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忽必烈的功过是非一直是史学家广为争议的话题。国际著名远东史专家莫里斯·罗沙比的著作《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是西方第一部全面叙述忽必烈生平的传记,它改变了一些人对于忽必烈的看法。
[美]莫里斯·罗沙比著,赵清治译,重庆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
少年时代,忽必烈曾被祖父成吉思汗视为“聪明伶俐,生有福相,将来必有一番作为”的草原雄鹰。青年时代,他“思大有为于天下”。后来,他成为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皇帝,成为大元帝国的缔造者。南宋灭亡后,他统治了全中国,并将云南、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划入元朝版图。他统治着占当时世界版图近3/4的广大疆域。
国际著名远东史专家莫里斯·罗沙比的著作《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血肉更加丰满的忽必烈。这是西方第一部全面叙述忽必烈生平的传记,再现了忽必烈从藩王到蒙古大汗、直至元帝国君主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作者利用中国、日本、中东和欧洲的文献资料,力图剔除各种汉人史料中的偏见,改变人们对忽必烈和蒙古人的传统看法,而这正是一些中国历史学家所缺乏的视野。
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清楚地知道,他必须继续坚持领土扩张的政策。因此,他的军事机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临战状态。在蒙古人眼中,作为统治者,他的成功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够为他的帝国增加多少财富、人口和疆域。同样,汉人的思想观念认为,一个好君主的贤德及其国度的荣耀会吸引外国人来朝拜,并臣服于华夏文明。为了提高他作为蒙古人和汉人世界统治者的权威性,忽必烈必须采取一种果断的、进取性的甚至进攻性的对外政策。在作者眼里,忽必烈宽容、冷静、明达事理,富有领导才能。忽必烈最突出之处,就是从大文化的角度,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以及蒙古族的政治、文化与汉民族的政治、文化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之间、族系之间的恩怨得失和纠葛分歧放在一边,一切从维护国家、民族的大局出发。这使他在统一中国、宫廷较量、治国方略上,处处取胜。他在位35年,直至病逝。正如马可·波罗所说,忽必烈是真正的“大君主”,“从亚当时代至今,世界上曾有过的、统治着人民、土地和财富的最强大的君主”。
为统治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帝国,他和幕僚们一起建立了一个以汉法为基础又不为传统儒学理念所束缚的政府,为元朝的百年江山奠定了基础。他大量豁免、减免税赋,开垦大量荒田,鼓励农业生产;给予商人相当高的地位,促进国内和国际贸易繁荣发展,使航海业一度非常繁荣;允许艺术家自由创作,给予工匠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并激励科学家更大胆地创新,以便为帝国服务。忽必烈时期的大元帝国代表着当时世界范围内最先进、最富庶的东方文化,使西方人对东方文明产生向往和倾慕,并刺激了哥伦布远航寻找新大陆。(蔡文颖)
|