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抒情与哲理中表达深邃
|
强烈的“恋母情结”和对象征生命与文化的“神”的礼赞:“神最多的地方是亚细亚/丝绸一样柔软地盛在母亲瞳仁里/慈悲的光芒 辉映着古长城/风化的传说和沙漠中金色的驼影/我以我生命中的一切倾心热爱/爱那卷中的神 龛上的神/火焰里的神和佛塔下的神/以我悟出的一切痛爱/神的光芒和神恩赐我的苦难”(《亚细亚家园》);而在《落日》中,“我看见的是落日 不是苍山/我看见的是一只披火的凤凰/驮着众多欣悦的灵魂 熊熊归巢/我是看见了活着 但我不说出/我看见的是英雄 不是悲叹/我看见的是装满胸腔的沸血/不是沉入剑鞘的光芒/我是看见了圆寂 但我说不出/我看见了越走越高的神/并没看他逐渐微茫的背影/我看见的是现在 并非来世/我看见并说出的辉煌/正是我说出却没有看见的幽黯!”都是当之无愧的优秀作品,同时也无疑是诗人“漂泊与激情”结合之后的产物,而且,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为了宣泄足以刻骨铭心的体悟已经让情感驾驭了诗歌,自然,也包括了对诗歌技巧的同化。 1995年的诗歌创作对于诗人写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巴音博罗从此时起开始对现实投入热情并表现出一种较为深厚的忧患意识,而这种逐渐“进入城市和必然要进入城市的感觉”使他的历史记忆开始受到冲击。在此,诗人不但在《属于二十一世纪的独白》为题的长诗中将“预言的意识,未来的焦灼与迷惘等等交织在一起”,进而发出了那些被“黄金打倒的人,会不会重新站起?!”的诘问,还开始了从激切抒情到深邃思考的转变。而以《回望》以及《悲怆四重奏》、《还乡》等为代表的诗作正说明了这些。 对死亡的书写是诗人作品日趋沉重的一种趋势。由于以往的时代风尘常常以旧的思维模式禁锢个体的生命意识,进而将人的苦难和对生命叩问一笔勾销。所以,《回望》等死亡意象诗的出现才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对个体生存价值的思索绝不是道德伦理学和意识形态所能最终解决的。在这一亘古不变的宿命面前,一个诗人特别是一个优秀的诗人必将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西绪弗斯式的抗争与反拨。这既是诗人一贯写作指向在时代面前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诗人欣赏里尔克,甚至将但丁、屈原作为精神上父亲的必然结果。虽然,由于谁也无法知道死亡之后的世界而往往使分析死亡或描绘死亡被一些人讥笑为虚假。但对于一个活着的生命来说,对死亡赋予一种特殊的表达往往是以一种以灵魂抗争命运或揭示人生本质的一次精神历险。死亡对于个体人生价值的反向确认往往不是一种单纯的视角可以解决的。对于巴音博罗来说,他在诗歌中所经历的历史透射和现实投入已经让他认识到从寒冷、孤独与黑暗中观察人生可能远比一味从光明进入更为充分有力,所以,像在名篇组诗《回望》等作品中通过死亡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人世、人性的深刻认识所产生的力量确实达到了震撼人心的程度,同时,在这里联系诗人在90年代的自觉介入“边缘”的经历,我们似乎也不能排除诗人要以此来对抗拜金时代以及表达当代社会那种特有的近乎荒谬与尴尬的人生处境。 当然,巴音博罗的《回望》等作品对于90年代诗坛来说,也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鉴于当代诗坛上诗歌语言的惊人的集约化,也鉴于惯性写作成为诗人们的一种批量写作手段;像巴音博罗的《回望》这种具有深沉气质与厚重人性的大气之作的出现,已向我们阐明了另一种写作方式和语言方式的可能。”[7]的确,《回望》的出现对于90年代诗坛写作日趋粗浅化或单一的技巧化而言,其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在越来越多以诗人面孔出现和行为常常大于写作的特殊年代里,在我们介入诗歌之后最大的疑惑或许就是:所谓自90年代不断被人所命名的诗歌“个人化”写作时代其实不过只是一堆凌乱的颤音,而那么多的作品往往都由于重叠与相似到最后只是几个反复出现的音乐符号的现实情态下,迫切寻找一个真正属于个体歌者声音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而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对于很早就从众多大刊上见到的一个名字——少数民族诗人巴音博罗来讲,他在读者多次蓦然回首之后逐渐从辽宁大地上坚韧而起也就成为了一件合乎情理的事情。 附带一点,世纪末之后的巴音博罗正逐渐进入一种自然心态写作的创作阶段。而这,也许正是一种经历世纪末洗礼和超世与入世磨合之后的一种特殊心境吧?(我曾经在与诗人邮通信中知道他曾经当过当地某镇的镇长)可以不断从容“倾听与放弃”的心态不但可以使诗人与“一位放牛的老汉唠成挚友”中想到:“那些远在天边躁在大都市的人是无福享受这等悠闲的,除了我;那些急于在诗坛上争位置抢地盘的诗权贵们亦是无福消受这份宁静的,除了诗歌,而诗歌是无辜的。”[8]这种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态在这个时代的确是让人羡慕的,我想:这或许正是诗人可以一尘不染、不断向诗歌本质进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注释: [1][4][7]未然:《以死亡的名义永恒——我读〈回望〉》,《星星诗刊》,1996年11期。 [2][6]巴音博罗:《诗,汉语之灯》,《鸭绿江》,2001年6期。 [3]陶东风等著:《死亡·情爱·隐逸·思乡——中国文学四大主题》,8页,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5][8]巴音博罗:《我在僻远的小镇写诗》,《诗选刊》,2001年10期。
张立群 上一页 [1] [2] [3]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巴音博罗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在抒情与哲理中表达深邃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巴音博罗诗歌解读 |
下一篇文章: 杰出的青年诗人巴音博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