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M >> mao >> 毛泽东 >> 正文

 

[图文]输赢定局:国共交战最有戏剧性的场面

就在这一天,住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老鼠岭下一个简陋民房里的毛泽东发表了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从这个简洁、掷地有声的题目里就能看出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咄咄逼人的目光。而住在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富丽堂皇的总统府的蒋介石则代表国民党抛出了《元旦文告》,犹如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回光返照地发现了一根叫做“和平”的救命稻,紧紧地攥在手中,再也舍不得丢开了,声称“只要共党一有和平的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但前提是,“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

在这篇充满无奈的“元旦文告”中,蒋介石故作姿态地表示:“中正毕生革命,早置生死于度外,只望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

事先绝对没有商量过,但共产党人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几乎是对蒋介石针锋相对的答复。毛泽东是这样安排共产党人的1949年的: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

1949年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成就,我们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将要比过去提高一步,铁路公路交通将要全部恢复,人民解放军主力兵团的作战将要摆脱现在还存在的某些游击性,进入更高程度的正规化。

1949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将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适当的代表人物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

就像这篇共5165个字的文章中说的,在1949年,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每一个字都是掷地有声,连国民党都无法否认这位具有浪漫主义性格的伟大人物对1949年的预测并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兵败如山倒,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了。

如果在1949年1月1日这一天,在中国的上空可以俯瞰整个大地的话,将会看到一幅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面,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在厚厚的白雪所覆盖的东北大地上,寒风刺骨,似乎人们呼出的气可以在嘴巴上立刻冻成冰碴,但和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相反,整个东北是个红色旗帜的海洋,到处都是敲锣打鼓的群众,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场景,交通要道的各个城市贴满了标语,村庄路口堆满了柴火和粮食,各地群众纷纷组织慰问团,东北人民倾其所有地欢送、支持林彪兵强马壮的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入关。

最有戏剧性的场面出现在河南和山东、安徽交界处的陈官庄。在这个约45里的范围内,完全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色彩与情景。在解放军的阵地上,淡蓝色的炊烟袅袅地升了起来,顺风飘过,带着浓浓的肉香。在这一天里,中央军委特地批准慰劳前线指战员每人一斤猪肉、五包香烟。几十万大军需要多少?这个庞大的数字显示了共产党人卓越的动员能力,日后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很形象地反映出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和革命的支持。在整个战役期间,华东、中原、华北解放区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在这一天里,一支支支前队伍仍旧像滚滚洪流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向了淮海战役战场。黄维兵团被消灭了,但在陈官庄的杜聿明、邱清泉、李弥兵团还在苟延残喘中与解放军对峙着,他们将在9天以后才会被解放军彻底、干净地消灭掉。围困陈官庄的几十万解放军,现在仍然需要上百万的人民群众提供庞大的后勤支援。

这些从四面八方奔赴前线的支前队伍中,有着各种打扮,讲着各种口音的人们,有豫西的、陕南的,有冀鲁豫的、鲁南的,甚至还有老区太行山来的,他们推着小车,驾着牛车,赶着毛驴,趟过厚厚的大雪,甚至是冰冷的河流。为了支援解放军做工事所需要的木头,他们把自己家的箱子、门板,甚至是为老人们准备的棺材都抬来了,解放军就用它们支撑起了密密麻麻的掩体、交通沟。当年任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旅五十团宣传股长的杨志回忆说,当打完淮海战役,解放军转移时,吃惊地发现,周围百十里内的每个村庄,家家户户都没有了门板……

就在1949年1月1日这一天,杨志在去纵队司令部的路上,遇到一支浩浩荡荡的支前队伍,他们推的小车上,有白面,有小米,有布鞋,有大饼。杨志站在路边,看见队伍中有一辆小车上放着一袋袋白面,前面是个中年人在拉着,后面有个老人和孩子在使劲地推着,他过去帮着他们推车,和老乡搭上了话:“大爷,你是哪个地方的?”老人说:“沂蒙的。”杨志很高兴:“大爷,咱们是老乡,我是临沂的。”他打听到,这个拉车的中年人是老人的儿子,小孩是他的孙子,家里没有其他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毛泽东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输赢定局:国共交战最有戏剧性的场面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毛泽东林彪交恶的根由
    毛泽东个人资料
    各国对毛泽东的评价
    毛泽东晚年政治侧面:曾经须臾不离的
    共和国十大元帅:毛泽东点评独到,赞
    邓小平与毛远新之间“矛盾”的真相
    扑朔迷离:毛泽东和他的“8341”
    1964年后毛泽东为何对刘少奇越来越不
    毛泽东之前的五位总书记有烈士有叛徒
    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
    胡耀邦谈往事: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
    毛泽东一生中几个重要的“9月9日”
    手下强将如云 毛泽东为何决战东北只重
    毛泽东评说历代帝王
    张宗逊上将与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的24个经典预言
    周恩来眼里的林彪与毛泽东
    两个大骂毛泽东的人:兼听则明
    1949年毛泽东为何没有下令进攻台湾?
    前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毛泽东外孙女出书披露毛泽东晚年外交
    毛泽东与贺子珍之子“毛毛”1949年后
    毛泽东的10个儿女们
    国共抗战名将后代齐聚成都缅怀先辈
    林彪一封信 毛彭误解数十年
    红墙内毛泽东的普通生活
    邓小平、华国锋等在唐山地震时的反应
    毛泽东是怎样挑选秘书?
    抗战期间林彪和蒋介石曾有三次激烈的
    曾经轰动海外:红宝书《刘主席语录》
    毛泽东对百团大战不满:过早暴露了我
    毛泽东的军事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毛泽东对接班人的打算:刘少奇第一邓
    王光美:庐山会议前后的毛泽东、彭德怀
    从亲密到决裂:毛泽东与林彪九次冲突
    毛泽东评《三国》:自比赵子龙,为曹
    蒋先云:毛泽东和蒋介石最喜欢的弟子
    德前总理施密特谈毛泽东:外交立场克
    毛泽东为何尊重程潜
    毛泽东的孙辈亲人们
    毛泽东为何说叶挺是中共首任总司令
    毛泽东与杨开慧
    毛泽东延安遇刺客
    毛泽东和他的九弟毛泽连一家
    毛泽东后人生活状况:平民生活的酸甜
    天生不爱摸枪:毛泽东人生中唯一一次
    两人一见钟情 毛泽东与杨开慧试婚
    渐行渐远 七千人大会之后的毛泽东与刘
    毛泽东为何说叶挺是“中共首任总司令
    毛泽东临终前给李敏留手势遗嘱成谜
    毛岸青邵华撰文纪念毛泽东:彩云长在
    毛泽东再婚后:得知杨开慧还在世深感
    发展党员的特殊政策:经过长征的人可
    1969苏联大兵压境 在京高干率先疏散
    毛泽东简介
    晚年毛泽东听曲秘闻 工作人员谈秘密录
    毛泽东在延安两次“挨骂”的史实
    杨开慧第一次随毛泽东回婆家
    薄一波撰文忆毛泽东同志二三事
    周恩来与邓小平战友情深
    莫忘小平同志复出时的感言
    毛主席日常开支
    1966年十万人大会 陈毅为文革泼冷水始
    “毛泽东万岁”与妻女离散 是辉煌还是
    两见晚年毛泽东
    毛泽东复电:停战签字必须推迟
    毛泽东的英语水平到底怎么样?
    第五次反围剿
    邓小平南方谈话未见报的两句话
    毛泽东与叶飞上将
    毛泽东眼中的方志敏
    毛泽东礼遇程潜
    八路军
    毛泽东评价陈独秀长子陈延年是不可多
    邓小平伸出一个手指:裁军100万
    开国将帅们的“战创”知多少
    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
    从邓小平受迫害时进行的思考说起
    婚姻大事
    许世友拳打毛泽东事件:差点被拉出去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
    有感于邓小平“中国不允许乱”!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五七整风运动中的矛
    毛泽东题“好好学习”的内幕
    毛泽东之女李敏撰文回忆:长征路上的
    毛泽东的亲情世界:家世·家书·家风
    邓小平20年前画下房改“圈子” 中国房
    意象壮美 意境高远 ——毛泽东《沁园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父亲黄炎培与毛泽东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邓小平
    六言诗 给彭德怀同志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介绍
    沁园春·雪
    秋收起义
    “摸着石头过河”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邓小平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把握及其
    方鼎英密谋带着部队去投降
    浪淘沙 北戴河/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只有几个月国民党员历史的上将张宗逊
    毛泽东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