。(100字左右,6分)

(二)阅读下面实用文段,完成27~28题。(18分)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的。“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难更为可怕的灾难---“钱灾”,如1997年以来人们谈虎色变的金融危机。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在货币信号化电子化的时代,我们要格外小心。

“钱”升腾为泡沫,可以说古而有之。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古老形态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的价位。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幅度不大,房地产却在疯炒,一时间,炒得仅东京地区的地产价值,一旦变换为“钱”,就可以把整个美国买下。经济泡沫一旦破灭,迄今十年不振。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值得作历史的审阅。在十九世纪,讲科学,英国走在美国前面;讲人均资源和人均资本,澳大利亚比美国高得多,但是20世纪以来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却一直赶不上美国。虽然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烧到美国本土,但是澳大利亚同样占了这样的便宜。经济学家发现,在土地、劳动、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环境这些重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容量能够比得上美国,这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而且一旦形成优势,将长期发挥作用。靠这种“国家增长能力”的依托,钱,才真正成为有源活水。

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但是,这种追求需要必要的制度来规范。历史和现实都让我们看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也带来从小扒手到大海盗、从以权谋私到豆腐渣工程等许多丑恶的东西。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变异,值得我们非凡注重。

从兽皮到纸币,从纸币到电子符号,“钱”走完了几千年的历程。在新千年里,“钱”还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直至“钱”真正看不见,人类社会最终进化到不需要“钱”,货币最终消失为止。在此之前,人类在尽享“钱”的好处的同时,能否有效地避免“钱灾”洪水来袭,将是新千年一开始就面临的挑战。

(节选自王则柯的《钱》)

27、下面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 】 (6分)

A.“钱”顺着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等尽可能使钱方便的逻辑方向发展,最后必然出现比自然灾难还严重的“钱灾”。

B.在货币信号化金融电子化的时代,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由于受到周边发达国家的经济控制,轻易爆发金融危机。

C.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经济增长幅度不大的情况下,疯炒房地产,从而导致经济元气大伤,经济发展多年停滞不前。

D.20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发展能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就是两个原因:一是它没有遭受战乱,二是有市场容量的优势。

E.只要普遍提高人民的购买力,整合市场,进而形成市场容量的优势,我们就一定能有效地避免“钱灾”洪水的袭击。

F.盗窃、抢掠、以权谋私、豆腐渣工程等丑恶东西的出现,有力地表明,对钱和财富的追求会带来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

28、在文段中,“钱灾”具体指的是什么?作者认为避免“钱灾”的两个主要途径是什么?(4分)

29、根据文段,参考下面补充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钱”的看法。(要求有观点,有理据,有分析。120字左右。8分)

(1)做金钱的主人,要害是戒除对金钱的占有欲,抱一种不占有的态度。也就是真正把钱看作身外之物,不管是已到手的还是将到手的,都与之拉开距离,随时可以放弃。只有这样,才能在金钱面前保持自由的心态,做一个自由人。凡是对钱抱占有态度的人,他同时也就被钱占有,成了钱的奴隶,如同古希腊哲学家彼翁在谈到一个富有的守财奴时所说:“他并没有得到财富,而是财富得到了他。”

(周国平《谈钱》)

(2)钱是水,它吸引一切,渗透一切,融通一切,无所不在。它自身没有外形,随容器走,在公家保险柜里就是公款,发到个人手上就姓了私人姓名;把握在老板手里叫资金,落到贪官手里成罪证,赚了不该赚的银两就叫暴利,付了应得的付出就叫良心。

(摘自《散文·海外版》)

第三部分 文字表达(共24分)

八、诗歌赏析

30、请就以下诗歌写一篇赏析文章(400字左右,24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答案

12、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13、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以上为登岳阳楼)

14、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都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景中含情,情景交融;选取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

15、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则生动地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16、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友谊。

17、A(A项与例句同为使动用法;B项“目”为名词作状语;C项“完”为形容词作动词;D项“哀”为为动用法)

18、C项与例句同为被动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定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

19、

20【文言词语】(3分) B(见:表被动,“被”的意思)

21【内容归纳】(3分)B(金人围困的地点是晋宁,而不是蒲津:折可求是在金人的挟持下劝降徐徽言的,并非“主动劝降”。)

22【文言翻译】(6分)

(1)我的军队已经南下了,中原的形势还不清楚,你又何必辛劳为难自己呢?

(2)会让你世代统管延安城,整个陕地都归你所有了。

评分说明:(1)大意1分,“南”1分, “何自苦为”句式1分;(2)大意1分,“帅”1分,“举”1分。

23【断句标点】(2分)

饮以酒 / 持杯掷娄宿曰 / 我尚饮汝酒乎 / 慢骂不已 / 金人知不可屈 / 遂射杀之。

24【文意理解和赏析】(6分)

A F(A大树的价值是永远不会失去的,况且“历史前进的车轮”是不会因为一棵大树所阻碍的。F“大树的命运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大树的悲剧结局无可避免的”这一说法不合文意,应该可以采取办法,人与大树和谐相处)

25【技法赏析】(6分)

对比举例:①大树给人以好处,善待人类,而人类却残酷地砍伐它,形成对比。这一对比突出了大树的伟大,更能引发读者对大树命运的悲愤之情。 ②车站、水果摊、幼稚园可以搬走,鸟类可以迁移,躲开黄尘、喧嚣,但大树依然在那儿屹立不动,始终绿着,这一对比表现了大树的顽强、执著,更能引发读者对大树的深深敬意,感佩大树面对死亡的勇气。 ③日月光华,周道如砥,而大树的断根在柏油下闷死,这种对比的残酷,揭示了某些城市的建设发展以破坏自然为代价(或:表明在时尚文化的严重冲击下,传统文明逐渐丧失)令人痛惜。(学生找出其他的对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刽子手砍伐时表现出来的冷酷和老树被伐时的悲惨的对比。)

拟人举例:伐树一幕,作者用“咬”“嚼碎”来写电锯锯树的情形;用“呻吟”“叹气,一声一声,像严重的气喘病”,来写老树被砍伐时的惨状。这样写,形象地表现了破坏者的冷酷、凶狠,老树命运的凄惨,使读者的感受真切、强烈,对破坏者的愤慨更深,对大树的悲悯之情也更深。(学生找出其他的拟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评分说明:写出对比和拟人内容各1分;分析其作用各1分;分析能紧扣悲剧各1分。

26【形象赏析】(6分)

答案举例:

(1)老树象征着一种顽强的原始生命力。“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等处,写出了老树生命力很强。它生气勃勃,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即使一息尚存,也要坚持到底。

(2)老树是大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象征。炎热的夏日,它为行人布施浓阴和清凉;在雨天,它给行人带来从容;它为鸟儿造就歌唱筑巢的天堂,让孩子们和情侣有各自舒服的场所。大树阴护了众人,为人和动物提供了种种方便,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老树的和睦相安,即表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3)老树象征着现代化进程中大机器工业文明对传统文明的紧逼与蚕食。“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米一千米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大树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阻碍,终于被屠杀;“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这是古朴、原始的传统文化的最终命运——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分崩离析,最终被遗忘。

评分说明:观点,1分;恰当引用文章相关语句,2分;分析合理,2分;语言通顺,1分。学生写出其他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7【文意理解分析】(6分)

C F(A“钱灾”不是“钱”发展的必然结果; B“周边发达国家的经济控制”不合文意; D“市场容量的优势”和“没有遭受过战乱”只是因素之一,同时,“土地、劳动、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环境”等也是重要因素;E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大市场容量”是 避免“钱灾”洪水袭击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不一定就能避免“钱灾”的袭击,表述过于绝对化。)

评分说明:每选对一项给3分。

28【内容概括】(4分)

(1)“钱灾”具体指国家金融危机,或“钱”升腾为泡沫;过于追求“钱”的各种丑恶现象。(每点1分,共2分)

(2)途径是:提高国家内部增长能力;必要的制度规范。(每点1分,共2分)

29【应用探究】(8分)

评分说明:观点,2分;理据,2分;分析,2分;语言通顺,2分。

此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统一,按上述评分说明评分。补充材料一、二,就是答案举例之一。若考生完全是照抄文段内容或补充材料,则不给分。要求考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30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歌鉴赏

《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这首诗即与裴迪相酬为乐之作。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四周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友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那么,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请看颔联: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不是有几分相似吗?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这位先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拟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吗?

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广州市普通高中语必修调研测试答案 第4页,共4页

徐徽言字彦猷,衢州西安人。小时候读书时,就广泛地阅读书传。金国人围攻太原,并分派部队截断了宋军的运粮道路,从隰州石州以北(的地区),(宋)军令无法通达已有多月。徐徽言率领三千人渡过黄河,一战就打败金军。(因此)授职担任武经郎,掌管晋宁的军队,兼任岚石路沿边安抚使。金人忌怕徐徽言,想迅速攻下晋宁来消除祸患。建炎二年的冬天,金军从蒲津渡过黄河围攻徐徽言。在此之前,徐徽言送书信给府州,约请折可求攻打金军。但折可求却投降了金军,金人将领娄宿挟持着折可求到城墙下来劝降徐徽言。徐徽言原来与折可求是亲家,他便登上城墙大义凛然地责骂折可求。折可求仰望城墙说:“您对我为什么这么无情啊?”徐徽言拉开弓箭厉声说道:“你对国家没有情义,我还对你有什么情义(可言)?难道只有我无情吗,这支箭更无情!”一箭射中了折可求,折可求逃跑了。金军多次进攻都失败了,(因为)未能达到目的,(所以)围攻(宋军)就更加急迫了。徐徽言自己估计支撑不下去了,就把守城的器具全部烧掉。他手持宝剑,坐在大堂之上,慷慨激昂地对将士们说:“我是替天子守卫国土的大臣,要坚守气节而不能落入敌手受辱。”于是拔出佩刀自刎,他的部下急忙大呼并救了他。金兵大批地赶到,并挟持徐徽言离开了。娄宿见到徐徽言,告诉他说:“你们宋朝的两个皇帝都已经逃到北方去了,你还为谁守卫这个地方呢?”徐徽言说:“我为建炎皇帝守卫(国土)。”娄宿说:“我军已经南下,中原的情势还不可能知道,你又何必自己为难自己呢?”徐徽言大怒,说:“我恨不得把你们的尸体拿去示众,再回去参见皇帝,我(只知道)要以死报太祖、太宗的地下亡灵,难道还要知道其他什么吗?”娄宿又拿出金国皇帝的命令说:“你假如能稍微屈服一下,会世代统管延安城,整个陕地全都归你所有了。”徐徽言更加愤怒,骂道:“我承受着国家宽厚的恩典,(为国而)死正是我的归所,我这双膝盖难道会为你们弯的吗?你应当亲手杀了我,(但)不能让其他人来羞辱。”娄宿举起戟对着徐徽言,希望看到他害怕的样子。徐徽言坦开衣襟,迎着刀刃,神情镇静自若。喝下一杯酒,拿起酒杯掷向娄宿说:“我还能喝你的酒吗?”接着不停地大骂娄宿。金军知道徐徽言是不可能屈服的了,于是射箭杀了他。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高二上末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模拟试题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山东昌邑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广丰中学 高二语文期终考试试卷
    《 短 文 两 篇 》
    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科试卷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语文同步课课练:装在套子里的人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评估测试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点将过关练习
    《宇宙的边疆》同步练习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摸底考…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5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7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8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上学期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我有一个梦想》同步练习3
    中学语文学习方法和研究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师说》练习题
    东埔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题
    下学期高二语文质量检测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高二年级 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14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16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3
    东北育才学校周练测试卷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18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高二级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秋季学期高二语文段考(2)试题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题卷
    第一学期期终高二语文考试
    上学期齐市普校联考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高二语文上学期综合模拟题
    《演讲词》扩展练习
    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延伸阅读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第三册背诵竞赛
    高中语文第三册背诵课文集锦填空版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新教材,一…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新教材,一…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阿房宫赋》习题
    高二语文试卷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守财奴》同步练习
    《守财奴》练习测试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10
    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必修四“笔落惊风雨”检测
    苏教版必修四第四专题检测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专题综合测…
    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下学期高二语文质量检测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题
    中学语文学习方法和研究
    下学期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广州市高二语文会考模拟试题
    第二学期长兴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乐清育才中学高二培优班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新教材)期末…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促织拓展练习
    作 文 教 学 反 思
    北京名校试题精选:文言文第五单元检…
    下学期高二语文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新教材)期末…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
    东北育才学校周练测试卷高二语文(上学…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
    东埔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上学期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文言文第五单元检测
    作 文 教 学 反 思
    《道士塔》同步练习
    《唐诗宋词选修》阶段测试(唐诗部分…
    《名著导读》专项测试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 文 试 卷
    下学期高二语文联考题(含答案)
    延伸阅读
    高中二年级语文专题练习5
    第二学期长兴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素质评估答案
    成语学习文言词语答案
    普通高中必修模块语文调研测试
    最新语文教材第三册名句练习
    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题语文
    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强化训练语文(必修…
    江安中学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病梅馆记课堂练习
    期末高二语文试题
    高二年下学期期末跟踪考试 语文
    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高中二年级语文专题练习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江安中学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A…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摸底检测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语文学科试卷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终考试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抽测题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试卷(A)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试题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我有一个梦想》练一练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试卷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质量调研试题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 文 试 卷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 二 语 文 试 卷
    第二学期中段考复习试题
    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四册练习题
    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质检复习题
    诗词名句
    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调查测试语文试题
    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醴陵一中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醴陵一中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
    阅读高速路
    高 二 语 文 期 末 测 试
    高 二 语 文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高中二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中语文第四册6单元检测题
    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检测(高二语文)
    高中二年级语文专题练习
    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职高高二语文测试题
    高中二年级语文专题练习
    高中二年级语文专题训练14
    高中二年级语文专题练习
    高中二年级语文专题练习8
    高中二年级(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中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中第三册语文半期测试题
    高中二年级语文专题练习
    第一学期高二月考试卷
    高中二年级语文专题练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训练
    高中二年级语文专题练习
    高中二年级语文专题练习1
    高中第三册期中语文考试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测验卷
    高中第二册语文素质训练同步试卷—第…
    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一检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测验卷
    高中语文第三册一、二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第3册期终考试试卷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检测题(现代…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第四册5单元检测题
    高中二年级语文专题练习10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高中二年级语文专题练习
    高中语文第三册综合练习题
    高中二年级语文专题练习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高二3册散文单元练习
    高中语文(试验本)第四册期末素质检…
    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高中二年级语文专题练习6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复习指导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综合检测题
    高中语文第四册半期考试题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3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4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全册语文复习提纲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测试题
    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学期期考试题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