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一篇文章,首先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这就是文章的主旨,有了主旨,如何把主旨传达给读者呢?具体事例就是我们向读者传达主旨的凭借,而具体事例只能靠叙述来告诉读者,所以,叙述是记叙文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在叙述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叙述中要交待清事情的六个要素。因为,只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齐全的事例,才叫做完整的事例,读者才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不产生疑问,才能把事情看明白,同学们回忆我们所学的文章,无一不是六个要素清晰明了,这是叙述中首要做到的。
(二)在叙述中要交待清因果关系。任何内容都存在因果关系,只有把因果关系交待明白,叙述清楚,读者才能明白,了解。我们不少同学,叙述起来,有头无尾,总是不完整,其主要原因就是因果关系不清楚,例如,有些同学“写”我真盼着下课铃声快些响起,我好早点儿回家。“为什么呢?没写明白,如果写成“我上午没吃好早点,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我真盼着下课的铃声快些响起,我好早点儿回家,填饱肚子。”因果关系就明白了,读者也就没有疑问了。
(三)叙述的要准确,符合生活的实际,作文来源于生活,它是生活的真实再现,假话,假事是没有感染力的,我们的叙述就要求准确,不要任意改变生活的原形,更不要不符合生活的实际,在这方面,我们的语文课的课文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那每一件事的叙述都准确无误,每一件事的叙述都是生活的再现,都能勾起我们对类似生活的回忆,这就产生了叙述的效果,使我们所叙述的事让读者产生了共鸣。
(四)叙述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叙述只要把事情,把内容说清楚就完成了任务,不要没完没了,拖泥带水,我们有些同学,没有想好,没有组织好自己叙述的语言,说起来东拉西扯,漫无边际,这样的叙述只能让读者厌烦。
(五)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叙述一定要有顺序,或按时间、或按地点、或按方位、或按总分、或按并列、或按递进、或按转折……只有这样,顺序才能清楚。我们有些同学叙述起来,没有思考好顺序,颠三倒四,或拉过来又扯过去,使读者感到混乱。
有了符合要求的叙述,掌握了正确的叙述方法,还不能写出生动、具体的作文来。因为,我们的写作,不只是告诉给读者我所做的,所经历的事,这样,读者就不会有深刻印象,也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作文最重要的任务是把所写的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如见其面、如观其形、如闻其声、如看其景,这样,读者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才能使文章具体感人,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叙述是完成不了这,这就要靠描写,描写的作用就是把叙述的内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描写有以下几种,各有其不同的作用:
1. 景物的描写。任何事都处在一定的景物之中,我们在叙述事的同时,如能把景物描写出来,就能渲染气氛,烘托中心,表达作者的感情。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写到“天冷极了,还下着大雪,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黑又冷的夜晚,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在街上慢慢地走着……”笔墨不多,却使我们看到了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景物,看到了衣服单薄,光头赤脚的小女孩形象,使我们的心都感到无比寒冷,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无限的同情,使我们感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罪恶,这正是景物描写的作用。
2. 环境和场面描写,把事情所处的环境和场面写出来,能使作文更加具体,能用无声的语言,传达给读者内心的感受,更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例如:冰心的《小橘灯》一文,在写“我”去探访小姑娘家时有一段描写:“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白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通过文段描写,我们看出小姑娘的家非常贫穷,妈妈还病得很重,面对爸爸不在家,妈妈病重、生活困难的情况,小姑娘勇敢地挑起了照顾妈妈,维持生活的重担。由此,我们对小姑娘产生了无限的疼爱和敬意,而这正是作者转达给读者的心声。读了这段描写,谁又不能不被感动呢?
3. 心情和心理的描写。写出作者的心情和心理,是为了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是为了用自己的情去调动读者的情,是为了使作者和读者“情相通,心相连”这样才能达到通过文章,沟通读者和作者的目的,才能使读者也受到感染,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当写到“我”看到父亲为我去和脚夫讨价时写到“我当时嫌他迂,但现在想来,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当时他不理解父亲,更没有理解到那浓浓的父爱。如今,他也作父亲了,终于理解了父亲,从而产生对自己深深的自责,觉得当时的表现太不应该了,这就是作者的心情描写,这就使读者不但看到了“文”还看到了作者的“心”。又如冰心的《小橘灯》一文,当小姑娘给“我”制作了小橘灯,我提着它走在山路上,写到“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