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总复习(三)写作教案
|
查询语文教育和教学的详细结果
|
”。因此,要学会正确使用一些习惯用语和少数惯用文言词语。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按教学目标要求,与学生一起逐条总结写作规律。
1.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
审题,是作文第一件要事。只要你动笔写文章,就存在一个审题问题。我们常常看见别人面对稿纸咬笔深思,那就是在审题。有的同学则不然。题目一到手,铺纸提笔就写,随心所欲,这是很不可取的。要知道,首步走稳,行文顺畅;首步走错,全篇受挫,“偏题”、“走题”就会出现。
审题,首先是命题作文的审题。题目,往往是内容范围与中心思想的集中与概括。命题作文的审题,可分四步走:①逐字逐词研究题目,初步了解题目的含义;②抓住题目中心词语,仔细推敲,并研究它的附加条件,进一步理解题目的含义;③思考题目所提示的文章体裁,选材范围,中心内容;④对照题目,检查自己所想的体裁、题材、中心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这里要指出的是,命题作文审题确定文章体裁和选材范围之后,必须立即确定文章的重点。确定文章重点则必须抓题眼。一般说来,用一句话做题目的,要抓住它的谓语部分;用词组做题目的,要抓住修饰性或限制性的词语;用一个词做题目的,要抓住其引申义和象征意义,进行适当的联想;有正副标题的,一般要抓副标题。
审题,提供材料作文如何审题呢?这类作文又叫“条件作文”。这类作文,在日常生活中,涉及面大,用途很广,更要认真学习写好“条件作文”,“条件作文”中的“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供的“材料”,这是作文的依据性条件;一是提出的“要求”(如限定文体、限定选材范围、限定字数等),这是限制性条件。命题作文审题要紧紧抓住题目,条件作文的审题要紧紧抓住条件。不顾“条件”而去写“条件作文”,写出的“条件作文”必然不符合“条件”。“条件作文”的限制性条件(即“要求”),一般是具体的、直露的;而“依据性”的“条件”(即“材料”),有的是具体的、明确的,也有的是表面具体而实质抽象的。如1992年高考作文:选择所提供的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这种条件作文就要“引申发挥”,特别要读懂原文,消化内容,抓住精神实质。只有在抓住材料的“内涵”条件之后,才能动手写作;只有准确地审题、审材料,才能为行文奠定成功的基础。
2.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材料充实。
这是对内容的主要要求。所谓“思想健康”,是说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倾向性要健康,积极向上。肯定思想要健康,并不是说文章中不能有揭示人们的缺陷和社会弊端的内容,而是要看对这些内容作者所持的态度。例如1994年写《尝试》,有考生写的内容是尝试做小偷,还有写尝试恋爱,尝试恶作剧。如此等等这样的事实,无论怎么真实具体,怎么生动形象,是得不到好评的。高考要求作文思想健康是可以理解的,它的目的是要选择合格的人才。合格人才首先要求思想认识合格。
对整篇文章来说,思想内容要健康,对单项小作文来说,也有一个思想健康的要求。一个作文片段,相对来说也有一个内容主旨。这个主旨内容显示一个什么倾向性,也很重要。那些在命题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写出的片断,思想内容积极向上,一定能得到人们的称赞。
下面说说中心明确。中心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简称,也就是作文评分表中“立意”的“意”。所谓中心明确,就是指在一篇作文中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文章始终,统率所有的材料。
“材料充实”是指在记叙文中记叙描写的人物事件具体实在,当然不是东扯西拉,信马由缰地编故事。议论文中的论据充分,也不是毫无目的地罗列堆砌论据材料。
3.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
语言规范,主要指的是不生造词语,不乱用方言。不能文白夹杂;注意句式规范。准确是将词语运用贴切,符合实际。连贯是指句子组合得当,上下句衔接自然,顺序合理流畅。得体是指语言表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要恰如其分。人们的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场合不同,表现在语言上往往千差万别。此外文体不同,语体不同,感情色彩不同,敬说谦说的区别,表现在语言上也应泾渭分明。这些都是语言得体的要求。另外,在议论文写作中语言不能过激,口吻要恰当,尤其是书信体文章,语言得体更应讲究、是劝勉,是愤激,是商榷,是谦恭,要区别对象条件反复斟酌。
4.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结构完整,并不指的是简简单单的有头有尾,过渡、照应、布局周密都是结构方面的内容。写记叙文,我们可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采用纵式结构,以空间为线索组织材料,采用横式结构,或采用时间为经,空间为缔组织材料的纵横交叉式结构,还有以感情等为线索结构全文的。写议论文可用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来安排结构,写说明文可根据说明顺序不同采用纵式或横式结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等。
5.符合文体要求。
记叙能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能具体、生动;说明能把握特征,语言简明;议论能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合理;观察准确,联想恰当,想象合理;应用文的写作符合格式及行文习惯。
文章符合文体要求,即是说,记叙文要求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议论文要求主要运用议论和说明的表达方式而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方式。写记叙文,要达到清楚完整的目的,应有明确的线索,注意结构完整。要做到详略得当,必须明确中心,注意剪裁,描写要具体生动,必须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并注意多角度表述,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为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用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借图表等)。议论文章论点要明确,尽可能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明确的句子表述文章的观点。论证合理,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喻证法、对比法、引证法、归谬法、引申法等)。观察要准确就应注意抓住观察的对象的特点,注意观察点的选择,观察顺序要交代清楚。联想恰当,是相似联想,相似点要明确;是相关联想,相关点要交代清楚;是相反联想,对比的目的要明白。应用文写作,在考试中主要是检测格式是否规范,标题、称呼、落款等等,不可忽视。
下面简要说说记叙文、议论文和单项作文的命题类型及范围、要求。
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试题可分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大类。材料作文中又有扩写、缩写、改写、续写、看图作文等特殊形式。扩写应根据原材料内容进行合理联想、想象、推理,扩充内容。缩写是对原材料的提炼和压缩,不能添加新内容。改写要忠实原文,可对“供料”进行改造,但不可随意增补虚构原文中没有的内容。续写要抓住原文的内容暗示,注意原文文风和语言风格。看图作文则要注意构图特点,标题及文字提示的意义。近年来有一种根据材料内容(有的是寓意)写记叙文的新题型。这种作文要注意文章内容体现供料主旨。若是写由几则材料组成供料的议论文,应注意捕捉各则材料的公共联系,不能仅就一则材料立意。如果是写寓意型供料议论文,吃透寓意又是关键。
由于高考(或竞赛)多是写议论文,下面简介一下议论文的四种常见模式。①评述性议论文。是针对简述的事实进行评述的议论文。可根据“叙”(简述评议的对象)、“按”(对评述对象进行概括阐释)、“评”(对评述对象进行分析评论)、“联”(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结”(对全文进行总结)这样五步要求写作。②引申性议论文。是以某一事实作为缘由引起对另一相关内容进行议论的议论文。可根据“叙”(叙述作为原由的材料)、“提”(对原由材料进行概括)。“引”(由概括内容引出另一相关事实)、“论”(抛开原由材料对引出的事实进行分析议论)、“结”(对全文进行总结)这样五步要求写作。③阐明性议论文,是阐述某种观点正确的议论文。可根据“叙”(叙述需要阐明的观点,论题)、“阐”(对揭示的观点、论题进行阐释)、“正”(用事实道理正面论证)、“反”(用事实道理反面论证)、“结”(总结全文,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五步要求写作。④批驳性议论文。是揭露或驳斥不正确论点的议论文,可根据“树”(提出反面论点,树立靶子)、“析”(通过分析指出反面论点的错误症结,找出驳论的“点”)、“驳”(运用事实道理有针对性地进行驳斥)、“联”(适当联系实际)、“立”(破中有立,提出正面主张)这样五步要求写作。
对单项作文来说,范围包括心理活动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这类作文由于只是一个片断,80%以上的篇幅应用来表现命题内容要点。开头、结尾要干脆利落,补写论据材料、补写开头、补写结论、仿写语句等片断作文,要注意原文暗示。应用文包括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槁、申请书、说明书等。
(二)典型试题分析。
1.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
②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
②补写200字左右。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
这道小作文题属于记叙文中的补写。要求学生根据情境补写情节片段,重在考查作文能力中的“想象要合理”“描写具体、生动”两个考点。从考场作文看,能够达到情节合理、衔接自然、立意深刻、语言流畅的佳作并不多见,大多数文章在内容和表达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一是审题不准。该题特点之一是或明或暗地提示了较多的限制条件,从而加大了审题难度。而相当数量的考生恰恰因为没有审清题目而严重丢分,有的甚至满盘皆输。审题不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没有抓住题目中关键词“只”字,正确理解“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含义。本应重点写小乐受到教育后的思想变化及行为,却把笔墨放在次要人物妈妈(爸爸或爷爷,奶奶等)教育小乐的过程,或赞颂妈妈热爱工作、助人为乐的精神上。(2)题目要求中明确指出“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有些作文在情节设置上与开头结尾却明显不接。题目开头分明提示小乐“看见”妈妈只洗了一只鞋,“而另一只鞋没有洗”,却虚构到处找鞋的情节,或毫不生疑,拿起鞋就动手洗起来,造成与“开头”不衔接;结尾明明暗示另一只鞋已洗净晾干,却非要让小乐穿上“另外一双鞋”,或不交待时间,似乎刚洗完就穿上了,造成与结尾不衔接。审题中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考生阅读理解材料、分析综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文教育和教学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高考总复习(三)写作教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孔雀东南飞(并序)(3课时) |
下一篇文章: >教案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